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预示”在合唱指挥中的内涵及其运用

2017-09-04刘玉润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信息传递合唱

刘玉润

摘 要: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也是一门群众性的艺术。合唱指挥中的预示可以协调演唱者与指挥者的动作,同时传递各种信息,从而使他们在合唱中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文对“预示”在合唱指挥中的内涵及其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合唱;指挥者;信息传递

中图分类号:J6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073-02

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合唱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群众参与的广泛性,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合唱指挥是合唱艺术的引领者,通过肢体语言引领整个合唱团队及观众参与到音乐表演中,让人充分欣赏合唱艺术的魅力。合唱指挥者的指挥艺术及其修养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合唱团队的演唱水平的发挥和整体表演效果,一部好合唱作品的演绎是离不开指挥的。

一、“预示”在合唱指挥中的内涵

在合唱过程中,合唱指挥者要根据合唱内容利用预示提示合唱参与者表现突变与渐变内容。他(她)在舞台上需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指挥技术)向他(她)的对象——合唱队员传递诸多演唱信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预示”承担着重要的媒介功能。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预”是指表示动作行为出现在事情发生或进行之前;“示”是指把事物摆出来给人看,让人知道。“预示”是指预先显示。“预示”在合唱指挥中不仅具有汉语基本意思,还有“引领”“干预”之意。指挥大师严良堃曾说过:“咱们先下楼吧,要继续工作了,指挥的工作在预备拍。”这是对指挥“预示”的通俗解释,“下楼”是“继续工作”的“前奏”,具有预示之意。指挥大师马革顺说:“指挥者的预示,表达出他对下一个音符、和弦或乐句的情绪、力度、音色、速度等要求。”这里的“预示”具有引领、干预(必须满足指挥者的要求)之意。

在指挥实践中,音乐起伏、声部转接、拍子转变、演奏法转换等一系列音乐转接都是通过及时准确的指挥“预示”来自然过渡的,可以稍许夸张地说,“没有预示就没有指挥”。“预示”贯穿于指挥的每个瞬间,将每个单个音响连接成一个有始有终、有血有肉、张弛有度的音响画面,述说著一个个美丽、感人的音乐事件。

二、“预示”在合唱指挥中的运用

合唱指挥的“预示”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体现它的媒介功能,在这个特定时间内,指挥者应对下一个音响事件了然于胸,迅速调整自己的击拍动作。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基本击拍图式来了解基本击拍原理,进而探究指挥预示的时间来源、时间长短及基本运用情况。

我们从图1中可以看出,一个基本击拍动作包括三个环节:预备、拍点、反射。如果连续击拍则形成三个环节的循环,这样便形成各种拍子的击拍图式以及各个作品的指挥图式。由此可知,当击拍至拍点反射后即刻成为下一拍“预示”,也就是说每一拍的预示时间源于前一拍的反射部分,图一中预备部分的时间是源于假想的前一拍反射部分。预示时间大约为一个单位拍。清楚了“预示”的时间来源,我们可以对任何起拍和收拍做充分的时间“预示”。起拍是演唱开始,收拍是演唱终止(乐汇、乐节、乐句、整部作品)。这两个过程的预示相对稳定与容易,只要指挥者把心理准备好的速度、力度、演唱情绪提前显示出来就可以了。比较麻烦的是音乐进行中的预示,因为音乐在展开过程中,旋律、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诸多音乐要素都随着音乐展开的幅度与内容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动态体系,具有灵活的可变性。指挥者必须及时调整指挥幅度、宽度、厚度及图式等,以便与音乐内容和形象相符。而这些技术信息的调整需要通过指挥预示提前传递给合唱队。

(一)速度变化预示

音乐的速度变化有两种类型:突变、渐变。突变一般发生在段落之间或乐句之间,变化前后只有两个速度。这样的指挥预示只要合理运用收拍和起拍预示即可解决问题,相对容易。渐变发生在乐句之间,而且处于变化之中,比较难把握。此时可以根据乐曲标识的速度及音乐内容和情感需要,通过逐渐压短(渐快)或拉长(渐慢)击拍后反射部分的线条完成速度变化的预示。如图2、图3所示。“要想得到预想的渐快、渐慢效果,指挥者意念必须先于手的动作(在击拍之前已经做好下一速度的预示)。如果在速度开始变化那一拍才想到改变速度,你的手势就会很突然和笨拙,而不是渐变且流畅。”

