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鳞副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2017-09-04陈萌李征远刘月芬刘诚

农村百事通 2017年15期
关键词:放苗投饵饵料

陈萌+李征远+刘月芬+刘诚

大鳞副泥鳅稻田养殖在辽宁省已开展多年,稻田一般亩放苗5000尾,放苗规格5厘米以上,亩产量200公斤左右,亩纯利润在4000元左右。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技术成熟,现将有关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的技术介绍如下:

一、稻田的选择与建设

养泥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3~5亩为宜。稻田要求交通方便、靠近水源,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稻田保水性强。在距离田埂100~200厘米处开挖宽度、深度均为60~80厘米的环沟,环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环沟的土用来加宽、加高、加固田埂。在稻田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尼龙塑料薄膜、纱窗网等(底部入泥30厘米)建成30~50厘米高的防逃网。防敌害进入以及防止泥鳅钻洞、跳跃逃逸,同时进、排水口加设拦网。

二、施肥管理

根据稻田具体情况,在稻田来水耙地前,把全年施肥总量的80%左右的肥施到田面,然后进水,要求把地耙平地无土块。另外20%左右的肥,在插秧秧苗返青以后视情况进行追肥,每次每亩施肥量不超过5公斤;避免一次性施肥量过大,造成水中氨氮含量超标,对泥鳅产生危害。同时要注意施肥时,靠环沟近2米左右的地方不要施肥,因为每天泥鳅在吃完饵料后,在此处排便较多,相对来讲,环沟附近稻苗肥量较大,秧苗长势较快,如果施肥时再平均施肥,容易造成环沟边缘秧苗后期倒伏现象。

三、放苗前的准备

1.修整稻田

3月初用机械或人工开挖稻田环沟,加宽加高田埂,田埂坡度按1∶1比例修复、夯实,进、排水口按对角设置。

2.防敌害设施

一是防陆地上的敌害,如蛇、鼠、蛙。防逃网材料采用尼龙薄膜,将薄膜埋入土中10~20厘米,剩余部分高出地面60厘米,其上端用尼龙绳做内衬,将薄膜裹缚其上,然后每隔40~50厘米,用竹竿作桩,将尼龙绳、防逃布拉紧,固定在竹竿上端,接头部位避开拐角处,拐角处做成弧形。进、排水管用60目网片包好。二是防鸟网设施。防鸟网一般在插完秧后进行设置,设置防鸟网是养殖泥鳅的一项重要工作,鸟类对泥鳅的危害非常大。养殖期间在稻田顶部必须全面覆盖防鸟网,网眼直径为2~3厘米,不宜太大,严防小型鸟类进入,防鸟网要高于水面1米以上,杜绝鸟类落在网上由于自身重量使网距离水面较近吃到泥鳅。同时防鸟网四周边缘要与防敌害网上端紧密结合,严防鸟类等敌害横向进入养殖区域,以避免对泥鳅造成伤害。

3.进水消毒

放苗前10天进水,进水管安装长2米,内层80目、外层100目的筛网,以严防野杂鱼及敌害生物进入池塘。初次进水深度为60厘米,进水后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兑水全池泼洒消毒。

四、水稻品种选择与栽插

养殖泥鳅的稻田应选择抗倒伏、抗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每年5月初至5月底移栽结束。水稻移栽前,在秧苗未移入大田时施一次农药,以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记住要等农药失效后再移栽,移栽时要求合理稀植,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也可有效防止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水稻移栽后每7~10天追施一次水稻分蘖肥,一般每亩不超过5公斤尿素。如果一次性施肥量过大,会造成水中氨氮含量过高,对泥鳅将产生不利影响。

五、泥鰍苗种放养

1.放养时间

一般水稻秧苗移栽后,一周左右秧苗返青,这就可以放鳅苗了。同时要保持环沟内水体透明度为25~30厘米,水深60~80厘米,稻田面深3~5厘米。

2.缓苗技术

放苗应选择晴天的上午,放苗位置应在稻田的上风口。要求鳅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害。同一块稻田要放同一种规格的鳅苗,且要在一天把鳅苗放完,便于整体养殖管理。鳅苗运到田边,不要急于放苗,应先缓苗。首先将运苗袋放入田水中,静置20~30分钟,使袋内外温度达到一致,打开袋口,再分多次缓慢加入田水,最终加水量与原袋内水量相当。

