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
2017-09-04张伟
张伟
摘 要 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和战术的训练水平日益提高,差距逐渐缩小,运动员心理素质往往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正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在掌握一定技战术的同时,如何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将成为今后排球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 心理素质 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8-000-02
当今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仍然是高度、速度和力量,但是仅有高度、速度、力量就能取得比赛的胜利吗? 我们从国内外一些重要的比赛中也可以看到,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心理因素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青少年排球比賽同样也有着较高的水平,运动员要想在激烈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具有较高的专项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挥,又在较大程度上是与运动员的意识、心理控制能力、情绪稳定等心理素质密不可分的。青少年运动员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薄弱,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广大教练员总是根据以往自己在训练工作中的知识经验,在对运动员进行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同时忽略了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调整的培养。因此,在青少年排球训练中,教练员要把心理训练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对待,要有目的地培养他们在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时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品质,并能逐渐学会调节心理状态。
那么该如何帮助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是广大教练员值得研究的。青少年运动员大多正处在成长期的,他们的神经系统仍处于一个逐步完善的阶段,为改善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因素问题,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就应重视对队员心理素质培养,在比赛中磨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一、训练课中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动机是运动员对训练比赛认识的态度,是运动员参与训练的直接目的和兴趣,对目标任务正确认识的动机会增强运动员克服困难、积极训练的意志,而相反对内容目标不正确的认识会增加运动员反感情绪,将不利于训练水平的提高。首先教练员应在训练时注意观察运动员的训练态度,这种态度主要表现为运动员对教练员布置的训练内容的执行情况,从而决定了训练课的效果。
(一)调动运动员的训练兴趣,注重自信心的培养
训练水平和比赛经验是影响心理因素之一,训练水平高,经验丰富,运动员就会产生愉快的增力情绪,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要抓抗外界干扰集中注意力训练、抓克服困难增强意志力训练、抓提高运动员自信心训练等。对青少年运动员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平时的日常训练抓起,可以安排一些游戏为队员营造一种积极良好的训练气氛,使他们能够尽快进入训练状态。在基本功练习中,教练员要高标准、严要求,提高训练质量。自信心是建立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之上,在进行严格训练的基础上,教练员还要经常安排一些教学比赛,在比赛中采用“打平分”“打决胜平分”或特定规则,在比赛中培养队员的自信心。
(二)将心理训练穿插到平时的技战术训练中
心理训练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进行训练,必须将心理训练穿插到平时的技战术训练中去。我们教练员在教会运动员一个技术动作后,还应教会运动员该如何更合理的在比赛中使用该项技术。很多青少年运动员最初参加比赛时往往会出现动作变形,反映迟钝,犯一些低级错误,总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归根结底还是心理因素导致的,所以在平时技术训练中就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特殊心理训练。例如:在正式比赛中,在面对对方的拦回防守时,扣球队员要完成三次击球中的最后一击,尤其是这一击将决定胜负,所以在平时技术训练中就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特殊心理训练。教练员首先要注重培养扣球队员的自信心,有了信心在关键时刻才能够沉着应战,要学会在挫折中寻找自信。其次还要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感知觉训练,运动员对扣球的起跳点、跳起挥臂、扣球的击球点等都需要感知觉发挥作用。青少年队员扣球技术掌握较熟练后,可在场区内设置标志物进行目标性扣球,使其在扣球时注意对方场区上的空当或者弱点,将球扣到防守薄弱的区域,增强扣球运动员的方位感,促进“人与球”“人、与网”在空中合理位置的“空间感觉”。
二、比赛中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多次的比赛证明,双方实力相当,比赛就激烈精彩,双方实力悬殊比赛就乏味,并且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水平发挥。同样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谁的心理素质好,谁水平就能正常发挥,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一)运动员自我心理调适
青少年运动员对比赛认知程度和动机的不同、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受外界环境的干扰都影响着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如果在场地适应情况良好,有很多观众为本方加油助威,比赛气氛活跃时,就易产生奋发的情绪,自信心倍增,自己技、战术水平就能充分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反之,比赛气氛冷淡,场地适应感觉差,运动员就不易调动积极性更谈不上发挥出高水平。其心理反应也会产生消极和亢奋情绪,而要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就必须对自我情绪有良好的调控能力。
在实力相近的比赛中,比赛激烈紧张强度增加,长时间的运动消耗过大,心理负荷加重,容易产生心理疲劳,进一步影响到技术动作的发挥。例如在比赛中青少年运动员接发球失误较多,就容易产生躲避心理,让队友帮忙接球,担心自己会不会再次失误等诸如此类的消极想法。
比赛中裁判的判罚水平及公正是比赛有序进行的保障,裁判失误次数过多会对运动员的情绪造成一定影响甚至激怒运动员,表现为沮丧、愤怒,从而干扰团队的配合,影响全队水平的发挥。此时运动员应该进行自我心理暗示,通过一些肯定性的暗示语,来刺激自己保持积极的情绪,创造有利于赛时发挥运动水平的竞技状态,实现确立领先不松劲,更要一鼓作气、争取胜利;相持不紧张,要以我为主,争取主动;落后不泄气,要加倍拼搏争取转机的心理基础。
(二)教练及队友间外部调节endprint
教练员是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比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练员对临场双方实力、应对正确的判断和指挥,会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比赛时教练员看到队员出现连续失误而产生心理波动时,应该临时对其进行一些言语方面的鼓励,或者及时换人,到场下对其鼓励并进行指导,把接下来的战术方针交給队员带给场上的其他队员执行,同时队友之间也应该互相鼓励,而不是埋怨队友的失误。
三、比赛后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调整
比赛后,青少年运动员刚刚经历高度紧张超负荷运动,身心已疲惫不堪,教练员在总结赛后经验和运动员的交流中,更应积极引导运动员对比赛过程和结果有正确归因。尤其对于比赛中运动员的失误和结果的失利不要一味的批评,应积极引导总结失利的原因并制定改正措施,积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训练中。
(一)语言诱导的调节
赛后总结的心理训练,由于排球比赛的激烈争夺,消耗了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能量和心理能量,所以教练员不仅要积极设法排除运动员的身体疲劳,同时还要注意消除运动员的心理疲劳,主要是通过语言诱导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使身体和精神得到合理的放松,从而达到储备生理和心理能量的目的,为运动员适应下一场比赛调动全部潜能,进入最佳竞技状态打好心理基础。
(二)环境转移的调节
赛后,教练员引导青少年运动员到一个新的环境(如公园、剧场等)中进行适当的有益的活动,变换活动情境和内容,把注意力由紧张的比赛转移到暂时和比赛好像无关的方向,从而达到消除身体和精神疲劳的目的,使心情调节到平静状态。
四、结语
为了充分发挥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潜能,实现排球训练工作的最佳化水平,在训练工作中,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势在必行。但心理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需要贯穿于专项训练系统的整体之中,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心理训练指导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运动员心理适应性发展,逐步形成自我调整能力,才能使运动员成为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运动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排球协会.中国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大纲[M].北京.中国体育出版社.2004.
[2] 龚德贵.中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与后备力量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1(2):43-46.
[3] 梁占歌.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6):57-59.
[4] 尤向南.浅析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4):2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