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动作解构”与中国舞创作的探讨

2017-09-04吴希喆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编导解构舞蹈

吴希喆

摘 要:中国舞创作要实现突破发展,不仅需要从舞蹈自身发展规律出发,还需利用多向、多层的思维方式,不再局限于对舞蹈范围、世界相关问题和现象的思考,而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动作解构”正好为中国舞创作的突破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动作解构”;中国舞创作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075-02

“动作解构”指通过对无数的动作因素进行分解,使这些动作因素在力、空、时的改造下存在无数可能;同时,其也能够在重建舞段、舞句、动作过程中使作品再次形成新结构,并使舞蹈艺术的发展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一直以来,舞蹈创作在一定程度上都遵循着语言、结构、题材的创作秩序,而舞蹈动作决定着舞蹈的结构,体现着舞蹈的主体;在题材突出、结构严谨的情况下,若没有建构舞蹈动作,那么就无法建立舞蹈结构,及无法呈现舞蹈主题。因此,舞蹈编导需将注意力放在舞蹈的语言动作上,通过动作解构进行中国舞创作。

一、动作解构

动作解构的理念指通过有效地突破传统结构,使传统结构经历解体、再认识、再创造、再生成以后,形成全新的结构。

(一)动作结构

动作解构的基础是动作结构,其是推动舞蹈语言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舞蹈创作中,对于舞蹈戏剧、情绪、情节等结构内容的认识十分重要,同样也应认识到动作结构是由无数舞蹈语言结构组成,从而才能够实现舞蹈表达。动作结构的特点有:(1)动作结构相互依托、互为因果;(2)动作结构是运动的、联合的、有机的、有秩序的,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原则;(3)动作结构是通过将单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进行组合而形成的,当其中任何一个单元发生变化,那么整体都会发生变化;(4)动作结构在舞蹈文化中具有存在性,其是动态的精神结构,也是表达经验的情感结构。在中国舞创作中,只有认识动作结构,才能在舞蹈中表现出高度的生活感悟①。

(二)重构

动作解构的目的是重构,而重构能够证明其相对合理性与可行性。在中国舞创作中,在重构中将动作力、空、时因素的变化进行重建,从而形成新的等级关系,并重置了舞蹈语言的衔接关系。伴随着网络交织、重置、体现、互并,使的舞蹈的设计的整体变得有意味性和目的性。此外,当动作解构与重构交替并进时,将使中国舞的创作思维得到创新,给人们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结构理念与结构视角。

二、动作解构对中国舞创作的意义

从二十世纪50年代起,中国舞历经岁月的洗礼,在舞台上呈现着百花齐放的姿态,同时,中国的舞蹈家们利用中国民族传统的“圆流周转”的运动时空观与“得意忘形”的人体审美观进行中国舞创作,从而使观众在“圆、曲、拧、倾”等舞蹈动态风格中重建起中国舞的全新形象,如:《荷花舞》、《弓舞》等,这些作品都让观众看到了舞蹈中蕴含的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国舞有了新的要求,因此,舞蹈编导们需要不断地对中国舞创作进行创新,而“动作解构”正好为其提供了机会。

舞蹈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其首先向人们呈现的是人的肢体与动作,而动作向人们传达着语言,通俗说就是:用动作说话。因此,舞蹈编导们在进行中国舞创作时,应注意对动作的设计,这就需要科学地分析舞蹈动作,科学地进行舞蹈构建,这就是“动作结构”形成的前提。具体步骤是:第一,分析原有的舞蹈动作,主要包括舞蹈创作发展过程中的“身韵”及“主干动作”;第二,将原有的舞蹈动作进行分解,使其从程式化、整体化变成单一化,并变化意识的顺逆、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等,从而使舞蹈动作实现重构与重组;第三,不断地对舞蹈动作进行再分解与再重组,进而创造新的舞蹈动作。以上对舞蹈动作的分析、思考、分解、重组、再造,就是“动作结构”。对于舞者而言,“动作解构”能够使其头脑变得灵活,以及加深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对于舞蹈编导而言,“动作解构”使舞蹈动作能够实现自我生成。

