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下的反思》的反思
2017-09-05方青稚
方青稚
《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的写作要求,是能写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近年来高考写论述类文章的呼声渐高,浙江省2016年在试卷中明确提出只写论述类文章,这将是近几年的一个趋势,值得我们充分重视。
2016年高考语文,浙江省在评卷时出现这样一份卷子,作文的电脑阅卷“背靠背”打分数,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评二评不能解决问题,转向三评;三评不能解决问题,最后交由四评(终评)处理。前三评分数分别是40分、20分、38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引起较大争议的文章,想想看这篇作文应该给多少分。
菩提树下的反思
菩提树下,我观棋不语,前世、今世、来世,患得患失。前世的人们曾想到今世的生活,今生的生活又能决定来世的发展吗?
来世的生活,我们可以想象。线上娱乐已经成为我们今世不可或缺的東西。在将来,VR设备可能成为主流。
在VR中我们可能会体验到不一样的生活,虚拟试衣、虚拟交流、虚拟观赛将不是梦想。可在一个便利中必定会有弊端。VR的暴力,VR的色情,层出不穷,成为可能危害青少年健康生活的一大隐患。
在过去的几千年生活中,人们没有网络,没有VR,也可以活得如此精彩,众多文人把酒言欢,举杯邀明月,难道他们也要用着VR来虚拟一个酒友、一轮明月来对饮吗?
我又想起了那最令人注目的藏传佛教的上师情歌的仓央嘉措。仓央嘉措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可以爱你一世却不可以爱你一时。失敬,失敬。身为布达拉宫最大的王,却不能拥有平凡的爱情,实在是令人悲伤。
“住在布达拉宫,他是最大的雪域之王。”
行走在街头,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就是如此一个王爱上了一个姑娘,却因为六世达赖的尊贵地位,被指令不能相爱。他渴望自由,却被世人所阻挡,他不幸,但又有幸。
假如生活在有VR的世界里,他可以拟出世间行走的模样,沉浸于虚拟的世界中,终日碌碌无为,碌碌无为就无法造就一个忧伤的情诗王子,世间也就再无 “世间安得双安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样美的诗句,就是因为他的夺取幸福,所以才造就了他的美丽,他也造就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其实他内心是丰富的,并不是只有快乐才是幸福,内心充实才是幸福。
就又如纳兰性德(误,应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感慨。
有虚拟世界的存在不一定是坏事,因为日新月异的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但是我们不能沉浸于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
没有虚拟世界的诗人,仓央嘉措活得依旧充实,就是因为没有它们才能成为被后人所注目的,所传诵的诗人、词人等等。
假如他们真的拥有虚拟世界,他们的生活会因此发生什么变化,就如我们拥有,又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我们先分析这篇文章所具备的得分点,有下面几条。一是扣住话题。作为考场作文,写作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听话”,考官要求什么,就写什么。不可节外生枝,不可自说自话,不可随意发挥。《菩提树下的反思》,反思的就是材料中提出的虚拟世界的得与失,全文围绕这个话题而展开,而深入,这正是本次作文所要求的。二是纳入容器。这篇文章有线索,或者说有容器,那就是菩提树。考生以菩提树为思维由头,表达依托,因此还拟了一个很美好、能警醒的标题。惜乎文章写着写着溢出了容器外,菩提树未能贯穿到底。三是语言优美。这是可以得高分的基础或者说先天优势。这篇文章颇为抒情的写法,由明快的短句、优雅的引用、丰富的反问构成,写得流畅而吸引人。四是字体漂亮。考场作文不要求有很浓的书法味,只求工整清晰。能够达到漂亮的程度当然更好。
有这些明显的得分点,可以得到高分吗?我们再来看看这篇文章存在的失分点。最大的失分点是没有观点。通读全文,几乎找不到明确的立论或者结论,这差不多是论述类文章的致命缺陷。这也算是散文的通常写法,让读者通过文章本身的表达来领悟作者的观点,而不是开门见山或者水到渠成地提出观点、得出结论。其次的失分点是缺乏论证。通常我们说议论文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部分组成。这篇文章的论点是有所缺失的,而可以称作论据的是仓央嘉措和纳兰性德两个清明的文化名人事例(后一例有误)。但推出这事例后,考生并没有进一步加以充分论证, 缺乏一些理性的分析,也没有通过相关的分析得出关于如何看待虚拟世界的结论。第三个失分点是例子单一。文章以仓央嘉措为主例,但叙述描写的内容过多,议论的篇幅过少,不是论述类文章的写法。最后的失分点在于散文笔法。大家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基本上属于散文写法,有些随意,有些松散,显得感性。在感情上较为抒情,在表达上流于自由,在结构上有失严谨,在思维上不够严密,这些都与论述类文章有较大差距。
作文评审组最终给这篇文章的四评(终评)是多少呢?28分。“功”“过”相较,“功”轻“过”重,“功”表“过”质,“功”不抵“过”。28分这个分数,对于这篇考场作文来说,是较为恰当的;对于考生本人来说,是殊为可惜的;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同学来说,是应引以为戒的。
今天的分析先到这里为止,希望下次能跟同学们聊聊跻身高分作文的正面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