3.鱼体消毒

在上述缓苗后,把鳅种放入3%~5%的食盐水容器中浸泡5~10分钟,为了防止缓苗时鳅苗缺氧,容器要足够大,也可适量充氧。掌握好苗种消毒时间,然后再将鱼苗以及消毒盐水一同放入稻田。

4.放养数量

投放台湾泥鳅苗,按5厘米体长的放养规格,亩放养5000尾左右。

六、田间饲养管理

根据泥鳅生长的不同阶段投喂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饵料,前期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6%的饵料,中期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2%的饵料,后期投喂蛋白质含量为28%的饵料。

在泥鳅放养初期,虽然稻田内天然饵料比较丰富,但因刚刚投放的泥鳅苗对新的水域生长环境不太适应,泥鳅摄食量较少。鳅苗下塘后第二天可以投喂饵料,选用粗蛋白质含量为36%、粒径为1.5毫米的鱼饵料,以后随着泥鳅规格增大,饵料粒径也要相应加大,做到饵料的适口性。

泥鳅的饵料日投喂量,前期一般为体重的5%~8%,后期为体重的3%~5%。投喂量视泥鳅摄食、天气、水质、水温等情况灵活掌握,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一般不投喂;每次投饵后以半小时左右吃完为准,每天投饵4次。由于泥鳅贪食,为了防止泥鳅胀气病的发生,投喂膨化饵料前,一定要先把饵料浸泡透后再投喂,防止膨化饵料未泡透被泥鳅食后,在泥鳅体内吸水膨胀,造成泥鳅胀气病的发生。

前期要保持稻田水深5~10厘米,待秧苗分蘖后要进行烤田,同时要2~3天换一次水。等泥鳅放养到7月中旬以后,视泥鳅、水稻生长情况,要逐渐增加水量以及人工投饵量。

在投喂初期,要将饵料均匀地撒在环沟内,以便让泥鳅养成在环沟定时、定点、基本定量取食的习惯,这有利于泥鳅集中摄食,也便于观察投喂,减少浪费。白天投喂量占全天的2/3左右,晚上投喂量占全天的1/3左右。阴天投喂量减少,雨天停喂,避免投喂变质饵料。

在7月20日至8月30日,泥鳅投饵量为体重的5%~8%,在高温季节要适当加深田间水位,平时保持田面水深15~20厘米,并要注意换水。当稻田水温高于30℃时,要减少投饵量或停止投饵,以免过多的残饵和有机碎屑腐烂、败坏水质。严加防范水质变坏,一般5~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深度3~5厘米,要保持田水透明度25厘米左右,环沟水深80厘米,环沟水色以保持黄绿色最佳。在8月30日以后,田间要合理调控水位,灵活投饵,根据水质、水温、天气、泥鳅活动情况灵活投饵,投饵量一般为鱼体重的4%~5%。当水温低于10℃时停喂,同时要及时捕捞泥鳅上市出售。

七、巡塘

坚持每日巡塘,注意观察水质与水色变化、泥鳅活动和生长、摄食、防逃设施、防敌害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八、稻鳅病虫害防治

泥鳅养殖死亡高峰在投放鳅苗后一周左右,主要是烂尾病、肠炎病、寄生虫病、水霉病,死亡率为10%~30%。在投放鳅苗时可用聚维酮碘进行药浴,泥鳅入田后,根据情况可以使用霉平防止水霉病的发生,针对车轮虫、三代虫也要用专门的药品进行及时处理,把疾病控制在萌芽时期。以后稻田养殖期间,也要定期用二溴海因或碘制剂进行消毒预防,间隔三天后,使用微生态制剂。泥鳅病害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到健康养殖。

九、泥鳅收获

当泥鳅达到上市规格时就要分批捕捞上市,以便减轻田内泥鳅负荷量,有利于促进泥鳅快速生长。

泥鳅捕捞方法。可以采取地笼、流水刺激、降低水位等把泥鳅归入环沟中捕捞。泥鳅捕捞数量、捕捞规格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采取捕大留小,以实现泥鳅养殖的最佳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放苗投饵饵料
香饵
诗意的劳作
用饵之道贵在“善变”
观赏鱼喂食须知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第三讲 为鱼挑食,更考验耐心
影响南美白对虾苗种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
南美白对虾池塘放苗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方法
秘制饵料
高效养鱼投饵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