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春季油菜蜂产品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2017-09-05王建文王顺海邹志坚
王建文 赖 康 王顺海 邹志坚
(四川省蜂业管理站,成都610041)
四川春季油菜蜂产品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王建文 赖 康 王顺海 邹志坚
(四川省蜂业管理站,成都610041)
本文调查了2012~2017年四川春季油菜花期101个西蜂养殖场的蜂产品生产情况,分析了气候变化、生产方式对养蜂水平、蜂产品生产和养蜂收益的影响。针对蜂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转变养蜂生产方式、推进养蜂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等建议措施。
养蜂生产;转变方式;油菜蜂产品
四川年种植油菜面积15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3%,是我国闻名的蜂群春繁场地和油菜蜂产品生产基地。四川油菜历来被称为“铁杆”蜜源,其产量和价格在全国蜂产品市场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年春季油菜花期都会吸引省内外大量蜂场前来繁蜂和生产蜂产品。为了解四川春季油菜蜂产品生产状况,从2012年开始,我们先后走访调查了成都、眉山、德阳、绵阳等重点养蜂地区的101个西蜂养殖场,分析了四川油菜蜂产品的生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1.油菜籽种植面积
据行业统计,从2012年开始四川油菜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图1),2015年以来的年种植面积都在1500万亩以上,种植面积居全国前三,为我国油菜蜂产品生产提供了充足的优质蜜粉源。四川省油菜籽种植主要集中在成都、德阳、绵阳、达州、南充、资阳、广元、眉山等市,种植面积占全省的2/3。据估测,四川省油菜蜜源可承载300多万群蜜蜂,每年来川繁蜂和采蜜的外来蜜蜂约有100万群,加上本省的70万群西蜂和30万群中蜂,四川油菜至少还可承载100万群蜜蜂。
图1 2012~2017年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
2.养蜂场情况
调查了四川省重点养蜂地区的101个西蜂养殖场,其养殖规模和生产情况基本能反映全省西蜂养殖生产水平。蜂场规模以160~240群为主,占比50%左右;其次为160群以下规模,占比30%左右;240群以上规模占比20%左右(表1)。
表1 养蜂场规模情况
蜂场从业人员多为夫妻或父子2人,部分蜂场在生产季节临时聘用1人。从业人员年龄以40~49岁为主,其次为50~59岁,30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员比例较小(表2)。大部分养蜂人员多为“子承父业”,其他转行来“拜师学艺”的较少。
表2 养蜂人员年龄分布情况
蜂场饲养的种王以蜜浆兼用型为主,占比70%以上,其次为蜜型蜂种,浆型蜂种较少。种王多从吉林、北京、浙江等地的科研单位或种蜂场引进,引进较多的单位是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和浙江省蜜蜂育种场。近半数的养蜂场采用自繁或与其他蜂场交换种王(表3),养殖良种的意识较差。
表3 蜂王品种与引种地点
3.越冬春繁情况
蜂场多采用转地放蜂、追花夺蜜的生产方式,每年9~12月从青海、内蒙等地陆续回川进行秋繁越冬或到云南越冬春繁,为来年油菜蜂产品生产做准备。云南油菜花期一般早于四川1个月以上,在云南春繁后的蜂群可达10~12足框蜂,蜜蜂采集能力强,蜂蜜产量可高出在四川本地繁育蜂群的1倍以上。因此,每年有1/4的蜂场在四川秋繁越冬后于12月中旬转往云南春繁,于2月底或3月初再转回四川进行油菜蜂产品生产。
二、蜂产品生产与效益
1.蜂产品生产
春季油菜蜂产品受气候影响较大,生产极不稳定。据测算,在气候正常年份省内外200万群蜜蜂生产的油菜蜂蜜产量可达2万多吨,在气候异常年份产量减少至0.6万吨(表4)。2013年虽然油菜提早开花,盛花期缩短,但油菜花期气候适宜,在云南繁蜂的大部分蜂场取蜜4、5次,高者达到8次,每群蜜蜂产量高达30 kg以上;其他气候异常年份,一般取蜜2、3次,每群蜜蜂平均产量在10 kg左右。2017年省内盆地低温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油菜开花较早的川南、川东及成都平原等地,大部分蜂场都未能取到油菜蜜,油菜开花相对较晚的川北及部分山区的蜂场取蜜1~2次,导致全省蜂蜜产量下降50%。
油菜蜂王浆年生产量在100吨以上,蜜型蜂种产浆量平均为0.24 kg/群,蜜浆兼用型蜂种的产浆量可达0.30 kg/群。由于生产蜂王浆耗时费力,而且销售价格不高,生产蜂王浆的蜂场数量和产量呈逐年减少趋势。
随着花粉蒸汽加热烘干设备的研发和脱粉器的改进使用,省内大部分蜂场从2014年开始生产油菜花粉,每群蜜蜂可生产花粉3~6 kg,生产花粉的蜂场数量和产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表4 全省油菜蜂产品产量和调查蜂场生产水平
2.蜂产品销售价格
蜂产品销售价格分批发价和零售价,蜂农生产的大部分蜂产品以较低的批发价销售给中间商或加工企业;零售价格虽然高,但销量较少而且销售慢。蜂蜜销售价格有随产量减少而上涨的趋势,2012年至2016年波动不大;2017年蜂蜜减产较大,批发价格上涨幅度达到50%左右。蜂王浆批发价格有一定波动,零售价格变化不大。油菜花粉价格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表5)。
表5 四川油菜蜂产品销售价格
