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2017-09-04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1682年,皇上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随从。本篇即作于由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消,又离开了京城,这对生于关内、长于京城内的性德而言,是那么荒凉、寂寞,他不时思念朋友,有感而发,于是有了这首《长相思》。
鉴赏
上片写行程之劳。起句突兀,既显空间之广美,又写气象之壮阔。叠用两个“一程”,突出了途远和行程的艰辛。“身向榆关那畔行”,交代行旅去向。此处说“身”向榆关,而非“心”向,其实就是说,躯体越来越远离了故乡,而心灵却在回归京城、越来越牵紧了故园。“榆关”是指山海关,“那畔”即“那边”。当读到这,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大队人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向山海关方向进发。而词人因为留恋家园,却是频频回首,步履蹒跚,望断白山黑水而不见故园。“夜深千帐灯”一句,写的是夜宿营于旷野的情景:深青的天幕下,漆黑的旷野上,座座营房,灯火熠熠,映照着彻夜不眠的人。“千帐灯”是虚写,实写这次出巡随从众多。为什么夜深了,而仍然营火闪烁呢?这就要引出下片的“乡心”。
下片写思乡之苦。换笔写景,“风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风狂雪骤的荒寒景象。这是以哀景衬哀情,风雪载途,思乡更烈。叠用两个“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雪扑打帐篷不息的情景;也从此侧面写出了冰冻之夜,作者辗转难眠的状态。“聒碎乡心梦不成”呼应上片的“夜深千帐灯”一句,直接道出了深夜不眠的原因。用一“聒”字,突出了风雪声响之大;且极具拟人味,仿佛这风雪也通人心似的,彻夜念叨着故园的人事,让人心潮起伏。“聒碎乡心”,用的是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愁肠百转的心态。“故园无此声”,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这样的连绵不绝的风雪聒噪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怎比那安静舒适之京都,何况又是暴雪肆虐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重重裹挟,就更难入梦了。尾句直表达人对故乡的眷恋。整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
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作者用山、水等大的物像,來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情意隽永;以白描手法绘景,造语朴素,自然真切。这首词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整齐的对称之美。
内心波澜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潮回荡激烈。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将草原游牧文化的审美观于中原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相融合,集豪放婉约于一体,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受人们喜爱。国学大师王国维将作者推赞为宋后第一真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