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生活情境教学

2017-09-04杨茂江

速读·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杨茂江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鼓励学生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潜力。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好生活情境方法呢?

关键词:生活情境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让情境源于生活,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新课程十分强调低年级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相关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当学习材料与其生活经验相关联时,学习数学活动就会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过程,此时,学生们对学习数学最感兴趣、最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多设计一些生活情境,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如在教授“用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孩子们,你们去超市买过东西没有啊?学生:去过。老师:那你们自己付过钱吗?生:一部分回答付过,一部分回答没有付过。老师: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付钱好不好?学生:好!假设你去超市买了3元的苹果3斤,付给收银员10元,孩子们,收银员阿姨应该找你多少钱啊?学生们大多举起小手等待老师点名回答,有的小朋友还在下面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买东西”这个场景在生活中再普遍不过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们来说极具诱惑力。笔者运用“买东西”这一生活情境,激活了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原来是如此的简单而有趣,这样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

2营造课堂教学情境,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时,要尽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情境,这样一个轻松、和谐、融洽而又熟悉的环境,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还会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解题能力,进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得以提高。例如,在教师向学生们讲《两位数的加法》这一课程内容时,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在上课之前,老师向大家宣布一个消息,学校要带领大家去动植物公园,大家想去吗?这时,学生会高兴的回答:“想去!”“不过,现在老师遇到一个难题,需要大家帮助老师解答,学校由于资金有限,只安排了两台车接送大家,但是,这两台车每台最多只能乘坐70名同学,那么,4个班要怎么合理安排,才能保证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去动植物公园呢?”老师在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写上每个班的人数。一班32人,二班30人,三班34人,四班37人。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然后选出最佳的行动方案,在此之后,教师则可以引出《两位数加法》这一课程内容。就促使学生可以很自然的进入了课堂学习中,对于教师所讲解的知识也容易接受,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让情境高于生活,提高学生数学化水平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数学具有较大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确切地说,数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对于学生特别是刚接触数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就变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中,在学生们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创设一些高于现实生活的情境,能够挖掘学生们的潜能,帮助学生越过鴻沟,提高他们的数学化水平。如在教授像“159+99、157-99”这样的题目的简便计算时,学生们很难掌握,主要的困难在于:在“159+99=159+100-1”中,原来是加法计算,现在为什么要减1呢?同样地,在“157-99=157-100+1”中,原先是减法计算,现在为什么要加1呢?教师在讲授这类题目的简便计算方法时可以创设一个非常适合的生活情境——现实生活中收付钱时经常发生的“付整找零”现象。这样一个高于生活的情境,逐步将生活问题抽象成为一个数学模式,让学生们在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顺利完成了对学生知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理解过程。

4让情境回归生活,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学以致用,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就会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同时也是对他们学习数学的最好肯定,更是让他们努力学习数学的不竭动力。如在教学“平均数”这一课时,一位老师创设了如下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四年级的同学去郊游,前面有一池塘,告示牌上面写着“平均水深1.8米”,老师问,同学们去游泳,有没有危险啊?于是,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平均数”的概念的理解不仅清楚而且特别深刻。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这位老师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某地区人平均年收入3万元”、“一位小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用600元”等。学生的学习充满了现实意义,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有效地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5在数学作业中体现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作业布置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时间设置为40分钟,教师无法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练习,所以,课后作业必不可少。而针对课后作业的设置,教师也必须考虑到生活化的特点。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留的课后作业多为数字计算,这样很难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而今,教师应该彻底改掉这种教学作风,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为其设计一个可以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例如,教师在讲《加法估算》这一内容之后,可以向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放学之后,去附近的超市做一下调查,看一下超市中牙膏、纸巾、牙杯的价格,如果给你30元钱,你可以同时买到这些物品么?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应用,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语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本就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将生活情境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一种更加轻松、容易、实际的方式来感受数学,了解数学,在生活情景模式下,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文汇,2012.

[2]刘瑞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全面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进程[J].学周刊,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