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

2017-09-04何立峰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何立峰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印发文件,就这项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主要任务就是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总结去年以来的工作,分析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安排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一、充分肯定成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一年多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按照会议部署要求,狠抓各项任务落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四个一”:一是编制了一个总体规划。报请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这可以看作是这个领域的顶层设计文件。二是出台了一批配套政策。围绕落实《规划》,有关部门积极跟进、迅速行动,在信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大数据、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海洋等领域制定出台了一批专项政策和发展规划,发布了新版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财税金融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三是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推动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实施了集成电路、“宽带中国”、大数据发展等重大工程,开展了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行动,带动了新兴产业关键领域技术突破和创新发展。四是推进了一批国际合作。我们积极推动G20各成员国采取促进创新的战略和政策,落实与英国、德国、印度、古巴等国家的新兴产业合作协议,与沙特、捷克等10余个国家开展网上丝绸之路合作,大力推进与波音、空客、苹果、英特尔、思科、IBM等国际大型公司的技术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得益于这些努力,一年多来,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了“十二五”以来的快速增长势头,工业部分增加值同比增长10.5%,服务业部分收入增长15.1%。今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比规上工业增速高3.5个百分点。预计到今年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可能达到10%左右。

二是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在服务领域,个性化、多样化和专业化新模式不断涌现,网络约租车、共享单车、基因诊断等新业态向生活服务全面渗透,研发外包和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规模迅速增长。在制造领域,定制化、智能化生产模式方兴未艾,无人机、机器人等新产品快速上市,IT、生物和新能源等技术加速应用,能源互联网、生物芯片、可穿戴电子医疗设备等融合型创新业态加快涌现。

三是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华为通讯设备销售收入已居全球首位,下属海思公司已成为芯片设计国内第一、全球第六大企业;华大基因测序能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名列世界前茅。

四是重点产业快速成长。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430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20%,我国成为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增速最快的国家。生物医药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5.6%,超过工业整体7.1个百分点。近百个1类新药获批临床,在27个省(市)建立了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光伏产业总产值达到3360亿元,同比增长27%。航空航天产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大飞机、长征新一代运载火箭实现首飞。

五是集群优势日渐凸显。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6年已超过40%,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福建泉州、湖北武汉的集成电路、安徽合肥的新型显示、湖南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江西景德镇的航空装备等都实现了集聚发展。

从各地实践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日渐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作用正在不断增强。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一方面,这是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创新、勇于开拓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各地方真抓实干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各位专家给予了大量宝贵的智力支持,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里,谨向大家付出的辛劳表示由衷的敬意。

二、保持清醒认识,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稳增长需要新动力,调结构需要新抓手,惠民生需要新途径。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一二三产业,既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最集中的领域,也是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支撐。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我们要深刻领会好、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

第一,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发展动能转换。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过去主要依靠要素资源大规模投入的粗放式发展,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集约式发展转变。由于结构调整尚未完全到位,我们目前正处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突出表现在传统动能不断衰减,新动能发展仍显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培育壮大新动能提供动力支撑,显得尤为紧迫。

第二,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要从供给侧想办法,在去产能的同时补短板,既去旧又育新,解决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新变化的矛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补齐中高端供给短板,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第三,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依然突出,一些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优质要素集聚能力不强的地区,经济发展面临一定困难。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产业链长、集聚发展能力强、辐射带动效果好,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集聚创新要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区域协调协同发展。

第四,要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培育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产业发展受到发达国家技术优势和新兴经济体成本优势的两端挤压,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性挑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持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快迈向国际产业分工的中高端。

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但要看到,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面临不少堵点、痛点和难点。突出表现在:一是制度供给有待优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一日千里,但我们的制度建设、监管手段、支持政策还没有完全跟上。特别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市场分割垄断和地方保护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企业反映制度性交易成本依然偏高。二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整体上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培育阶段,技术进步的基础仍不牢固,基础研发投入不足,整体科技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三是要素支撑有待加强。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比较短缺,人才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在资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制约。四是产业布局有待均衡。东部地区和一些大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较为集中,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产业发展相对不足,这也是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条件。从政策层面看,各级政府支持力度很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从产业发展基础看,我们拥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劳动力要素优势仍然十分明显;从市场前景看,人民群众购买力持续提升,我国将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之一,内需空间十分广阔;从科技支撑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

