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汕头画院 新时代号角
——汕头市文艺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2017-09-05王聪

中国画画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汕头文艺艺术家

十九大课堂:把丹青写在大地上—汕头画家“美丽乡村”艺术采风系列活动 · 走进南澳

当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精神是我们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文艺界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上应该走在前列,在学懂、弄懂、做实上下足功夫。我们要牢牢掌握十九大报告的精髓和核心,深刻认识报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们文化园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我们的文化事业不断拓展,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广大的艺术家们身体力行、德艺双馨,以崇高的人格、优秀的作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广大人民奉献出许许多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以习总书记新时代的理念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扎根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走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拼搏。“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实践证明,通过践行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的理念,让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无限广阔的天地中,艺术家锤炼了品格、磨练了意志、提高了能力。在人民群众身边搞艺术创作,让群众耳闻目睹,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现场就为群众提供了美的艺术享受,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生活,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养,推动了基层社区的文化建设。近几年来,我们汕头画院多次组织画家到基层去,进乡村,爬高山,蹲田间,进工厂,上海岛,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体验家乡的青山绿水,感受家乡建设的新变化新面貌。每次采风写生活动归来,画家们总是激情满怀,精品迭出。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这样的艺术采风活动,让艺术家感知时代脉搏、体验时代进步,将有利于他们创作出更多接地气、反映人民美好生活、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近期,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汕头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文强管”以及“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要求,由汕头市委宣传部主办,汕头画院承办组织了一批本地画家,以艺术采风团的形式走进汕头全市六区一县的有关乡村,一路采风、一路宣传十九大精神,并进行采风创作。用丹青讴歌党,讴歌人民,用翰墨描绘大美汕头,以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为载体,以艺术的形式展示汕头“创文强管”“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新变化新面貌,助推汕头全面振兴、协调发展。画家们与基层美术爱好者和广大群众进行互动交流,既传播了新时代思想,又汲取了来自朴实生活的真善美,真正践行了“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的理念。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兴盛提出了新的高度,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首先,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我们还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创新,不仅仅是文化保持活力的法宝,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文化要发展,文艺要创新,我们文艺工作者要牢牢把握“四个自信”,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热爱并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在艺术创作中,我们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新时代里我们要更加注重艺术作品的思想性,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紧抓住新时代、新人物、新景象、新成就,开展以现实题材为主题的创作,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创作出充满时代气息和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当下,汕头“创文强管”正值高潮,我们文艺界应该围绕城市文明建设这个主题,深入观察,挖掘题材,精心制作出更多反映创文强管辉煌成果的好作品,通过作品弘扬文明向上的价值观,引领城市文明新风尚。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文艺人才培养和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是我们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艺工作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要有针对性地研究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和举措,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的文艺队伍。我们将继续经常性组织老、中、青年艺术家开展集体创作活动,建立创作基地,开展现实题材为主题的创作,在专业创作中,老中青艺术家一起进行传承、学习、交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创作主导思想,发挥正能量,增强凝聚力,培养、引导更多中青年艺术家成为新时代高水平的文化建设人才。文艺要加快发展,传播手段一样需要创新,我们要在展览、出版、宣传的形式和途径上进行深入研究,文艺下基层,艺术到乡村的创作活动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让我们深受启发,使我们更加认识到文艺为民的重要意义,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贴近群众,服务大众,我们的文化宣传就能够深入民心,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成就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创新”是一个关键词。作为全国首批经济特区的汕头,与改革创新相伴而生。创新,开启了汕头特区的辉煌,而保守与停滞,也使我们落后于人。没有创新,就没有汕头特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汕头新一轮振兴发展大潮中,我们文艺界应该大有作为,要弘扬特区精神和“红头船”精神,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区域文化繁荣发展,努力筑就新时代文化高峰。

十九大课堂:把丹青写在大地上—汕头画家“美丽乡村”艺术采风系列活动 · 走进金平

十九大课堂:把丹青写在大地上—汕头画家“美丽乡村”艺术采风系列活动 · 走进龙湖

猜你喜欢

汕头文艺艺术家
汕头行
1942,文艺之春
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文艺范
诗画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