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中的那一片白墙黑瓦

2017-09-04张贞莹

作文·初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笔调黑瓦白墙

张贞莹

我多希望能常常在梦里回到那儿,回到那一片白墙黑瓦下。

对于童年,我早已没了更多的记忆,可是那一片的白墙黑瓦建筑,却成了我脑海里抹不去的记忆。

那儿的房屋,总是簇拥在一起,从高处看,总是这儿一团,那儿一簇的,仿佛是点缀于大地间的几朵黑白相间的花儿。石头铺成的小路,总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下雨天小坑里总是积满水,雨滴滴落,溅起小小的水花。略显狭窄的小巷,能并排走上两三个人。巷旁,还有几处不知何时立在那里的老房子,暗红色的大门上,挂着两只圆铜环。走在这样的巷子里,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巷旁的屋子,总是要刷成白色的,仿佛是一种规定,大家都这样遵守着。一尘不染的白色,就是在阴雨天,也不会显得阴暗压抑。屋子总是那样安静,独自伫立着。屋顶整齐地铺着一排排黑瓦,像是一头打理整齐的秀发,乌黑亮丽。在房屋的四个角上,总是会雕些瑞兽,有时候是龙,有时候是凤,有时候是狮子。远远望去,只见它们威严地端坐着,头仰向天空,须发飘在脑后。每一只动物都是这样端坐在飞檐上,仿佛带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和煦的春风轻拂,杨柳依依,远处炊烟袅袅。飘飘洒洒的雨丝悠然地落下,巷子里的行人不紧不慢地走着。这时候,仿佛又有了点江南的味道。

一到夏天,孩子们总喜欢跑到屋后,在那潺潺的小溪里打闹,偶尔他们还能捉上几只鱼虾。于是,傍晚时分,屋后又会升起一缕细细的炊烟,孩子们燃起枯树枝烤鱼吃,享受这鲜嫩的鱼肉。这时候,不知是谁的妈妈从白房子里探出脑袋来喊道:“还要不要吃晚饭啦!”这时,孩子们吃得更急,生怕这份美味被剥夺。

溪旁,一排排的白墙黑瓦房,就这样静静地看着这群孩子,像一个个温柔的母亲。我猜她们一定是在担心这些她们养育的孩子会突然长大,离开她们吧。

深秋时节,在萧瑟秋风的反复渲染中,树叶渐渐变了色,风一吹,便轻轻落下来。无论你走到哪儿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这时便会心生些许凄凉。可那白墙黑瓦却是一如既往地保持安静,给予人们温暖的安慰。

秋雨是不同于春雨的,雨“滴滴答答”地从屋檐上落下,带来阵阵凉意。站在台阶上,望着这一片雨,屋子似被雨雾蒙上了一层纱,隐约透着一股黑白色。

到了凛冽的冬天,黑瓦也成了白瓦。厚厚的雪铺在房顶上,像是盖了一条毛绒绒的白毯子。远远地看,就只剩下一片白色。

可如今,那儿的景色早已变了模样。一幢幢楼房高高伫立,传统的黑白色不见了,人们不再按统一的样式建房子了。小巷也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柏油马路。

我多想做个梦,再回到那儿,再看一眼记忆里的那一片白墙黑瓦。

(指导老师 温晖明)

编后语

這组文章以回忆往事为主线,选取的都是记忆里美好的故事、温馨的情感,每篇都能触发人记忆深处的美好情怀。《我和我的兔子们》,善于叙事,文章容量大,语言精练、生动、口语化,读来趣味横生。《有你,一路芬芳》,用优美的语言,抒发了对老师的爱戴、感激之情,本文的一大亮点就是把对往昔的回忆,用抒情的笔调饱含深情地呈现出来。《童年的乐园》,用轻快的笔调写尽童年里发生在后院的乐事,后院虽小,却藏着小作者满满的美好回忆。

《记忆中的那院儿》,同样是写童年的院子,这篇文章与前一篇相比,偏重于对亲情的叙写,主要写童年和家人相处的快乐往事。语言灵动,很有个性。《记忆中的那一片白墙黑瓦》,写回忆里的家乡,这篇文章用一个词——“白墙黑瓦”就概括了家乡建筑的特点,这也成了小作者记忆里一个意象化的符号,成了一种烙印,有了象征意义——“白墙黑瓦”就是“我”记忆里的故乡,不论走到哪里,它永远耸立在“我”的梦里。

猜你喜欢

笔调黑瓦白墙
哪儿错了
卓阳“白墙”
记忆中的那一片白墙黑瓦
擦脚印
记忆中的那一片白墙黑瓦
白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