总之,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我们要充分把握机遇,既要认真总结经验,用好有利因素,也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短板,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更大发展。

三、突出重点,扎实做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工作

关于今年的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已经多次征求大家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2017年度工作安排,今天已经印发会议讨论。请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把方案制定好完善好。希望会议审议通过后,我们齐心协力抓好落实。

一是要加快实施重大工程。重点是突破新技术的产业化瓶颈。要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实施好《规划》部署的21项重大工程,力争在相关战略性领域实现超前布局和核心突破。为此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对“老项目”要有新目标。对“互联网+”、大数据、民用飞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领域,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相关部门要乘势而上,结合规划要求,明确新目标、采取新措施,确保取得新的标志性成果。另一方面,对“新部署”要有新动作。对绿色低碳技术综合创新示范、创新设计发展等工程,过去我们也很重视,但客观地讲投入不够,现在将这些项目纳入规划,要加大投入,创新支持方式,统筹相关部门资源,形成部门合力,切实通过工程实施,带动相关领域加快发展。

二是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是通过深化“放管服”释放企业发展活力。营商环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意愿。中央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反复提要求,我们在这方面一定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争取有所突破。一方面,要继续简政放权。要针对企业反映的一些领域进入门槛依然过高、审批程序依然复杂、审批时间依然漫长这些老问题,认真落实好6月13日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压缩负面清单事项,确保该放的放到位。另一方面,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制度。要立足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认真倾听市场的呼声,积极探索建立审慎监管体制机制,为新技术、新业態、新模式规范发展留出足够空间。同时,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放而不乱。在这个过程中,要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跨界融合的特点,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密切跟踪并及时解决放权后出现的新问题。

三是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重点是强化对创新企业的政策倾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作为国家战略,需要财政金融予以必要的政策支持。一方面,要发挥好财政资金的牵引作用。通过加大政府采购、推进相关应用示范、建立补贴制度等方式方法,加大对云计算、分享经济、大数据、空间技术应用、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补齐薄弱环节短板。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另一方面,要鼓励金融资本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好、回报率高,值得产业资本加大投入。为推动这项工作,国家发改委已经与开发银行、建设银行等开展了合作。下一步,我们还将鼓励金融机构合法合规地采用投贷联动、股债结合等方式,进一步带动社会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四是要强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些年我们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看,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起步壮大期,还需要政府“扶上马、送一程”,在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上继续给予支持,以激发企业的内生创新活力。为此,要抓好三个平台:“双创”支撑平台,围绕促进新兴产业领域创新创业,全力建好“双创”示范基地,着力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大力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强化检验检测、标准规范、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协同创新平台,围绕更好地聚合创新要素,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快搭建更多的企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创客等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平台,围绕更好地保护和激励创新,新建一批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

五是要加快推动集聚发展。重点是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带动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离不开创新要素的集聚。为此要实现“三个打造”:打造若干新兴产业策源地。依托创新资源密集的中心城市,强化重点领域科技研究和产业转化,大力促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支持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形成策源地和辐射源。打造10个左右世界级新兴产业集聚区。依托重点城市群,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重点,加快发展知识密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产学研用联动融合。打造百余个优势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链。依托现有产业布局,完善政府引导方式,由招商引资向引资、引智、引技并举转变,由注重产业链发展向产业链、创新链协同转变,由产城分离向产城融合转变,促进不同创新主体良性互动,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群。

六是要大力拓展国际市场。重点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立足国内,更要放眼全球。一方面,要着力构建全球创新网络。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全球范围内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等创新要素。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推动设立国际合作创新中心、海外研发中心。支持地方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另一方面,要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建设双边特色产业国际合作园区,提升重点领域开放合作水平,推动产业链全球布局。

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希望联席会议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协调、形成合力,专家咨询委员会积极发挥优势、主动建言献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区域发展篇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思考
试论知识经济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三只猴子与新兴产业
避开新兴产业陷阱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