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媒体时代地方志文化的传播

2017-09-04

广西地方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史志文献数据库方志

赵 峰

(上海市青浦区史志办,上海 201799)

试论新媒体时代地方志文化的传播

赵 峰

(上海市青浦区史志办,上海 201799)

新媒体时代,需要以新媒体技术推动方志文化传播和应用。然而,传统媒体不能满足新时代方志文化传播的需要,方志机构在新媒体平台建设上发展不平衡、相当滞后。方志机构应该充分发挥方志工作者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者新媒体素质,树立方志文化传播的营销意识;努力搭建各种方志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完善方志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功能,通过发展方志网站、移动网络、微信、微博、手机短信报纸等新媒体平台,精选内容推送给广大用户,促进方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新媒体;方志文化;传播;方志网站;数字化资源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方志走向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志文化应用载体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常规的方志文化传播和利用模式已难以满足广大用户的个性化需要,需要以新媒体技术推动方志文化传播和应用,充分发挥地方志的社会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新媒体时代方志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媒体不能满足新时代方志文化传播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新媒体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传播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媒体是方志文化传播主要平台,传统媒体平台主要包括图书、报刊,还包括广播、电视。当代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2015年末,全国网民规模近6.9亿人,智能手机保有量9.5亿台[1]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625/22/26915354_570736607.shtml.。人们阅读知识、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阅读图书,喜欢从电脑网络、移动网络、微信、微博等平台寻找信息,人们阅读方式逐渐被电脑阅读、移动阅读取代,电脑、手机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同时,看电视、听广播也逐渐被电脑、移动设备取代。据统计,2015年,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达到60%,较2014年的51.8%上升8.2个百分点。微信阅读率为51.9%,较上一年的34.4%上升17.5个百分点。[2]杜羽,刘彬.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N].光明日报,2016-04-19(09).同时,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阅读方式趋于“碎片化”。传统媒体越来越受到冷落,阅读大部头志书,越来越不可能了。显然仅仅依靠传统媒体不能有效传播方志文化,需要新媒体技术传播方志文化,从而适应当代人阅读“碎片化”的需要。

方志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在继续利用传统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平台(传播渠道)传播方志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海量信息等巨大优势,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渠道),随时把方志文化传递给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也可以随时随地地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机等终端设备上,通过电脑网络、移动网络(如手机、平板电脑网络)、即时通讯(如微信)、社交网络平台(如微博)、网络游戏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地获取各种方志信息,同时可以进行互动交流。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普及,方志部门利用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宣传方志文化应该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因技术、财力、人力不足,方志机构在利用新媒体开展方志文化传播方面做得还不够,尤其是一些方志部门虽开通了方志网站、公众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但还存在形式简单、更新不够、内容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方志文化传播的效果也不明显,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方志文化传播的需要。

(二)方志机构新媒体平台建设不平衡

1.全国方志网站发展不平衡

根据中国方志网《全国地方志系统网站、网页建设和方志馆建设情况统计表(2015年度)》(截至2015年10月31日)[1]《全国地方志系统网站、网页建设和方志馆建设情况统计表(2015年度)》(截至2015年10月31日),http://www.difangzhi.cn/zgdfz/zxtj/201602/25ecf973f0314c569692b3609f05a82d.shtml.分析,全国方志网站共1073个,其中省级27个、地市级230个、区县级816个,分别占省、地市、区县数(分别为32个、391个、3079个)的84.38%、58.82%和26.50%[2]根据《全国地方志系统工作机构情况统计表(2015年度)》(http://www.difangzhi.cn/zgdfz/zxtj/201602/fc4fd97a71234708a4c138e1981ac776.shtml)分析,全国省级行政单位32个,地市级行政单位391个,区县级行政单位3079个。,表明全国还有还有相当多地区方志网站没有建成,区县级极不乐观[3]赵峰:《“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史志网站方志文献数据库建设》,载《第六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全国方志机构微信公众号发展滞后

根据赵明明、吴韵的研究,2016年4月21日,微信中,“搜索到130余个地方志微信公众号,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3个……省级以下116个”,与全国方志网站1073个相比,明显偏低。[4]赵明明,吴韵.全国地方志微信公众号发展述评[J].中国地方志,2016(10).2017年3月初,笔者对16家方志网站进行分析(如表1),其中只有9家有微信公众号,分别为方志杭州、方志太原、苏州地情、方志上海、方志广西、方志四川、安徽地方志、方志北京、方志新疆。显然全国多数方志机构在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方志文化传播方面较为落后。

