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哲学角度浅析现代陶瓷装饰的发展与创新

2017-09-04余亚茜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创新

余亚茜

摘 要:现代陶瓷装饰在经历固守与开放的双重历程之后,开始走向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发展空间,并始终受到本土性与世界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综合制约。本文从文化哲学角度,通过对文化发展机理的剖析,来对现代陶瓷装饰的发展创新模式进行解读。

关键词:文化哲学;陶瓷装饰;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015-01

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以儒家为核心的思维精神很早就以直观的方式比较深刻地体悟到人和自然相统一,即“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对于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条件下面临着人与自然相分裂、人与人相异化之历史困境的人类确实可以提供某种有益的启示。同时,后现代主义对于现代性的批判虽然激进和极端,但是它们的确抓住了现代工业文明的理性主义文化模式的某些弊端。在近现代艺术发展的百余年时间里,两次不同文化语境、不同文化本质中爆发的“文化热”给了本土艺术走向创新自觉的生机。无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还是在80-90年代的“文化热”中,人文知识分子所倡导的文化启蒙都是以确立人的主体性为宗旨的。

事实上,中国艺术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在经历着这样本土性与现代性的文化变革。元代以前,由于西方世界文明尚未形成,世界的文化中心就在中国,这一时期,中国艺术的本土性与世界性是并存的,二者的磨合与相互促进恰好成就了其不断发展更迭的现代性。从原始社会的彩陶文化,到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直至唐代瓷器的诞生,宋瓷的种类分化,元青花的一枝独秀……这一系列不同时期的艺术形态都反映着不同语境背景下的文化建构与碰撞。而到了明清时期,西方艺术文化迅速建立起来,并开始影响中国,尤其是清代出现的珐琅彩、西洋宫廷花鸟画都对当时的陶瓷艺术面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油画中的解剖学、透视效果开始剧烈改变着中国传统装饰画样及手法。这一时期,世界文明中心开始迁移,中国艺术呈现民族的本土性与西方外来文化的世界性融合。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快速发展,促成了中国當代艺术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同时,随着审美观念的多元化创新不断深入,艺术形式的表现也得到了广泛的拓展和丰富,当代艺术开始呈现“百花齐放”的空前盛况。而在当代艺术语境之下,传统现代陶瓷装饰也亟待一场广泛、深刻的变革。

站在社会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地域及民族的本土性以及异域的世界性的考察态度应是动态的。我们不能将本土性视作一个静态的语形体系而孤立来看。事实上,本土性从来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它只有保持一种包容的态度,才能对其自身产生发展的推动作用。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面貌也正是源于本土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本土性的内容不断拓展和更新的过程中,外来文化的世界性也为这一过程提供了丰富的形式语言及发展的源动力。由于本土性存在的生命力在于其独一无二的原创性,因此,将世界性介入本土性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形而上的“拿来主义”,而是要通过对本民族历史人文的考察以及文化本质的提取,吸收和转化外来文化中的思维意识的成分。

首先,任何艺术形式,在艺术全球化浪潮以及现代文艺复兴背景下,都将面临着更快和更为深刻的影响变革。现代陶瓷装饰也必将跟随时代的步伐,以不断更新的形式及理念吐故纳新。这一过程不仅包括其装饰形式上的再造,也包括相应造物美学理论的协同重构。其并非是对西方艺术形式及理论体系的简单复制,而是要着力解决本土性、现代性、民族性、世界性的转化和交融问题。通过对中国艺术文化与中国民族特征之间的关联性的具体揭示和阐明,以及中国艺术人类学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实际思考力,就使得中国当代艺术不断演进的本土性有了根脉,现代性的问题也有望在某种有力的反思性立场上找到合适的位置。

其次,正确看待开放的本土性所带来的“文化焦虑”现象。开放的本土性在带来艺术文化营养的同时,也会呈现出许多负面影响。譬如“文化焦虑”现象,认为中国本土的当代艺术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稳定和完美的水平,它不再需要过多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改造;抑或对外来文化的侵袭产生忧虑。这与当下本土文化特色的不均衡发展有直接关联,或恃才傲物,或缺乏文化自信。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在元文艺学、元美学和元人类学的层面上不断地加以反思和审检。同时在观念上坚持文化内核式的艺术创新话语体系的再造,就能够避免失去文化根脉。

再次,主体自觉意识的提升。这里的主体指与审美客体相对应的创作主体,艺术的表达和解读过程正是介于二者之间情感与形式的符号传递。当下,艺术形态所呈现的不均衡式发展,很大程度归因于创作者主体自觉意识不强。这其中,有艺术家自身艺术观念上的滞后性,也有大众审美追求上的劣根性。对于现代陶瓷装饰而言,这种高度创新的艺术形态源于艺术家的现代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但观者是否都有这样的自觉性,能够与艺术家的思维观念和情感表达产生共鸣,这又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近些年来,创作者们开始以一种思辨的眼光去看待现代陶瓷装饰的艺术创新。其中一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对作品生活性的凸显,无论在题材还是呈现方式上,不再以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示人,而是刻意将一些民俗性、本土性文化符号运用于陶瓷装饰中,体现出跨界表达之风。

参考文献:

[1]皇甫晓涛.文化创新与文化复兴——东方新文学与新文化的现代文明重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4.

[2]于长敏.对现代陶艺和传统陶艺的重新审视[J].艺术教育,2006(07).

[3]余雪莲,张亚军.浅谈现代陶艺的装饰新语言[J].中国陶瓷工业,2010(01).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