3.养蜂生产效益
影响养蜂生产效益的因素较多,除不可控制的气候影响外,人为影响因素主要有蜂场规模、蜂群群势、放蜂场地、管理水平和产品品种等。养蜂生产成本有转场运蜂、饲料、场地、蜂药及蜂机具更新等费用,其中转场运蜂和饲料的费用占总成本的90%以上。养蜂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蜂蜜销售,其次为花粉和蜂王浆销售收入,蜂蜡、蜂胶以及授粉等收入所占比例较低。蜂场的年收入一般为10~20万元,高的可达30多万元,其中春季油菜蜂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年收入的1/4,在好的年景可够转场运蜂和饲料成本的开支。蜂场年纯收入一般为5~10万元,高的达到20万元以上(表6)。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影响四川省春季油菜蜂产品生产的主要因素有气候、饲养管理、生产方式、加工企业的带动等。
1.气候影响
表6 蜂场生产成本和收益情况
气候是影响春季油菜蜂产品生产中最主要的一个不可控制的客观因素。近6年来,四川盆地春季气候极不稳定,不是阴雨天气就是干旱气候,导致油菜蜂蜜大幅减产。低温阴雨天气导致油菜开花推迟,影响了油菜花的正常泌蜜吐粉和蜜蜂的出巢采集效率。干旱气候导致油菜开花提早,花期缩短,导致油菜流蜜差和蜂农繁蜂滞后而影响蜂产品生产(表7)。
表7 四川油菜花期气候和流蜜状况
2.饲养管理水平低
四川省养蜂良种化、标准化、规范化、机械化生产水平低。蜂场生产条件简陋,蜂场转地、日常管理和蜂产品生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养蜂人员缺乏养蜂专业知识,饲养管理水平低。蜂场大多采用自繁或与其他蜂场交换种王,种王生产性能较低。越冬繁蜂多在当地进行,以饲喂白糖为主,群势不强,蜂产品生产水平低。
3.蜂蜜生产方式落后
蜂蜜以生产水分含量较高的未成熟蜜为主。大部分蜂农为了增加产量,频繁取蜜,基本不生产高浓度的封盖成熟蜜。近几年抽样检测结果显示,油菜蜂蜜含水量在20~24%的占60%以上,含水量在24%以上的占25%左右,含水量在20%以下的仅占10%左右(表8)。
4.蜂产业经营水平低
省内蜂产品加工企业和养蜂专业合作社多而不强,加工销售能力和生产水平低,多以低价收购水分含量较高的蜂蜜来加工生产浓缩蜂蜜,质量不高,缺乏品牌效应和市场营销手段,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对蜂农的带动示范作用不强。
表8 油菜蜂蜜含水量抽样检测结果
四、建议
1.加快转变养蜂生产方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调整优化蜂业结构和产品品种结构。一是养蜂由单一的蜂产品生产向蜂产品生产和蜜蜂授粉农作物转变并举,充分发挥蜜蜂在农作物授粉增产提质中的作用。二是由生产浓缩加工蜂蜜向生产自然封盖成熟蜂蜜转变,提升四川省油菜蜂蜜质量。三是针对四川春季气候和油菜长势情况,适时繁育蜂群,及时调整蜂产品生产结构。
2.建立四川省蜜蜂良种繁育体系
良种是发展现代蜂业的基础,对提高养蜂生产水平贡献较大。针对四川省目前养蜂存在良种化水平低的问题,应加快推进四川省蜜蜂良种工程建设,建立高产、抗病等良种蜜蜂繁育场,加速良种蜂王的推广进程,进一步提高养蜂经济效益。
3.加快推进养蜂规模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
开展养蜂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推动蜜蜂规模化养殖、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发挥龙头企业和养蜂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带动规模蜂场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增强蜂场综合生产能力和养蜂效益。
4.加大科学养蜂技术的普及推广
各地应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加强养蜂专业合作社、规模养蜂场的养蜂技术与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蜂农养蜂技术与职业技能水平,引导蜂农规范生产,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推广普及强群饲养、健康养殖、成熟蜜生产、免移虫王浆生产和中草药防病等技术,提高养蜂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蜂业健康发展,促进蜂农增收。
5.积极推进蜂产业经营水平
积极扶持蜂业产业化组织发展,发展以家庭蜂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蜂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蜂业产业化经营方式。规范运作养蜂专合组织,提高专合组织在技术、信息、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的服务能力。改造提升龙头企业的加工生产水平,加大蜂产品的品牌培育,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根据市场需求,丰富蜂产品品种,形成多样化的优质成熟蜂蜜、高葵烯酸蜂王浆和高品质蜂花粉等产品结构。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45-SYZ16)
王建文(1966-),男,农业推广硕士,主要从事蜂业技术研究和推广,E-mail:1884027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