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月瘦梅情韵长
2017-09-04张英华
张英华
原文
点绛唇·咏梅月
陈 亮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①云僽②,格调还依旧。
注释
①僝(chán):摧残;折磨。
②僽(zhòu):急骤。
阐发
清月在天,瘦梅映水。水涵月影,影依梅枝。枝横梅瘦,梅浸月辉。夜色朦胧之中,天上的月,水边的梅,辉光相映,清影相倚,脉脉相思互诉……
那银白清亮的月辉啊,盈满诗人的窗户,溢进诗人的眼眸……透窗而入的还有那沁人心脾的暗香,丝丝缕缕,似有若无,似淡还浓。那香里化有清月与瘦梅之间相依相伴的情愫啊!绵绵如丝,悠远深长,而又清纯如玉,不掺尘埃。
伴着这清香入梦,梦也清朗动人啊!梦中飞至千里之外,千里月辉共梅香,愿与知音共!
清明的月儿啊,你知道吗?即便有雨的折磨,风的打击,我也相信,你的高洁还在,梅的清香不变,不俗的格调依旧!
这高洁不屈的梅月之魂,不就是诗人心灵的化身吗?
诗人身处风雨飘摇的南宋时期,北方沦陷的山河时时刺痛着诗人远望的双目。这位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才华横溢,喜谈军事,关心国事。他考查过历代古人用兵成败的缘由,他探究过历代王朝兴衰的规律,他反对南宋朝廷议和的主张,他力主抗击侵占大宋山河的金王朝。“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在《水调歌头》一词中,他就这样热切地期盼着中州大地上能有耻于向戎敌称臣的铁骨铮铮的英雄!他高远的追求不就如天上那一轮清明而高洁的皎月吗?
诗人26岁那年,南宋朝廷与金朝谈和,诗人则力排众议,以布衣身份,向朝廷上《中兴五论》之书,朝廷却置之不理;35岁那年,诗人又一次连续上书朝廷,批评朝廷苟安于一隅,批评书生空谈而误国。其昂扬奋发之状,不就如傲雪的梅花,蕊綻芬芳,花香四溢吗?
这枝清香漫溢的梅花,很快便遭遇了“雨僝云僽”的洗礼:他因直言遭到忌恨,被控以“犯上”之罪而被捕入狱。他在酷刑之下,一度体无完肤。被皇帝免死之后,他再次因家童杀人事件而被控入狱……然而,他依然魂系中原,志在收复国土!
45岁那年,诗人登上镇江多景楼,将“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的慷慨之气寓于《念奴娇》一词之中。“中流誓”是何等豪迈的誓言啊!当年东晋的祖逖率领部下渡江至中流,敲击船桨,让掷地有声的誓言响彻今古:不收复中原,誓不生还!经历种种波折与打击,诗人依然坚守着这金石般坚贞的誓言,坚守着梅花般的高格调,不屈魂!
看,清月朗照之下,一株瘦梅孤傲而立,缕缕暗香四溢;狂风骤雨之中,瘦劲的梅枝依然坚守着不屈的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