三、“动作解构”在中国舞创作中的困惑

在中国舞的创作中,“动作解构”并非独立存在及可随心所欲的,其受到舞蹈题材、舞蹈、体裁、风格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当前,随着“动作解构”在中国舞创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动作解构”通过对舞蹈动作的无限制分解、拼接与重建,从而形成全新的舞蹈形式与动作面貌;同时,舞蹈编导在进行舞蹈创作时,运用多种新方法及高难度、高质量的舞蹈动作词汇,使得中国舞的动作更加漂亮,也更具时代气息,虽然这种与时俱进是无可厚非的,但这种仅满足于舞蹈动作填满音乐的行为,却无法表达出中国舞作品中的人物和主题,也无法实现文化、地域、当前时代发展等因素的相结合。然而,舞蹈的创作主体是人,舞蹈动作的目的是通过理性思考和组织向观众呈现一种感性的思想,使观众产生共鸣,但其创作局限于当前环境。当舞蹈创作违背了以上因素,问题就随之出现了;这并不是“动作解构”存在问题,而是“人”出现了问题,一方面,舞蹈编导在进行舞蹈创作时,过度在意“動作解构”,而忽视为了什么去“动作解构”,进而忘记舞蹈创作的实际意图,使作品呈现本末倒置的形态;另一方面,舞蹈编导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忽视了舞蹈存在的历史文化、地域特性,从而与历史、地域等因素脱节,违背艺术的创作规律,最终导致作品的失败②。

四、“动作解构”在中国舞创作中的运用

说到中国舞创作,就不得不提孙颖先生,其在中国舞创作中的合理运用“动作解构”,取得尤为出彩的效果,并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孙颖先生的中国舞创作主要是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的文学、雕塑、绘画等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创作灵感,再通过追寻古代舞者的身影进行舞蹈创作。孙颖先生的代表作品有:

(1)《踏歌》,这部作品是孙颖先生苦心专研几十年创作而成的,充分展现了中国舞蹈的历史文化,整个舞蹈具有中国汉代女乐舞蹈形态的特征(纤腰、轻身、高蹈周游等);同时,这部作品的舞蹈动作是运用180度运动使得动作对称且协调,并呈现“一边动”的独特舞姿;此外,这部作品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打破了传统踏歌舞中塌腰撅臀的做作之态,在静态中拥有自然的动感,颇具妖媚之美;舞蹈动作行云流水、新颖别致、别具一番韵味;(2)《挽扇仕女》,这部作品是孙颖先生经过多年对清代仕女大家闺秀形象、近代文化、人文的潜心研究,从而获取灵感创作而成,这部作品活灵活现地展示出了颤巍巍的清代仕女大家闺秀形象;(3)《铜雀伎》,这部作品打破了1985年版本舞蹈形式,在情节结构、舞美道具、风格审美等方面有着全新突破;同时,该作品仍然保持着1986年版本的创作初衷,通过提取文化母体中的形式语言及创作方法,从而使汉味、汉韵、汉风在极大程度上得到发挥,并将汉代的舞蹈特色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通过对孙颖先生的作品的分析,可以得出:“动作解构”跟多种舞蹈动作创作方式,一部舞蹈作品的成功主要还是看编导是否理性处理动作;在进行中国舞创作时,需要做到合理地运用“动作解构”,注重作品主题及当前的环境、人文、历史、文化,并以全局观念兼顾自己的想法,进而从多个角度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与题材,确定舞蹈的表达方式与动作,最终实现中国舞的创作③。

五、结语

总之,“动作解构”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中国舞创作的发展,其通过解构舞蹈结构的定势、舞剧结构的定势及传统文化中的语言定势,并结合当代的地域环境、人文、历史等实现中国舞的创作,从而使舞蹈创作呈现一种全新的形式,并使中国舞蹈艺术发展形成万象纷呈、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注释:

①郭莹.试论动作结构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6(18):175.

②孙艺萌.中国舞编创中戏曲元素的运用探析[J].科技视界,2016(05):166.

③王珊珊.探析“动作解构”与中国舞创作[J].河南农业,2016(12):63-64.endprint

猜你喜欢

编导解构舞蹈
还原
舞蹈课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关于艺术编导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写于斯德哥尔摩
解构二次元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浅谈电视编导能力与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