表1 16家地方志机构微信、微博、手机网站基本情况

续表1

3.全国方志机构微博公众号发展滞后

根据韩旭、赵冰研究,2016年3月,“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官方微博共计66个”,明显偏低。[1]韩旭,赵冰.浅析微博和微信在地方志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地方志,2016(5).笔者对16家方志机构进行分析(如表1),其中只有7家有微博公众号,分别为太原地方志办公室、宁波党史、苏州方志、广州市情、方志四川、方志北京、新疆地方志编纂委,比微信公众号更少。显然全国方志机构在利用微博平台进行方志文化传播方面较为落后。

4.全国方志机构手机版网站发展滞后

笔者对16家方志网站进行分析,其中只有四川地方志1家有手机版网站,字体适合手机屏幕,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其余15家网站没有手机版,用户通过手机访问时,手机网络浏览器界面不友好,小小手机屏幕原样显示网络电脑版页面。字体极小,用户使用极不习惯。显然全国方志机构在利用手机版网站进行方志文化传播方面相当落后。

(三)方志机构新媒体传播内容发展不平衡

1.全国方志网站方志文献数据建设不平衡

方志文献数据库是方志网站的核心内容。多数方志机构建立了方志网站,设置网页,但是没有建立方志文献数据库。2016年5月末,笔者利用百度网站搜索关键词“方志网”,在前列的有28家方志网站[1]分别是:赤壁史志网、中国方志网、海南史志网、连云港史志网、无锡史志网、温州史志网、定海史志网、湖北方志网、江苏省地方志网、九江史志网、余姚史志网、徐州史志网、新昌县史志网、嘉善史志网、东海史志网、从化史志网、盐城史志网、曲靖史志网、嘉兴市档案史志网、甘肃地方史志网、大名纵横网—大名史志网、余杭史志网、平湖史志网、煤炭史志网、舟山档案史志网、鹰潭史志网、泸州史志网、抚州史志网。。其中13家网站[2]分别是:中国方志网、赤壁史志网、无锡史志网、徐州史志网、嘉善史志网、东海史志网、大名纵横网—大名史志网、平湖史志网、煤炭史志网、舟山档案史志网、鹰潭史志网、泸州史志网、抚州史志网。没有建立方志文献数据库,广大用户不能通过互联网检索、浏览、利用当地方志文献;4家网站[3]分别是:新昌县史志网、温州史志网、甘肃地方史志网、余杭史志网。提供了整本或者分卷文本(pdf或者word格式)下载,但没有将方志数字化资源组织、构建成为方志文献数据库,广大用户同样不能通过互联网检索、浏览、利用当地方志文献库。

方志网站方志文献数据收藏文献不平衡。(1)收藏方志文献是方志数据库的关键。分析16家网站方志文献数据库(如表2),其中11家网站收藏文献40部以上,5家不足39部。其中,省级方志网站相当丰富,地市级比较丰富,区县级偏弱。(2)16家方志网方志文献数据库收藏文献品种多样,年鉴收藏齐全的有13家;党史、志书、年鉴3种文献收藏齐全的有3家;但太原方志网、四川地方志、安徽地方志3家网站只收藏志书1种,品种单一。(3)志书中,本政区志、专业志、下级政区志3类文献均收藏的有网站有10家,品种丰富;有6家只收藏2类文献。新志、旧志2类文献均收藏的有青浦史志、宁波方志网、苏州地方志、广州地情网4家,品种丰富。

2.全国方志机构微信公众号内容不平衡

栏目设置不平衡。9家方志微信公众号中,5家设置栏目丰富,有三四个栏目,还有二级子栏目。但是方志太原、安徽地方志2家不设置栏目,方志上海只设置“关于我们”一个栏目,方志广西只设置“广西地情”“会议培训”2个栏目,太简略。

内容更新率偏低。查看9个微信公众号历史消息(如表1),2017年1月1日~3月6日,各个公众号发布信息情况不同,安徽地方志1条、方志太原2条,为发布数量居末的2家;方志四川107条、方志上海74条,为发布数量居前的2家,其余的介于17至53条之间。平均38.8条,相当于每月18.4条,远低于全国“微信公众号全年平均发文518篇”水平(相当于每月43.2条)[4]《2016年微信公众号数据洞察报告》,http://www.csdn.net/article/a/2017-03-01/15881599.,总体数量偏低。

