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热血铸标杆
——纪念革命烈士王怡
2017-09-04王亚林
■ 王亚林
青春热血铸标杆
——纪念革命烈士王怡
■ 王亚林
自幼儿时起,每年清明节和家族里的长辈们一起去扫墓,在红岩坝西龙山之麓的祖茔里,在我祖父的墓旁,曾祖父墓的下一排。一根镌刻着“革命烈士王怡纪念”的标杆笔直耸立,最为醒目。祭扫时,长辈们总是充满崇敬地说:“那是你们爷爷王怡的纪念标杆!”此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上前磕一个头,敬香献纸,心里洋溢着无限的敬畏与崇拜。
这话语,这印象,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在我逐渐成长的心灵中,每重复一次,烙印就深刻一次。在我幼稚的思维中,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长辈们要叫王怡的纪念碑为标杆。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才渐渐领悟,知道了乡人们叫王怡烈士纪念碑为标杆的原因,其实那就是一种人生的标杆,一种信仰的标杆。从此,那标杆的形象,在心灵中的烙印益加深固,已是不可磨灭。
王怡烈士纪念碑
在红岩镇观音村王氏家族的排行里,王怡是我的叔祖,牺牲时年仅21岁。因为弥渡刚刚解放时红崖即凤仪县彩云镇,经凤仪县政府批准,王怡烈士纪念标杆由红崖区全体人民公立。在我的想像中,王怡出生书香门第,其人生应该十分丰富而充满传奇,可是,翻阅各种记载书籍令我多少有些失望,在现在弥渡县志、中共弥渡地方史和中共楚雄州文史资料《边纵八支队》记载里,王怡的人生简单得有些令人不可思议:1929年生,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滇桂黔边纵八支队队员,1949年11月牺牲于个旧。
王怡出生书香门第,年少即聪颖异常。在后人口碑相传之中,王怡好读书,倜傥不群,好谈兵事。1946年3月,在红崖区镇立小学毕业,即考入弥渡县立初级中学简易师范二班。在弥渡县立初级中学,王怡深受校长舒飞、许秉乾和中共党员尹宜公、史国泰等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秉承“厚德、启智、健体、立人”校训,参加了学校的进步组织青年联谊会、“的的”歌咏队、渡江球队,唱《盘田人》《共产党像太阳》、《金凤子开红花》、《翻身小调》等革命歌曲,读《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反对自由主义》等革命书刊、宣传资料。到1949年1月毕业时,王怡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彩云镇(今红岩)在弥渡坝子北端,中间阻隔着昆弥峻岭,属凤仪县管辖,为国民县政府统治的薄弱地带,加之租种官田的佃农多达一千户,农民革命的愿望十分强烈。按照组织安排,王怡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以学校为据点,把农民利益与革命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大营、罗营等村访贫问苦,传阅进步书籍,讲革命故事,教唱革命歌曲,通过开展串联活动,发展党员8名,建立党组织。在党组织领导下,王怡还放手发动穷苦群众,组织青年联谊会,发展民青成员57人、农抗会员654人、妇女会员12人、民兵205人,不断壮大党的外围组织,建立起稳固的革命根据地。同时,1949年6月,和杨葆、李裀等中共党员一起精心策划,策动彩云镇临时中队起义,队长杨隆成率部投奔人民革命阵营,建立起40余人枪的革命武装力量,命名为“红岩自卫队”,后归属弥渡县武工队,改称红岩武工队,为武装革命奠定坚实基础。
当时,全国内战正酣,国民党政府腐败不堪,及至饮鸩止渴,连年扩大征兵、征粮、征税,穷苦农民不堪重负,怨声载道。王怡以此为契机,打出减租减息旗号,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行动起来,开展轰轰烈烈的“反三征”运动。1949年10月,凤仪县长田云从看到彩云镇“反三征”运动如火如荼,亲自带领警卫队40余人到彩云镇施加压力,命令镇政府征集壮丁300名、筹军饷半开1万元、缴纳田赋粮150万斤。王怡组织红岩武工队、民兵、农抗会立即行动,农民拿扛锄头、扁担、钉耙、镰刀,武工队员深夜鸣枪示威,写信给田云从义正辞严地说:“红岩的人、钱、粮,一丁一分一粒也不给你,限你二十四小时内离开红岩,否则,解除你的武装。”田云从见势不妙,仓皇而逃。
1949年4月,滇西工委对弥渡各人民武装1000多人重新组建,成立滇西人民自卫团第三支队,王怡成为三支队骨干之一,追随三支队解放盐丰、宾川、红岩,进军蒙化大仓。1949年11月,弥渡地下党组织获悉,蒙化县(今巍山)恶霸刘大刚在个旧么捆绑关押“反三征”农民11人,追租逼债,试图强征。接受组织命令后,王怡和红岩武工队群情激奋,加急行军,前去解救。双方刚刚接触,刘大刚便狗急跳墙,组织鹰犬们持枪负隅顽抗,武工队队员奋力打击,生擒刘大刚,被关押农民重获自由,缴获长短枪4支。遗憾的是,共产党员王怡冲锋在前,浴血奋战,在激烈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一个年轻的生命,践行入党时的庄严承诺,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倒在了鲜红的血泊之中。此时,王怡年仅21岁,党龄尚不足一年!
滇西人民自卫团第三支队合影
生命如此短暂,信仰如此坚定。共产党员王怡在那波诡云谲的年代里,坚韧不拔,无所畏惧,用自己的青春热血,见证了当初入党时的誓词:“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我知道,正是因为有了王怡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1950年1月1日,弥渡全境解放,弥渡县人民政府成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青春珍贵,生命可惜,但为了信仰,一切都可以抛弃。叔祖王怡的生命虽然短暂,如流星划过天空,却用自己的行动和青春热血作出了示范。如今,无数年时光悄然而逝,非但没有消磨先辈王怡的光辉,反而显得更加清晰明亮,成为浩瀚星空中最耀眼的那一颗,就如永远屹立在红岩龙山之麓的纪念标杆,高高矗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我知道,王怡用青春热血铸就的标杆,是人生的路标,是信仰的标杆,是一种生命的高度。
作者单位:中共弥渡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