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何域外大国热衷置喙亚洲

2017-09-04吴幼珉

环球时报 2017-09-04
关键词:朝核问题访日东亚

吴幼珉

日前,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访问日本,不但公开谈论朝鲜核导威胁及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指手画脚”,而且还登上日本准航母“出云”号,令军事色彩受到突出,引起外界包括英国国内的一些质疑声音。

从日本媒体后续发出的新闻报道看,这次特雷莎·梅访日对英日两国经济合作进行磋商,同时也谈及了国防安全、朝鲜半岛等问题。由于这是她去年7月出任英国首相后首次访日,而她与日方谈论东亚问题范围之广、姿态之高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但这其实已经成为“脱欧”后,英国寻求重新获得国际影响力的一个着力方向。例如,不久前英国最新一艘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下水后,英国外交大臣称将派军舰到南海“自由航行”。派军舰游弋南海是否意味着英国自1964年“苏伊士以东”防务政策转变以来的又一次重大政策调整?这是值得观察的。自从中国恢复在香港行使主权以来,中英关系不断改善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两国彼此没有重大的利益冲突。

从特雷莎·梅访日对亚洲问题的“关心”来看,若英国航母真到南海来,将显示英国仍希望寻求它在亚太的存在。而这些迹象也反映出包括东亚、南海在内的亚洲已经成为了当前各大国角力的重要舞台,不“掺和”进来,在一些国际大事上就好像少了一些发言的机会。而那样的“掺和”,却又主要是为了抑制中国的崛起。

尤其是当前朝核问题上已是当今国际政治的一个风险点并对美国形成极大压力,特雷莎·梅借此问题说“要激励中国尽其所能向朝鲜施压”也是想在凸显英国存在的同时,把中国往朝核问题的“风口浪尖”上推。

另外,之前在中印之间发生的一些事件似乎又让美日等国看到了离间中国与周边重要国家的机会。一方面美国向印度出口多种先进武器,另一方面日本首相安倍即将访印。

东亚和南亚成为大国角力焦点反映的是中国作为大国崛起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客观因素也要求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来自外部的挑战。中国经济的发展令国力增强,军事力量也大幅提升。但是,综合国力是需要不断经过“大考试”来检验的。中国迄今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经济发展不能代表着一切,其所带来的力量需要一定时间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实力。

当前中国国力处于上升阶段,少数国家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中国对外交往总体是顺畅的,但在某些方面也会遇到挑战,那些挑战往往并不来自发展中国家,而是来自昔日的霸权国或大国,如在南海地区,域外国家在滋事,越来越多域内国家成为中国的朋友。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在不同的问题上,“争取多数,反对少数”仍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政策工具。▲

(作者是香港资深评论员)

猜你喜欢

朝核问题访日东亚
学霸“三小只”
东亚港口联盟在青岛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