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护理教育职业在我国的改革情况

2017-09-04何静

速读·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护理学护士体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护理教育事业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进行一定的改革。本文对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为护理教育事业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护理教育;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身患疾病时,人们对护理人才的的要求也普遍增大,因此,作为培养护理人才的护理教育事业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1860年,第一所近代的护理学院在圣多马开业,其创始人是南丁格尔,这标志着护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出现在世人面前。20世纪中后期,护理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及壮大,护理也从最开始的对人类健康问题的处理发展到现在更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习惯、情感等需求。在这种形势下,护理人员仅仅具备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对现代先进的医疗技术熟练掌握,并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及应变能力,因此,护理人才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的建设也面临着改革。这种新的形势对于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这种新形势,培养出具备高素质的现代化护理人才,这一重任就落到了护理教育的头上。

1护理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1.1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发展迅猛

近年来,我国护理教育事業发展迅猛,其规模不断扩大,大多数医学相关的院校都开展了对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而护理专业的人数也急剧增加,其教育体系也日益完善。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有1100所护理的中、高职院,并有208所本科院校设置了相关于护理教育的课程。1992年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个开设护理学硕士点,到2010年,已有30多所院校招收护理学研究生。这些都显示,我国护理教育已由初较为单一的中专教育转变为较为完整的大专、本科、硕士等的多层次的教育体系。2003年,我国的第一个护理学博士点在第二军医大成立,这意味着护理教育走向了更高的台阶。2009年,《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试行)》出台,2011年,护理学被教育部设为一级学科,这些显示国家的政策积极的促进着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我国的护理教育事业也逐步科学及规范化。但与发达国家的较为成熟的护理教育相比,我国在护理教育的层次、高度、模式中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1.2护理人才的培养仍不能满足需求

虽然我国的护理教育事业在近些年来发展较为迅速,但仍存在护理人才短缺的现象。为缓解此现象,教育部已经把护理人才列为为四大紧缺型技能性人才之一。截止到2012年我国护士人数共有249.7万人,但相对我国人口来说,其数量还是不足,而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护士人数与床位比例、医护人员比例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护理人员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状。据数据统计,2012底,我国护士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0.6%,而2002年全美已有43%的注册护士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可见我国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2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存在着人力资源不足的现象。师资队伍学历水平较低,缺乏学科带头人,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专业知识较为陈旧。很多学校还没有形成合理的教学团队,很多的学校护理教育以医生和护士为主,以至于教学缺乏系统性,而有些则是护理学教师与临床相脱离,理论脱离实践,他们对护理额基础掌握不够深入及扎实,整体的知识结构也不够完善,这些都导致了护理教育水平较低。

2.2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我国高校的护理课程设置存在着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教学一般偏重理论学习,对临床时间重视程度不够,课程的具体安排一般为先基础、后专业、最后再实习这几个阶段。这样的安排没有有效的将时间和理论进行有效的交叉,使得学生在理论学习时较为枯燥,而在实习的实践过程中由于时间较长对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所以往,导致不能更好的将学过的知识贯彻到实践中去,服务于患者。其次,课程设置灵活度不够,仍然是以学科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对自然科学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人文学科,开展的必修课程太多,选修课程不够,未能从学生的兴趣及个体化教学角度出发,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2.3缺乏较好的护理教育评估体系

教育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评价体系,护理教育也不例外。良好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学科的合理发展。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的评价体系仍归属于卫生部负责,未形成自己独特的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护理教育的独特性,使得评估不能真实的反映出护理教育的需要,也不能充分体现护理教育和医学教育之间的特异性,体现不出护理教育的特色,沿用医学的课程及教育评估标准评价护理学教育,不能充分满足护理学教育及社会的整体需求,并严重阻碍了护理教育的发展。

3护理教育事业的改革探讨

3.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国在护理教育中,应该全面的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建立良好的教育团队,这个是发展护理教育事业的基础。首先学校应选用优秀的护理人才,聘用临床上业务能力较高的护士兼职讲师,从临床实践方面提供较好的教育服务。其次,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团队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其只是结果及学历结构的优化。

3.2进行合理的课程改革

护理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应加大专业特色课程的比重,适当减少医学及公共基础课的课时比例。同时增加相关于心理、人文等学科,如护士素质学、临床护理人文学、医学哲学等,并增加有关需要进行特殊护理人群的课程,如家庭、社区护理,康复护理、急重症护理学、老年人临终关怀护理等。整体的课程设置应突出护理,并注重人文,必修选修相结合,建立特色突出、多学科较差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3.3建立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

要在充分研究国际护理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实际的护理教育质量标准,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评估体系,制定全满而细致的规章制度。将护理学的评价体系从医学领域中提取出来,形成独特的评价标准,并在各级建立护理教育相关的评估小组,完善内部的监察机制。

参考文献:

[1]陈慧,段志光.浅论高校护理学科核心竞争力[J].中华护理教育,2011(06).

[2]贾书磊,刘桂萍.护理院校本科课程的设置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0(12).

作者简介:

何静(1975—),女,汉族,甘肃武威人,塔城地区卫生学校讲师,最高学历新疆医科大学高等护理,本科,研究方向:护理专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护理学护士体系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学习通网络平台下翻转课堂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①
打错了
厉害了,我的护士
医工交叉学科发展背景下护理学教研的思考
寻找护士哥哥
发热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