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播电视学《舆论学》课程的教学反思
2017-09-04陈玲
陈玲
【摘 要】本文结合广播电视学专业《舆论学》课程的教学安排、教学困境、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探讨高校《舆论学》的有效教學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培养广播电视学人才。
【关键词】舆论学;教学安排;教学困难;教学反思
《舆论学》作为新闻传播学的专业主干课程,很多高校都在开设并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广播电视学专业《舆论学》课程的教学安排、教学困境、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探讨高校《舆论学》的有效教学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培养广播电视学人才。
1 《舆论学》课程的教学安排
《舆论学》是我校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舆论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舆论的本质特征,内在的构成要素以及它的演变过程和社会功能,掌握舆论的客观法则和重要规律以及民意测验的各种手段和途径,并熟悉其基本技术和方法步骤,以便能够认识社会思潮的激变,洞察社会舆论的发展趋势,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新闻媒体的相关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结合近三年的舆论学教学工作,重庆三峡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舆论学课程主要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共32学时。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有:(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案例演绎,使学生了解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舆论的形成、大众传播媒介与舆论的互动、舆论形态及相应的媒介引导、我国当代舆论的特征和媒介引导、大众传播媒介引导舆论的几种方式、舆论舆情分析调查等,结合具体案例对具体的舆论现象分析与讨论,为深入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打下基础。(2)能力目标:要使学生进一步拓展其专业视野和认知能力,着力培养理性思辨和清晰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提高观察分析舆情、反映引导舆论等能力。(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意与舆论的敏感性,使学生具备识别舆情、反映舆论以及引导舆论的专业素质。
2 《舆论学》课程的教学困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渠道更加快捷、迅速,而舆论学也伴随着网络时代显得日益重要。为了适应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发展的需要,舆论学的教学工作越来越受关注,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困境也日趋明显。目前舆论学课程的教学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教学案例更新快,教师教学任务重
舆情热点现象每年甚至每天都在不断地更新变化,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必须不断更新教学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同时结合最新的舆情研究报告来授课,这就给教师增加了很大的备课量,教学任务相对繁重。
2.2 教学模式以讲为主,教学效果较差
《舆论学》这门课程被定义为纯理论课程,教师在授课环节以传为主,主要让学生掌握舆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案例分析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但是,这样的授课方式并不适应当下学生的接受特点,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差。
2.3 学生认知偏差,不重视课程运用
学生对《舆论学》这门课程的理解并不深刻,大都学生在认知上觉得这门课程并不是很重要,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盲目学习。
3 关于《舆论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鉴于《舆论学》的以上困境,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改变课堂:
3.1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舆论学尽管作为理论课,但是也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摈弃传统的讲课型方式,注重学生的探究式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中多采取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个人展示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面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老师先把基本的知识和理论讲解之后,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当下热点舆情完成一次研讨课。以《谣言与舆论》这一章节为例,课后布置一次研讨课,内容为:“以一则谣言为事例,分析其谣言产生动机根源、传播过程,并分析如何终止谣言。”作业要求如下:以个人为单位,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阐释你的观点。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并且也利于帮助学生梳理对该知识点的把握。
3.2 加强课堂管理,加大学习难度
目前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加之大学课堂提倡自由自律,所以很多课堂都是老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睡觉、不认真听课等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作为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强调课堂纪律,同时还需要适当的给学生“施压”,加大学习的难度,给学生布置作业、在课堂设置讨论环节并采取适当的奖励机制,课堂活跃的学生可以加平时分,以多种方式让学生重视课堂。
3.3 教师本身要加强学习
对于新闻学科而言,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要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关注最新的实事案例。舆论学这门课程也需要不断研究新发生的舆论热点,并且要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运用到教学中,教师本身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可以借鉴每年的中国互联网舆情报告和最新的舆论事件来作为课堂的案例分析,教师积极的学习态度会让学生体会到舆论学这门课程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重视。
3.4 让学生走出课堂“动起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门课程不仅仅是纯理论性质,它也需要实践的部分。为了让学生学习不那么死板、枯燥,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舆论调查研究,这种形式可以作为期末考核的方式,也可以作为平时作业的方式来进行。具体而言,根据周边(包括学校内外、周边社区、各类媒体)近期人们关注的任意一个公共性的焦点话题开展分析,学生在已有的《社会调查与分析》这门课程的理论实践基础之上,结合舆论测量、舆论调查报告制作等舆论学知识,进行舆论调查。这种形式可以将学生学习的各类采访、调查等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能让学生提高对新闻工作的认知。
除了上述的教学反思之外,在课后加强跟学生的互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微博、微信、QQ、QQ空间等社交手段了解学生最新动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这都有助于培养师生感情。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许静.舆论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李瑞仙.舆论学本科教学思考与实践[J]成功(教育),2013.
[4]马丽.试论当前舆论学教学的不足及其解决之策[J]商业文化,2010.
[责任编辑:张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