(二)力度变化预示

音乐中力度变化主要有三种。其一,相对固定的力度变化,强转为弱或相反。这种指挥预示可以通过幅度大小及掌心张力的强弱来达到目的,预示时间为前一拍的反射部分。其二,渐变的力度变化,又分成渐强与渐弱。这种预示可以通过指挥幅度逐渐加大或缩小以及掌心张力的逐渐增强或减弱。此外,在指挥渐强与渐弱变化时,左手可以辅助预示。掌心向上从身体左下侧45度角逐渐向左上侧行进表示渐强,反之掌心向下从身体左上侧45度角逐渐向左下侧行进表示渐弱。其三,单个音、字、和弦突强、突弱。这种预示在不改变正常击拍图式下,迅速加快前一拍的反射并突然加力或减力来完成突强、突弱的预示。

(三)声部变化预示

主题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在不同声部。有时候当主题陈述时,在其他声部以不同的节奏形态构成副旋律或固定音型。因此,指挥者根据合唱总谱,通过指挥预示尽可能准确地给出每个声部出入的节拍点。

(四)旋律起伏预示

旋律在进行过程中,不同音符体现不同的结构功能。它们在演唱力度、速度、咬字吐字、演唱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由此形成形态各异的旋律起伏。

(五)演唱法变化预示

合唱的演唱法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连音(lagato)唱法。这种唱法预示应减速前一拍反弹部分,手掌变得柔和,运拍以肘关节为支点,强化线条弱化拍点。其二,跳音唱法(stacato)。这种唱法预示与连音相反,应加速前一拍的反弹部分,手掌变得有弹性,运拍以腕关节为支点,强化拍点弱化线条。其三,保持音与重音唱法。这两种唱法预示也应加速前一拍反弹部分,手掌变得有韧性,运拍以肩关节为支点,拍点线条均强化。不同之处在于指挥保持音时更多地运用“拉”的技术,指挥重音时更多地运用“挑”的技术。如合唱作品《黄水谣》(光未然词、冼星海曲)第一段就包含了这几种唱法的指挥预示。

(六)节拍变化预示

在一首作品中,作曲家为了音乐内容的需要常常对节拍进行变化处理,如3/4变4/4,4/4变6/8等。此时指挥者在预示时,先在心里提前设计好前后节拍律动关系,然后在前一拍反射部分根据设计好的律动来规划反射时间,这样前后节拍转换相对自然,有利于音乐进行的连贯发展。另外,在多声部音乐中,我们还会碰到纵向声部使用交错节拍,形成音乐律动不同步,具有节拍对位效果。这类作品指挥难度较大,需要指挥者对自己左右手单独练习,使其各具独立性,形成左右手分别预示。

(七)节奏变化预示

节奏是音乐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变化最易、最多。可以说,节奏的变化贯穿于音乐进行始终。面对复杂多变的节奏,指挥者一方面应加强基本节奏——附点节奏、切分节奏、连音符、后半拍起、长音、休止等的指挥技能,另一方面学会把握不同节奏衔接时相互律动转化规律。在指挥过程中通过加强前一拍的反射点,并通过拉长反射线来预示前后节奏的变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合唱指挥就是要协调好自己的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指挥目的、表现音乐,进而让观众获得更好的视听效果。而合唱指挥中的预示可以对合唱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合唱指挥者要熟练预示动作,使之与合唱歌曲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指挥动作与合唱内容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李金波.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6(16).

[2]刘琦.浅谈合唱指挥应具备的音乐素质[J].黄河之声,2017(03).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传递合唱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
《初中合唱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
感受魅力提升能力
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沟通技巧的运用
信息服务信息传递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