APP下载

2.5亿年后,地球上也许只有一个大陆

2017-09-05克里斯·巴拉纽科王坤云

飞碟探索 2017年9期
关键词:化石板块岩石

克里斯·巴拉纽科+王坤云

一个超级大陆正在形成,它会合并地球上的主要陆地,这意味着你可以从澳大利亚走到阿拉斯加,或者从巴塔哥尼亚走到斯堪的纳维亚——但形成的时间大约是2.5亿年。这样的过程在科学上被称为“终极盘古大陆”,你也许更喜欢称之为“下一个大事件”。

克里斯多福·史考提斯,是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西北大学的教师。地球上的大陆在活动这一事实,对他很有诱惑力。他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些大陆在过去是怎样排列的,它们在将来会怎样分布。

“5000万年后,澳大利亚将会和东南亚碰撞合并成更大的大陆,”他说,“非洲会推动南欧大陆,而大西洋会比今天更宽阔。”

为了使这些细节具体化,史考提斯创作了一个动画来说明他的预测。

当然,他也承认,对5000万年后的事情进行预测,包括他的终极盘古大陆,都仅仅是推测而已。

地球的大陆位于板块之上,这些板块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一些板块以每年30毫米的速度移动,另外一些板块的移动速度可能是这个速度的5倍。这两个速度分别是人类指甲和头发生长的速度。

现在,板块运动可以用埋在地下的卫星定位仪跟踪。但我们知道,在这种技术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已经知道板块在很久以前就开始移动了。怎样移动的呢?这些板块如此巨大、移动得如此缓慢,我们又是怎么意识到自己站在巨大的、移动的板块上的呢?

大陆在移动这个观点可追溯到几个世纪前,但是第一次有人拿出重要证据支持这个观点是在100年前,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对很多地质学家来说,大陆漂移只是一个没有确凿证据的奇思异想。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注意到:即使被大洋隔开,不同大陆上的动植物化石仍有明显的相似性。这意味着这些化石物种活着的时候,这些大陆是相连的。

而且,当魏格纳看地图时,发现南美和非洲就像两块巨大的拼图——它们能拼成一体。这真的是巧合,还是几百万年前它们是相连的,只是后来漂移开了?

魏格纳理论的精髓是:大陆漂移。但很少有人喜欢它。

事实上,对当时的很多地质学家来说,大陆漂移就是一个没有确凿证据的奇思异想。巨大的大陆究竟如何移动的呢?

魏格纳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他于1930年去世,但是他的观点一直存在,20年后即将得到证实。

揭开这个理论真相的关键性奥秘,在这些移动的大陆上找不到,它们都藏在海底。

岩石的侧向运动最终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陆自己会移动。

玛丽·萨普和其他一些人最早意识到:不仅陆地上,海洋里也有山脉和巨大的山谷。早在20世纪50年代,萨普等人绘制了一个巨大的水下山脉,宽度只有几千米却绵延几千千米,就在大西洋中心的海底蜿蜒。

相似的山脉也存在于其他海洋的碧波之下,因此被命名为“洋中脊”。这一发现有助于扭转地球表面如何形成的思潮。

哈雷·赫斯,美国地理学家,“二战”潜艇指挥官,他认可洋中脊潜在的重要性。

在战争期间,赫斯使用声呐详细地绘制了洋底的一些区域。他发现海底地形根本不像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的那样平坦、毫无特色。

洋中脊的发现符合他正在形成的一个观点,即洋底是慢慢不断更新的。他认为热岩浆沿着洋中脊涌出,然后冷却成岩石。然后,随着更多的热岩浆涌出,冷却了的岩石就被推到山脊侧翼,为新岩石腾出地方。

这种垂直于洋中脊的岩石的侧向运动,最终可以解释大陆自身为什么会移动:沿着洋中脊涌升的岩浆把大陆推开。

他的理论被称为“海底扩张”。一开始其他地质学家仍持怀疑态度,但是海下的其他特征提供了更多的线索,所以舆论的潮流逐渐支持赫斯的观点。

这确实是推动大陆的力量的最好证明。

地球上的许多岩石含有磁性矿物。在岩浆凝固成岩石之前,这些矿物可以像微小的指南针一样旋转,并与地球磁场保持一致。冷却后,这些“指南针”就被冻住了。

加拿大地质学家劳伦斯·莫利和英国地质学家弗雷德里克·藤和德拉蒙德·马休斯认为,这种校准过程为海底扩张提供了更多证据。

地球磁场经常翻转,这种翻转过程表现在构成海底的岩石中。它呈“条纹状”排列,正常极性和反向极性以长条状存在,与洋中脊平行。

要解释这一點,最佳途径是通过海底扩张。

大洋中脊热熔岩中的磁性矿物与地球磁场一致,然后在熔岩冷却时冻结。岩石形成后,从洋中脊的两侧向下移动,远离山脊,它记录了地球磁场几千年里的变化。研究这些记录的学科被称为“古磁学”。

这个观点也解释了为什么山脊两边的条纹通常都是彼此的精确镜像。岩石通常以同样的速度从大洋中脊向两侧运动。

这确实是推动大陆的力量的最佳证明。地质学家现在承认,赫斯和他之前的魏格纳的设想是正确的:地球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这就像一个大汤锅,”苏珊·霍夫说,她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质调查局的地震学家,“这些板块就像汤上面的点点汤皮。”