3.全国方志机构微博公众号内容少

微博公众号内容更新不及时。2017年1月1日~3月6日,7家微博公众号只有广州市情1家发文,发文12条;其余6家都没有内容更新,所发文章都是2016年的或者更早的,甚至有最后发文是2012年(方志北京)。

(四)方志机构新媒体传播平台功能不足

1.全国方志网站功能不平衡

浏览、检索、复制是方志网站以及方志文献数据库核心功能,实现了方志文献的浏览、检索、复制功能,方志网站才能吸引用户访问、利用,方志文化的传播才能实现。

浏览功能包括文本显示与图像显示两方面。分析16家方志网站方志文献数据库(表2),通过互联网浏览工具或者网站提供的专用阅读工具,16家网站数据库都能够向用户展示内容。其中,金山地情网只能显示方志图书页面图像,不能显示文本内容,不能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如了解与注明图书出处);其余15家,既能显示方志文本内容(以及部分图照),又能显示方志页面图像内容,能够满足用户的全部需求。

方志文献数据库检索功能有网站外搜索、网站

内搜索和网页内搜索3种形式。16家网站中,中国杭州网、上海通和广西地情网旧库3家网站数据库3种检索方式齐备,广大用户能够方便检索到数据库中所需要的内容。金山地情网、苏州地方志、四

川地方志3家网站数据库是3种检索方式全无,用户不能通过任何方式检索到方志文献数据库内文本信息,数据库对广大用户没有多大用处。

表2 16家地方志机构网站基本情况

续表2

复制功能是主要指文本复制功能。16家网站方志文献数据库中,金山地情网(没有实现文本数字化)、苏州地方志网(关闭了网站文本复制功能)2家网站不提供任何文本复制功能,用户无法通过网络复制数据库中方志文献的文本内容,志书数字资源利用率极低。其余14家网站可复制方志文献文本,方志文献数字库利用效率高。

2.全国方志机构微信公众号功能不平衡

微信公众号可以提供多各功能,有些是公众号通用功能,有些是方志行业特色功能。

与用户交流、回复用户咨询功能是微信通用功能。3月10日上午8:20—8:29,笔者向上述9个公众号提问如下,“省志(市志)何处能够下载,请提供网址”。方志广西立即有个标准即时回复,提供“古建筑”“广西之最”“历史图记”3个选项让用户选择;其他8个公众号没有标准即时回复。其他的8个公众号,当天至17:30分前回复最早的是苏州地情(11:42),其余依次是是方志上海(13:42)、方志杭州(14:54)。其中,有效回复的只有方志上海与方志杭州,2家公众号都指明了在其方志网站上有相关内容,告知了网站名称。但是指明具体网址的只有方志杭州,用户点击可以直接进入相关网站,访问相关内容,最为便民;方志上海回复没有指明具体网址,存在不足。显然方志机构微信公众号大多与用户之间互动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微信功能。

方志行业特色功能包括检索方志文献数据库、链接方志网站等功能。7家微信公众号在栏目中,提供方志文献数据库检索功能的,只有方志北京,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检索北京方志文献。提供方志网站链接网址的,有5家,用户点击即可进入网站,方便了用户,利于网站推广。其中提供网站电脑版链接的有苏州地情、方志上海、广西地情、方志新疆4家,提供网站手机版链接的有方志四川。显然方志机构微信公众号推广方志文化意识不强。

三、方志机构利用新媒体开展方志文化传播路径

(一)发挥方志工作者主观能动性

无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在新媒体时代,方志文化传播的关键在于方志工作者,方志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尤其是传播技能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影响方志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方志文化传播依赖传播内容和传播平台两方面。传播平台可以委托技术公司操作(如网站、数据库建设)或者利用现有模板自己制作(如网络、微信、微博的文章),对方志工作者要求不高;然而传播内容需要方志工作者自己承担,需要方志工作者在大量的方志文献、地情文献中选择合适题材,加以编辑,还需要与用户互动交流,这个工作需要人的良好素质、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提升方志工作者素质,熟悉并掌握新媒体知识和技能

