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7-09-04沈彩丽
沈彩丽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贫困生逐渐增多,贫困生问题也日益凸显。高职院校贫困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一群特殊群体,除了经济困难外,他们在心理上和思想上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心理和思想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的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分析高职院校贫困生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探讨了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随着高校贫困生的增多,贫困生问题也日益凸显。高职院校贫困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一群特殊群体,除了经济困难外,他们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更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解决他们身上的问题,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近年来,高校在贫困生管理方面更注重物质资助,对于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忽视,很少关注他们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致使部分贫困生自信心不足,人际关系紧张,缺乏诚信感恩意识,焦虑,心理压力大。
1 目前高职院校部分贫困生存在的不良现象
1.1 思想政治方面
1.1.1 理想信念不清晰,人生观、价值观不够端正
当今的中国是开放的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家、各民族的思想、价值体系互相交融,相互渗透,历史的和现在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各种思想文化价值体系互相渗透、交融,这些极大地冲击着中国人传统的价值体系和思想。高职院校的贫困生由于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家庭条件、生活环境等的影响,致使他们对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无法做出明确的判断。他们开始迷茫困惑,其中一些人对社会主义认识出现了偏差,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开始动摇。
1.1.2 自助意识不强,依赖思想严重
自2007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贫困生的资助。贫困生资助的金额和覆盖面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奖、勤、助、贷、保、补、免、减”这一系列资助政策,使得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再无后顾之忧。然而其中一部分贫困却把自己的贫困当成资本,认为国家就应该资助他们。于是他们习惯了“等、靠、要”,不愿意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缺乏自主、自立、自强精神,依赖思想严重。
1.1.3 感恩意识不足,诚信意识缺失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受到别人的帮助,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感谢,懂得回报。然而部分贫困生却把别人的帮助当成理所当然,把国家的资助认为是国家的责任。甚至有一些学生不仅不感恩,还会忘恩。不少贫困生为了拿到助学金虚报、夸大自己的贫困情况,甚至弄虚作假。民主评议前拉帮结派,请客吃饭;评定后,又任意挥霍助学金,不能守信。部分同学恶意拖欠助学贷款,不及时还甚至不还。还有的同学毕业后音讯全无或者是提交假的地址和联系方式,这些不守信的行为严重破坏了自己的诚信记录,同时也对学校、个人甚至整个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1.2 心理方面
1.2.1 自我肯定不足,自卑感强
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大部分来自落后的偏远山区和农村家庭,在高中阶段,他们努力刻苦,成绩优秀,是同龄中的佼佼者。进入大学以后,随着环境的改变,学习方法、行为习惯的转变,他们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成绩优势变得不足道,甚至消失贻尽。他们发现周围的很多同学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衣着光鲜、自信满满,反观自己一无所长、孤陋寡闻、灰不溜秋、畏手畏脚,甚至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他们开始怀疑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开始觉得别人都看不起他们,慢慢变得自卑。
1.2.2 心理压力大, 长期悲观焦虑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贫困生都是背负着家庭的希冀来到大学,希望通过拿到毕业证找到好工作来改善家庭情况,所以他们身上承载着比普通同学更大的期望和心理压力。同时,家庭的贫困,经济的拮据,又让他们不得不利用大学里一切的课余时间去兼职、打工。面对学习和打工的矛盾,他们往往力不从心。生活上的窘迫,学习上的压力,情感的苦闷,就业难的社会形势,对成功的渴求使得他们长期背负着严重的心理负担,焦虑悲观像两座大山牢牢得压制着他们。
1.2.3 自我封闭,性格敏感,容易走极端
很多贫困生因为自卑,不愿意面对经济贫困的现实,因自卑和自负的心理,他们拒绝别人的帮助和善意,把自己紧紧封闭起来。要么就是跟自己贫困的圈子接觸,要么干脆什么人都不接触。他们不信任别人,也不愿意接受别人。不懂得悦纳自己,也不懂得悦纳别人,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劣势。因为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常常表现的比较敏感,感情脆弱,内心不够宽容,不能客观地看待困难和挫折,遇事偏激,容易走极端。
2 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2.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辅导员、党团组织的优势,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比如关心时事,拥护党的领导,但理想信念模糊;关心集体,但是又易于极端个人主义,采用多种形式点面结合,深入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贫困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引导高职院校贫困生对荣辱、美丑、是非、善恶进行探讨剖析,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积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 深入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帮助贫困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开拓视野,增长才干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要根据贫困生的情况,积极探索和建立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社会实践、与勤工俭学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深入开展既能补贴学生生活需求,又能提升学生能力的实践活动,比如,开展跟专业相关的勤工俭学。以笔者工作的学院为例,可以企业建立合作,让贫困学生在节假日到企业勤工俭学,这样一方面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可以提升专业技能,同时还能获得工资又补贴了生活。同时鼓励贫困生多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用自己的才能改变贫困,创造财富,实现自我。endprint
2.3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增强贫困生诚信意识,感恩意识
高职院校要充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各种媒体,为贫困生搭建不同的平台,帮助贫困生从榜样的身上得到启迪。例如,可以利用道德讲堂、周末文化沙龙等平台讲述贫困生励志故事、身边的道德模范事迹,利用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进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校园网、微信平台、校园之声等积极宣杨正能量,对不诚信、忘恩负义等行为进行批判和谴责,使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氛围内得到受到感染和启发。同时,积极组织贫困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志愿活动,如养老院慰问老人、下乡支教等,使其在活动中能够发现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其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的感恩意识。
2.4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心理咨询,引导贫困生学会自我调适
高校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将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态化。建立动态贫困生档案,随时监控他们的思想动态,做好贫困生心理预警工作,提前预防,提前干预,增强他们抗压抗挫能力;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可以定期开展心理电影沙龙,组织贫困生观看一些励志心理电影,并进行分组讨论,进行角色和情节剖析或者是角色扮演。让贫困生身临其境,在讨论中得到启发和感触;在课程安排上,学校要根据贫困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知识讲座,并充分利用心理工作室、班级主题班会等多种媒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常识,正确认识产生问题的原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式,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
2.5 充分利用资助工作室、贫困生社团等,提高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
贫困生因为家庭和经济的原因,大部分人不愿意或者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不强。高职院校应该因地制宜,根据贫困生的特点和需求,为贫困生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比如,资助工作室、贫困生社团等。讓贫困生可以通过这这个平台互相交流学习经验、生活感受等。以笔者工作的学院为例,目前学院正在筹备建设资助工作室。贫困生可以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生活感受、心理困惑等问题,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可以敞开心扉,感受集体的温暖;同时工作室又会根据贫困生的问题反馈积极开展一系列帮扶活动,通过活动既可以帮助贫困生解惑,同时又能锻炼贫困生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永婕,洪志敏.新时期如何做好高等院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12,21(6).
[2]韩东亮.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河南农业,2008(8).
[责任编辑:田吉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