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普修体育课实施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7-09-04修艳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修艳

摘 要 体育课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旨在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目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本文总结了高校体育普修课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施,继续探讨完善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模式,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也对公共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关键词 俱乐部制 体育课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8-000-02

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改革日益深化。在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体育课程改革具有了更多的视野和选择。大学体育教育是学校普通体育教育的终点,其目的是增强大学生体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方式。改革、创新高校体育课程形式,对提高大学生体育活动意识,丰富校园体育文化都具有积极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俱乐部制体育普修课教学模式的构成

“俱乐部”本意是进行社会、政治、文艺及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团体和场所的总称。本文所讲的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指在高校为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将体育课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来进行体育教学。旨在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目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

俱乐部制体育课的课程设置上借鉴了国外校园俱乐部模式,学校面向学生开设多种专项的体育课程,采取学生按个人兴趣、自主选择专项。打破原有系别、班级限制,甚至年级界限,重新组合一个自然班或队伍课,以满足学生不同基础层次、不同技能水平、不同兴趣的需要,达到既能学习体育理论、技能,又能增进健康,享受娱乐,并且参与竞技的目的。

由于学生在自主选课时打破了多处常规,因此组建出的新授课班或队伍按照基础不同,也要分为几种层次的授课班,比如把没有专项基础的学生指定为“基础班”;有专项基础,但未接受过系统训练的指定选择“提高班”;把校代表队及确有专长的学生列为“专业运动训练班”;同时也兼顾特殊学生群体,开设康复、保健为主的“保健班”。上课时间的不固定性是俱乐部制体育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像俱乐部活动一样,时间是由教师和学生商量确定的。但根据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每一学期要完成18周体育课,每名学生每周要完成2个以上学时(即1.5h,其中教师指导1h,小干部带领活动0.5h)。其考核办法是,学生在一学期内在某一俱乐部修满规定学时,该俱乐部允许考试,考试内容包括技术、比赛、身体素质,均采用绝对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绝对评价是学生通过俱乐部制体育课的学习应达到的统一标准;而相对评价是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幅度来评定成绩。两年间我们通过走访多个采用俱乐部制体育课模式的学校,发现经过教学实践,改变了师生对体育课的观念,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对几所高校俱乐部制体育课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一)中国海洋大学:开设的体育专项课共22个项目,一到四年级都运用俱乐部制体育课,也就是说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任意找时间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修够学时再进行专项考试来结课。这种形式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重视学生兴趣的选择,依项目分别制定考核标准及平时表现。优点:开设项目多,自由选项,学生自主性更强,利于选择;缺点:常会出现师生比例失调,比如有的学期学生们扎堆选课,选课学生一多,教师场地使用就不充足,管理困难。上个学期选课的人数多,就会导致下一个学期选课人数少,出现每个小班人数很少。

(二)青岛大学:开设体育专项课共20个项,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重视课内外体化,以一、二年级学生为对象,采取学生自由选项,再根据学生专业基础分成小班,一、二年纪混班上課的形式,每个学期末依项目分别制定考核标准和进步幅度标准。优点:开设项目多,利于选择,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缺点:小班划分标准不统一,导致每个小班里的学生基础不同。

(三)青岛农业大学:一年级开设普通选修课,体育俱乐部教学课以二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开设类型共计21个运动项目的俱乐部。一年级学习的内容是每个专项的基础技术,进入大二学生凭兴趣爱好采取自由选项,学习内容以提高专项技术水平为主。同年级混班上课的形式。考核办法根据各项运动的特色制定标准,并把学生的成绩与平时出勤、学习态度挂钩。优点:开设项目多,师资充足,学生选择性比较大。缺点:室内室外场地差别大;大二学生自主选课,很多学生依照场馆条件选择(主要体现在女生课),使得户外上的的班级人数偏少,相反室内上课的学生人数明显多。

三、体现出的若干问题及思考

(一)当前俱乐部及体育课的概念研究有待深入

关于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概念的研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高校俱乐部制体育课是具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大学生,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组成的“临时班”,具有小社团性质。但它仍然具有必修课的性质。

(二)俱乐部制体育教学管理体制较为混乱

很多高校在俱乐部制体育课教学方面,其目的都很模糊、不明确,体现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参与教学的权利方面也比较不清晰等。尽管俱乐部制体育课教学组织结构,从表面上看比较庞大,但是,实际的结构形式却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使得体育俱乐部的作用无法真正地发挥出来,这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效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步伐。

(三)俱乐部制体育课的开设与学校的实际条件脱节

近几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教育上的投资逐年加大,但是由于具体教育部门管理人员对于体育的认识普遍存在不足,导致目前在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看似加大,实质严重不足。高等院校体育设施状况捉襟见肘,甚至影响了学生对某些专项的认识,也影响了学生选择专项的顺利进行,严重制约俱乐部制体育课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已迫在眉睫。endprint

(四)选课人数与师资配备比例失调

1.多个学校出现某些专项学生选课人数与师资比例严重超标,或者严重不足的情况。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在积极开展各专项分班的基础上,学校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对项目设置加以积极引导,统筹安排,以促进输送渠道畅通和师生比例的平衡。

2.高校普遍存在教师专业结构不能满足当前要求。为此,需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和深造,选派教师进行专项和研究生课程的进修学习,使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

3.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及技能水存在差异,分班时必须进行全面考核,按成绩分为基础班、提高班和专业训练班。

四、结论

(一)本次研究选了几所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实践证明在我国高校开展俱乐部制体育课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师严格按照课时进行讲解、示范,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

(二)研究过程中发现,国内外很多优秀经验和成熟体系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时我国的俱乐部制体育课模式通过实践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也积累了很多的經验。

(三)俱乐部教学是高校体育改革与建设的成果,只有进一步完善俱乐部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终身体育的要求,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对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推进素质教育有积极的作用。

(四)要进一步深入进行理论研究,造更加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建运动场,在高校形成一个以俱乐部型体育课教学模式为主其他教学模式为辅的体育教学体系。

(五)高校俱乐部制体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场所,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俱乐部制体育课的有效管理,努力解决和克服俱乐部制体育课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俱乐部制体育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占江,吴杰.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俱乐部制教学模式[J].体育学刊.2004.11(2):80-82.

[2] 周威,周爱光,李敏卿.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2):80-84.

[3] 肖宇翔.高校体育教学中推行俱乐部模式的问题及策略探究[J].技术与市场.2015.22(7):377-379.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课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体育课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