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戏曲乐队鼓师的地位

2017-09-04卢等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乐队戏曲

卢等军

摘 要:鼓师与琴师,是戏曲主角的左膀右臂,许多戏曲表演艺术家,都精心选择高明优秀的鼓师与琴师来“傍”自己。所谓“傍角儿”,乃辅佐帮衬之意。戏曲鼓师的地位与作用不可小视,他们在戏曲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戏曲;乐队;鼓师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079-01

艺谚云:“板小乾坤大,鼓小掌万军。”说的就是戏曲鼓师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鼓师是整个戏曲乐队中的主奏者兼指挥者,西洋乐队有专职指挥,主要用手势指挥全乐队的演奏;而戏曲乐队的鼓师,则不仅用手势,而且通过对板鼓与檀板两件乐器的演奏来对全乐队的演奏进行指挥。指挥时,鼓师左手敲击檀板,右手用鼓楗击板鼓(也称“班鼓”、“单皮鼓”),有时两手均执鼓楗,交替击鼓,并配合动作、态势、表情等,运用固定的程式化的“锣鼓点子”(“锣鼓经”),通过手势的指、撇、捺、场、边等,对打击乐与管弦乐的起止、快慢、轻重、情感、情绪、风格、韵味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指挥。

一、全戏的掌握者

戏曲锣鼓(打击乐,也称“武场”)是最早进入戏曲艺术之中的,几乎与戏曲同时诞生。直到现在,在我国的360余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仍然有许多剧种只用锣鼓伴奏,而无弦乐器与吹奏乐器(称“文场”)。例如山西的“铙鼓杂戏”,又叫“锣鼓杂戏”,即因只以锣鼓伴奏而得名;又如山西的“泽州秧歌”,也只以鼓、锣、钹等按节拍,无丝竹乐器伴奏,故又名“干板秧歌”;再如河北的“定县秧歌”,解放前也只以打击乐伴奏。至于湖南花鼓戏、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卫调花鼓戏等等,均与“鼓”密切相关。而流传至今的安徽一带的“傩戏”,系中国戏曲最早的雏形之一,至今仍保留其原初的艺术风貌——只用大锣、鼓、钹等打击乐伴奏。由此可见,鼓在戏曲中可谓是“老臣”、“耆宿”。

戏曲鼓师在戏曲的演出过程中,起着掌握者的重要作用,即掌握全戏的节奏、起止、进程,营造戏剧气氛,制造情绪,渲染情感,配合演员的程式化表演动作等。

众所周知,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故演员表演的歌舞化特征十分明显,而节奏又是歌与舞的共同特性。戏曲鼓师掌握全戏的进行,主要是掌握节奏,也就是演员的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一招一式,一举手一投足,都有与之相配套的“锣鼓经”伴奏。当然,节奏不仅表现速度、力度和其他相关内容,而且可以表达情感,正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言:“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美学书简》)所以我们可以说,掌握了节奏也就掌握了情感,即掌握了戏曲表演的核心与关键,进而也就掌握了全剧的演出。作为戏曲演出的掌握者,鼓师是实至名归的。

二、乐队的指挥者

鼓师对戏曲演出时全戏的掌握,又是通过对乐队的指挥来实现的,因此戏曲鼓师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也主要在于他是戏曲乐队的指挥者。

传统的戏曲乐队,不设专职指挥,而由鼓师兼司其职。艺谚云:“板小乾坤大,鼓小掌万军。”鼓师就是戏曲乐队的“三军司令”,就是全权指挥。他左手敲檀板,右手以鼓楗击单皮鼓,有时双手执鼓楗交替击鼓,通过手势的指、划、撇、捺、扬、边等姿势指挥打击乐与管弦乐的起止、快慢、轻重等,起到指挥乐队的作用。同时,通过乐队的伴奏,对全戏的演出实施总体与全方位的掌握。为此,作为鼓师,不仅自身的鼓板演奏技术要娴熟,技巧要高超,技艺要超群,而且要熟悉全部“锣鼓经”的功能与用法,并熟悉全乐队的各种乐器的演奏特点。还要熟悉剧本和剧目,精通表演艺术。唯其如此,才能胜任乐队指挥的重任。