当前提高方志工作的素质以适应新媒体对方志文化的新需求的任务刻不容缓。然而多数方志工作者思想比较保守,对新媒体的认识比较浅显,没有深入的了解,不能通过新媒体技术将方志文化传播最大化。方志机构应该加强对方志工作者的培训,让他们能够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主动接受新媒体带来的诸多变化;进行新媒体知识培训,普及新媒体传播技术,让方志工作者熟悉并掌握新媒体知识和技能。

2.方志工作者必须树立传播方志文化的营销意识

方志工作者不仅是方志文化生产者,更是方志文化传播者。方志工作者不只是单纯整理、编辑方志、年鉴,保存方志文献;更重要的是传播方志文化。作为方志文化产品生产者,方志机构以方志文化产品为中心;作为方志文化传播者,方志工作者要树立方志文化传播营销意识,以方志文化消费者为中心,关注用户需求,推销合适的方志文化产品。方志文化是地方情况真实记录,不传播只能是死物,只有传播出去,才能体现它的重要价值。当前新媒体已经广泛应用,在其他领域效果显著,方志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托丰富的地情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地方历史资料,主动选择高质量的、引人关注的方志文化内容,加以编辑,采用文字、视频、声频、图照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发送给广大用户,向社会公众讲述地方的发展与变迁,促进方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二)搭建方志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

媒体平台是内容传播渠道,没有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方志文化内容无法得到传播,用户无法获取方志文化信息。从这一点来说,就需要方志机构管理者尽早地转变观念,搭建有效的媒体平台,开拓各种新传播渠道,与用户形成良性的互动。在现有情况下,可以发展方志网站、移动网络、微信、微博、手机短信报纸等平台。

建立和完善方志网站。方志网站是新媒体的一种,是网络环境下方志文化传播的有效工具。方志机构要重视方志网站的建设,开通自己的方志网站。省级、地区级机构应该建立独立网站;区县级机构可以依托地方政府网站,建立二级网站。方志网站要建立方志文献数据库,完善检索功能,设置相关网页栏目,注重网站的互动性,从多角度、多方面地传播方志文化。

当前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网络、短信报纸传播方志文化是方志机构的当务之急。微博、微信公众号、短信报纸技术要求不高。方志机构要建立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可利用微博、微信编辑模板,编辑并发布图文并茂的方志文化信息(特别是热点信息、引人关注的信息),与用户互动、分享、交流信息。依托方志网站电脑版,加以技术调整,建立方志网站手机版,注意字号、图照、内容界面要适应手机屏幕。注重发挥微信、微博、网站等新传媒平台应用广泛、传播方式新颖、消息传递迅速的优势,不断推出方志文化内容文章。由于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短信报纸建设成本低,操作比较简单,只要利用模板可以制作,区县级机构可以优先建设的。

(三)精选内容推送给广大用户

当代媒体领域是“内容为王”时代,内容是任何媒体工作核心,更应该成为方志机构文化传播目标指向。方志机构要积极建设内容,需要实现方志文献图文数字化;全力建设方志文献数据库,并发布在方志网站上;发挥方志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精心选题,挑选受用户关注的有价值的图文内容发布在网络(电脑版、手机版)、微信、微博、手机短信报纸上,有效传播方志文化。

1.实现方志文献图文数字化是新媒体内容建设的前提

有了方志文献的数字化,方志机构就能够较好利用文献资源,开展电脑网站、移动网站与微信、微博的内容建设,编辑、发送网站、微信、微博的文章。从长远而言,方志机构不能够跨越方志网站、方志文献数据库建设,直接开展微信、微博公众号。因为广大用户需要数字化方志文献,需要通过电脑、移动设备访问数字化方志文献;方志机构组织编辑微博、微信文章也需要数字化方志文献提供资源,有了丰富的数字化方志文献,内容组织效率更高。

方志文献数字化包括图像数字化、文本数字化两方面,图像、文本数字化同步实现(即图文结合),是方志文献数字化的较好方式。由于财力、技术水平有限,区县方志机构一般无力承担方志文献数据库建设;而且数据库建设标准多样,能够承担数字化的企业众多,如果全国3000多区县各自弄一套数据库,各个数据库将是质量参差不齐,格式、显示样式多种多样,相互兼容难度大。因此方志文献数据库宜集中建立,以地区级方志机构为基础,全地区统一标准、统一数字化公司,建立全地区方志文献数据库。

2.方志数据库是新媒体内容的重要来源

方志机构通过新媒体发布内容包括地情信息、方志工作动态、方志理论。其中地情信息是用户最关注信息,其主要来源是方志文献。数字时代,地情信息主要来源则是方志数据库。方志数据库包括方志文献数据库和各种特色数据库。