这些板块永远处于战争状态,在地球表面争夺阵地。

地壳和上地幔之间有两层,即岩石圈和软流圈。岩石圈是坚硬的、地壳较冷的部分,包括板块本身;在软流圈有熔化的岩石向岩石圈移动,有时冲破大洋中脊。

脚下的地面不像想象中那么坚固,所有这些对流和机械活动都能促使板块移动,它们会发生碰撞、滑过另一板块或分离。一些板块甚至俯冲到相邻的板块下面被埋葬,它们的岩石被“回收”到地球内部。

这些板块永远处于战争状态,在地球表面争夺阵地。

我们知道板块一直在移动,但是怎样才能绘制出它们以前所处的位置呢?史考提斯制作了一个动画,来展示被认为是7.5亿年前的大陆运动。

他说:“这有点像CSI(犯罪现场)调查。”你必须使用所有的证据来讲述这个故事,因为没有目击者,没有摄像机。”

尽管面对挑战,史考提斯仍然说,我们有信心得到7000万年前的情况。这是因为我们可以准确地追踪海底扩张的进程,从而找出大陆曾经的位置。在海底,有不同类型的地质记录,让我们看到更久远的过去。

不仅仅在南美洲发现中龙化石,在非洲也有。

史考提斯以珊瑚礁古化石为例。三四亿年前,现在的北非正越过极地到达热带。

“如果仔细看,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何时穿过这个边界,由冷的半球到达暖的半球,”史考提斯说,“所以珊瑚礁首次出现在这个区域,并开始在这些碳酸盐台地上生长。”

事实上,化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领域。当然,最初也是这个给了魏格纳信心。

中龙,与今天的鳄鱼没有什么不同,一种淡水爬行动物,长着长而有力的颚,生活在3亿至2.7亿年前。

奇怪的是,人们不仅在南美洲发现了中龙化石,而且在非洲也有发现。它是一种淡水动物,永远不可能游过大西洋在两个大陆上聚居。那么,它的化石为何出现在浩瀚海洋的两端呢?

答案很简单:3亿年前,没有大西洋,这两个大陆是连在一起的,中龙也从来没有游过那么远的距离。

事实上,中龙活着时,它在两个大陆的任何两点之间爬行都是可能的。

在3亿年前,古代的磁记录变得更加零散。

史考提斯推测说,自现在起2.5亿年后会再次出现“终极盘古大陆”,所有的陆地都将连接起来,构成超级盘古大陆。

其他化石分布也记录了古代盘古大陆的存在,例如水龙兽。这是一种巨大的食草动物,在非洲、印度,甚至南极洲都发现了它的化石遗迹。

比如舌羊齿这种植物,它是木本灌木,高30米。它的化石有助于证实:在过去某个时期,今天所有的大陆是挤在一起的。

舌羊齿的化石已经在南美洲、非洲、南极洲,以及印度和澳大利亚发现。重要的是,这种植物的种子比较重,不可能漂流到或是被风吹到其他陆地上。在超级大陆上,其种子可以通过土地散播,这被认为是唯一可信的解释。

然而,所有这些证据都有其局限性。3亿年前,古老的磁性记录变得更加零碎,因此很难找到大陆活动的确凿证据。史考提斯说,在5亿年前,化石记录也不详细。

对于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史考提斯认为首先要看现在的板块是如何移动的,然后推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怎样运动。这是预测的最简单的方法。但是,他补充说,经过几百万年的发展,很难说一些地质事件不会使板块运动发生无法预测的变化。

板块构造给我们带来了山谷和巨大山脉,以及地震和大陆边界。

史考提斯说:“在板块构造中,板块进化缓慢而稳定,直到某个板块构造的灾难出现。例如大陆碰撞,它会从根本上改变板块构造体系。”

至于1亿年后大陆将如何分布,现在的各种统计模型有助于提供一系列的可能性。但迄今,没有人清楚这些模型有多准确。

盡管如此,推测是一件有趣的事,它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地球是一个活跃的、充满活力的星球——它的面貌在不断变化。板块构造带来了山谷和山脉,以及地震和大陆边界。关于它们如何运动,还有一些未解之谜。

大陆确实移动了,而且从来没有停止过。

霍夫指出,我们仍在调查为什么喜马拉雅山脉北部的青藏高原海拔那么高。

此外,我们对其他行星的板块构造的认识极其有限。事实上,我们最近才发现了一些证据,证明火星和木星的卫星(木卫二)上有板块构造活动。

霍夫说:“你会遇到一些有趣的问题。例如,我们生活在一个构造活跃的星球上,这是巧合吗?或者构造活跃对生命的出现很重要吗?”

现在,谜团还不少。但是,板块构造无疑对地球上生命的发展和散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脚下土地移动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揭示出来了——主要是在过去的50年内。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认为没有什么比脚下的地球更稳定,但现在我们知道魏格纳基本上是对的。大陆确实移动了,而且从来没有停止过。

猜你喜欢

化石板块岩石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3深源岩石
一种叫做煤炭的岩石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海藻与岩石之间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