為此,司鼓指挥者要具备较好的乐感与节奏感。乐感的好与差,对于一个指挥来说极为重要,乐感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内涵及乐队整体的演奏效果。掌握和控制乐队的节奏是乐队指挥的重要职责,司鼓指挥者在乐队的节奏上应成为乐队演奏中的生心骨”。如司鼓指挥者的节奏感不强,不能起到乐队生心骨”的作用,就会给乐队的演奏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此外,司鼓指挥者还要具备阅读与分析总谱的能力。在排练作品之前,司鼓指挥者要做好读谱的案头工作,要分析和理解作品中内容,搞清楚各个声部配器中的含义。在处理重点的音乐以及重要的唱段时要分析处理所要演奏的各种配乐以及唱腔。

三、舞台气氛制造的指挥者

戏曲舞台气氛的制造,主要由乐队中的打击乐(“武场”)承担,其指挥者也是鼓师。大至翻江倒海、刀光剑影的战斗场面,小至鸟叫虫鸣、风吹雪落的恬静氛围,以及场次的起承转合,时空的自由转换,均由鼓师指挥打击乐演奏各种不同的“锣鼓经”来营造。

有时,鼓师还指挥全乐队演奏各种曲牌,以营造不同的舞台气氛。例如[小开门],表现更衣、写信、行路、拜贺时的气氛;[工尺上]表现迎接贵宾的气氛;[水龙吟]表现高官或元帅升帐时的声感……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首先是配合演员的表演。每一位演员的唱、念、做、打,都在“锣鼓经”中进行,也都由鼓师指挥。唱腔中的起止、快慢、强弱以及各种板式、声腔的变化,全由鼓师掌握;念白的节奏,如“扑灯蛾”、“数板”等,也由鼓师掌握;做功中的一招一式,也都由鼓师掌握,如“亮相”奏[四击头]、“开打”奏[急急风]等,皆由鼓师指挥演奏。最典型最精彩的例子是京剧《三岔口》,几乎没有道白,更没有唱腔,主要是演员在打击乐的伴奏下进行“哑剧式”的武打表演。剧中人物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暗室中格斗、厮杀、摸抓、翻打、寻觅、碰撞,各种动作,均由鼓师指挥“武场”演奏员用打击乐演奏各种固定规范的“锣鼓经”予以配合,与演员的表演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其次是表现人物的情感情绪。不同的“锣鼓经”,表现不同的情感情绪,何时何处演奏何种“锣鼓经”,均由鼓师根据剧情和人物特定情境的特定情感情绪的要求,指挥打击乐演奏。例如[乱锤]表现情绪焦急、烦躁、紊乱情绪;[紧锤]表现情绪急迫;[搓锤]表现情绪焦急;[叫头]表现情绪激动时的呼号、控诉;[哭头]表现情绪悲伤的哭泣……如此等等,皆由鼓师指挥演奏。

四、鼓师应具备的素养

国的戏曲乐队,由文武两部分组成,文场有丝竹管弦,武场有锣拔金鼓,各司其职,相辅和鸣,相得益彰。其问,指挥整个乐队进退张驰者,便是司鼓。人们将司鼓比作交响乐团的指挥,实不为过。所不同者,交响乐团的指挥在乐曲演奏过程中,是乐队成员的唯一不发出声音者,他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带动乐手,共同完成音乐作品。而戏曲乐队的指挥则是运用手中持有的乐器,通过演奏时各种不同的行为动作以及乐器发出的各种高低不同、强弱有致、徐疾有别的音响来带动整个乐队。更重要的是,音乐的节奏约束了剧目的节奏,把握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整个居日目的艺术品位和演出成败。节奏是戏曲艺术的命脉,而把握整个剧目命脉的司鼓,自然也就至关重要。

既然司鼓在戏曲乐队中居于要位,对其任职者的素养要求就较为苛刻。作为指挥,司鼓者必须深刻理解剧目内容,分清剧目情节发展以及高潮低谷所在,才能在音乐节奏的把握上有细致、周密、合理的铺排。这些对于司鼓者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审视力都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在戏曲音乐自身艺术规律上要有较全面的理解,这也就难怪圈内人常说“一年难出一场面”。另外,司鼓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演奏技艺与娴熟的演奏技法。“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技艺与技法是演奏与指挥能够得心应手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任果明.浅谈戏曲司鼓的地位与作用[J].艺海, 2001(04).

[2]徐宝权.司鼓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和地位[J].东方艺术,2010(z1).

[3]刘虹霞,张鹤行.谈戏曲司鼓与戏曲演员的配合及唱腔板式的运用[J].艺术教育,2012(03).endprint

猜你喜欢

乐队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花的乐队
传统戏曲
趣学本土戏曲
花的乐队
乐队指挥
四部委携手推进戏曲教育工作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乐队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