方志文献数据库要收藏当地全部方志文献,包括志书、年鉴、其他地方文献;志书包括本政区志、下级政区志和专业志(部门志、行业志),包括新志和旧志;新志包括首轮志书和二轮志书。在方志文献数据库的基础上,史志网站还要筹划建立其他数据库,短期内建立特色数据库或栏目(包括物产、风俗、人物、文化、风景等地情信息),长期内建立若干个专题数据库(可包括地名信息库、人物信息库、事件信息库、艺文信息库、景观信息库、物产信息库等),远期建立历史地理信息系统[1]赵峰:《“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史志网站方志文献数据库建设》,载《第六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3.选择、推送受用户关注的方志信息

方志机构发布内容包括地情信息、工作动态、方志理论等,社会公众关注的是地情信息。方志机构要通过方志网和微信、微博平台向社会广泛宣传地方历史与新成就,为用户提供全面便捷的地情信息服务,通过基于方志数字文献数据库的各种新媒体平台,利用可读性强的文字,精美的图片、专题视频、音频等形式,向用户推送内容,实现方志文化的有效传播。

方志机构要组建微信工作团队,以地情文化资源、方志文献数据库为基础,挖掘整理地方历史资料,选择、编辑、推送能够引起用户注意的地情信息。广西地情网注意到:据公众点击率看,点击率前三位栏目是“名优特产”“广西之最”“广西名镇”等地情特色的栏目颇受社会关注,[2]陈曼平.浅谈地方志网站如何打造成地情信息的权威性网站[J].广西地方志,2010(1).通过地情信息栏目“展台”功能,向广大用户展示志书、年鉴及其他地情书等“仓库”中内容。

编辑网站、微信、微博的内容(文章),要求确立合适文章标题,标题要符合内容主题,又吸引用户关注。应用不同平台的编辑软件,把文字、图照、视频进行合理排版,使文章内容、字号、图照、颜色等适应不同媒体平台的用户界面,从而适应用户阅读习惯。

方志机构要注意挖掘内容,更要增加内容的附加值,根据数字媒体相关特点,进一步对内容进行深加工,从而有效地加大内容的覆盖面。数字化时代,面对海量的内容,人们更想看到自己喜欢和想看的内容。方志机构可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收集、加工和处理访问者利用方志信息行为的信息,确定用户兴趣倾向、进而向用户进行特定内容的推送。

(四)完善方志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功能

方志网站要向社会公众开放数据库,让广大用户能够无限制访问数据库,正常浏览数字化志书内容;向社会公众开放检索功能,方便用户实现方志网站外(如百度)、站内、页内3个检索功能;向社会公众开放复制功能,方便用户通过互联网复制方志文献数据库的内容,包括方志文本、图片和方志图书页面图片。

方志机构各种新媒体平台之间要相互推荐、推广,提供本机构其他平台的链接方式(网址链接或者二维码链接),方便用户访问其他平台,从而提高网站、微信、微博的用户访问量。例如,微信公众号,要有链接方志网站(电脑版或手机版)、微博公众号的菜单或者二维码链接。微信、微博公众号要提供方志数据库的访问接口,方便用户访问,提高用户访问量。

方志机构要重视与用户的互动沟通,增强方志文化传播的交互性。以往阅读纸质图书,只能局限于私人阅读,而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新兴的阅读方式更在意读者的分享与交流。方志工作者应该及时地了解人们的兴趣,并积极的与其沟通、互动。各个新媒体平台特别是微信、微博公众号平台要完善在线咨询功能,安排专人及时回复用户询问,与用户互动交流,回复内容要具体准确;设置多个标准即时回复样式,根据用户询问文字情况,自动回复多种可能选择的标准内容。方志机构要借助新媒体平台搜集人们不同的意见,并积极整理和反馈,通过新媒体的交互性营造一个开放式、共享性的交流氛围,让方志工作者在与人们交流的同时,轻松传播方志文化,提高方志文化的传播效率和准确性。

K29

B

1003-434X(2017)03-0031-09

猜你喜欢

史志文献数据库方志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红嘴蓝鹊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Superlubricity enabled dry transfer of non-encapsulated graphene∗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论我国学术文献数据库的质量调控
中文文献数据库中撤销论文的分布规律研究
有朋远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