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科教城大创园实践的经验与思考
2017-09-04徐光辉
徐光辉
一、科教城大创园发展情况
常州科教城是全国首批青年创业示范园区,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功实践的缩影。2014年依托园区6所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简称大创园)。科教城管委会和高职院校有关部门全面动员,因势利导,大力普及创业教育,营造协同创业环境。目前孵化面积已从三年前的3000平方米拓展到1.2万平方米,在孵大学生创业项目150多个,其中高职大学生创业项目占55%以上,已经成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项目最多、最集中的园区。
作为全市创新之核,科教城拥有6所高校,还有30个公共研发平台、500个海归创业项目以及2000多家科技企业。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积极构建“高职—本科—研究生—教师—研发人员—企业高管”的双创体系。
二、科教城大创园的典型做法
(一)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孵化成效明显
引进一个龙头创业项目,就可以带动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的一个系列。为此,我们注重以才引才、以才育才,同时开放共享、互联互通、让不同创业项目融合发展。比如在智能硬件方面,大创园去年引进酷特仪器项目,产品超声波智能水表主要用于智能农业灌溉、楼宇供水等方面,短短半年时间从最初的2名员工发展到12名员工,月销售达30万元。在其带动下,研发流量控制器的酷腾项目、上下料控制的天星项目、非标电控的曲辰项目相继入驻,初步形成了产业链。在文创设计方面,以涅磐公司为龙头,先后投资控股了常州三分钟网络直播、半城文化传媒、非娱竞技、浩刻坊等项目。其中常州三分钟公司获得淘宝、京东直播区域独家授权,开辟了电商新模式;浩刻坊创业者丁浩被评为2017江苏省最美大学毕业生。在电子商务方面,小飞猪公司入驻一年来,通过大力扩展网店代营业务,2016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依托小飞猪引进了小飞鱼、小飞牛等电商项目,并与园区6所高校签约合作培育电商人才。
(二)创业者与母校和园区平台联系紧密
一方面,创业者在这里直接面对8万名在校大学生、2万科技人才,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比如景程旅游公司創业者是信息学院在校生,目标自驾游客户,与携程、途游等旅游平台合作,2016年营业额300万元。另一方面,创业者离不开母校的关心支持,比如常大硕士创办的龙华环保公司,依托常大环境学院联合投标,土壤修复环保项目已成功进入安徽市场;众明远机器人公司与常州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合作,成功研制出一款并联机器人并申请了专利。第三方面,大学生创业离不开科教城公共平台的技术支持,比如诺诚自动化公司专注于工业智能相机在生产线上的应用,与中科院常州光电所合作进行产品测试,获得资质后成功进入河北英利、瑞声光电、天合光能、扬子江药业等大公司生产线。我们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人才跨界流动“350”计划,让创新创业资源流动起来,最大程度发挥价值。
(三)专业的服务和管理不可或缺
高度重视大创园管理队伍建设,引进高品质的团队运作,同时每年组织“大创之星”评选活动,形成大创园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在硬件方面,积极构建时代气息的众创空间,以单元工位契合创业者需求,并完善制度长效管理。在软件方面,依托引育的大白会计等大创企业,让大学生自己服务自己,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适当支持。在组织方面,倡导成立了大创园联合党支部和各类创业专业联盟,定期开展包括培训在内的活动。
三、进一步做好大创园工作的思考
(一)在创新实践中完善大学生双创生态
一是深化共享理念,打破政策的条线分割。比如大创园是最典型的众创空间,但不少地方明确大创园和众创空间非此即彼,因为分属不同条线。二是创业导师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一些辅导创业方面成绩卓著的高校创业导师,由于学历、论文、专利等种种原因职称上不去。三是希望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让政府投资的公共平台有关设备低成本向创业者开放。同时智能硬件创业项目产业链长带动性强,但起步资金、技术门槛较高,应给予特别关注和支持。
(二)建立机制深化创业者与母校的合作
从实践来看,成功的创业者大部分是毕业几年后再创业,但目前高校主要是在校生创业培训,一旦毕业走向社会,创业者与高校的创业管理部门联系就断掉了。希望相关部门和高校重视这一脱节现象,对毕业后再创业的大学生加强跟踪服务。同时从政府和管理者角度,还希望建立相关高校的创业排名机制,每年对大学生创业排名靠前的高校给予表彰和激励。
(三)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双创”鲜明特色
目前科教城5所高职院校在支持创业方面各有所长,特别在孵化载体、导师队伍、学科优势、人才集聚等方面,通过有效整合,就能形成整体合力和鲜明特色。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引导全国更多的大学生走上成功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