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旧书信

2017-09-04徐彩云

作文·初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信笺重温信件

徐彩云

青春时期的那些友人终将不明白,他们寄给我的信件,对于我来说,是何等的馈赠——纵然,有些信笺已经发黄,不过,谁在乎呢?

我手中的旧书信,多是高中和大学时的友人写的。信中,并没什么波澜壮阔事件的记录,而是一些小小的倾述、小小的憧憬:她发现,图书馆的那个男生看了她好几眼,可她等了两天,那男生还没向她走过来;他说,兄弟误会他了,他很想早一些化解兄弟间的仇怨,“可是,要等3年还是5年呢”,他在信中问我;她说,她想在毕业后开一间花店,“我不在乎有多少人来买花,仅仅是守着那些花,就够了,够了”……

重温、品读信件的时候,我有一股冲动,想给当年写信的人拨个电话,但只是想想,我就止住了。以前我试过,信件还在我手边,可接电话的已远非当年的他们了——对方的语气要么生冷,要么圆滑客套,或者,我的叙旧还未完,他就急于向我推销一款新的保险。我耐着性子,听他分析完“绝对划算”的理由,然后,我挂了电话,心想,他把我忘了,我也把现实生活中的变迁忘了,那种失落的滋味,催人迷惘。

我宁可坐在小屋里,在旧书信中翻找以前的他们。不管他们现在变得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曾经真挚过。他们在台灯下,静静地思索,把我当成是一个可以交心的知己,然后或疾或缓地书写。我读得出来,我从字迹中看得出来,他们是多么地用心——在一些信封里,至今还夹着他们附寄的东西,比如说,一片枯黄的落叶。她在信末写:姐姐,秋天到了。

秋天到了,然后春天来了,又去了,就这样地反复着。慢慢地,我便看见这世间自己最不愿看到的一幕,物是人非。或许,人总是要变的,至少我还保有着他们的旧书信——17岁的她或21岁的他,在某个注定的时刻,为我落笔,写下他们当时的一段段小思绪。因为熟读的关系,我甚至能套用信件里的一句话:仅仅是守着这些青春的留影,就够了,够了……

如今的人,没有几个愿意提笔写信了。在信笺上写了,还要封信封贴邮票,再跑一趟邮局。如此费力和麻烦的事已少有人做了,最关键的是,向谁去写3页5页的长信呢?从这个角度说,我是幸运的,对于手中的这些旧书信,我将不能不再珍惜。

这时,手机嘀的一声,是一条朋友转发的短信,她说,短信很可乐,你看看。知道我在想什么吗?我想起了那片枯黄的叶子,我无比怀念那样一个声音,她說,姐姐,秋天到了。

(摘自2008年11月4日《四川政协报》,稍有改动)

赏析

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发短信、电子邮件成为人们交流感情的常用方式。现代通信工具的发达,表面上看似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实际上却让人情日益沙漠化。过去通信并不发达,人们依靠书信交流沟通,心是炽热的;而如今交流多了,心却远了。那些发黄的旧书信,带给作者的是温馨的回忆,是心灵的放飞。重温这些发黄的旧书信,总是让人感动,想起那些美好的过去。

(褚振海)

猜你喜欢

信笺重温信件
钟表的信
重温誓词
走过千山万水,重温来时的路
落叶
My Vacation
携手临大“信笺”,共赴山水“魏城”
重温
有奖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