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好,你能记住多少年?
2017-09-04唐宝民
红领巾·成长 2017年7期
唐宝民
有一年,法国作家博马舍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演讲结束之后,他看到校园的墙壁上张贴着一张海报——是为这所大学的一名学生募捐的海报。原来,这个名叫“比尔”的学生患了重病,需要很大一笔治疗费用,所以,同学们便张贴了海报,号召全校师生为比尔募捐。博马舍得知了详情后,立即捐了100元钱给比尔,然后便离开了那所大学。半年后的圣诞节,他收到了比尔寄来的贺年卡,已经病愈的比尔向他表示了感谢。从那以后,每年的圣诞节,他都能收到比尔寄来的贺年卡,内容都是向他表示感谢。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博马舍离开人世之前,博马舍因此感叹道:“我只是捐了一点钱,比尔却感激了我这么多年。所以,现在感动的不是他,而是我了。”
唐代有个叫“崔桐”的书生,有一次在回家的途中,把所带的银子弄丢了,以至于没钱吃饭,只能饿着肚子往家走。走到半路时,他已經饿得没有什么力气了,就在一户人家的屋檐下休息。那家的老汉看到了他,就问他是不是病了。他据实相告,老汉立刻回屋拿了些干粮和一碗水给他。他饱餐了一顿之后,有了力气,向老汉表示了感谢,告辞离去。三年后,崔桐考中了进士,被委任了官职。上任前,他带了礼物上门,向那位老汉一家表示了感谢。以后,崔桐每次回乡,总不忘带上礼物去看望老汉。很多年过去了,老汉已经去世,崔桐也成了一个老人,但他每次回乡,还是要带上礼物去看望老汉的儿子一家。老汉的儿子感动地说:“我父亲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却被崔大人记住了这么多年!”
别人对自己的好,哪怕只是一点点好,也要牢牢记住,而且在多年以后还不忘感激,这种处世方式,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值得我们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