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一场景,台词巨多,我拿《验伤》做个尝试!

2017-09-04采写滕朝

电影 2017年8期
关键词:细节美术

采写/滕朝

单一场景,台词巨多,我拿《验伤》做个尝试!

采写/滕朝

片子主要是单一场景台词量大,对演员要求很高

第一次看到梁眉佳的剧本是一个话剧剧本,但里面的故事打动了导演黎涛,从电影角度,这个剧本的样态和以往完全不一样,极具风格:单一场景、台词量巨大、探讨当代年轻人的爱情观。在黎涛看来,这个剧本很时尚,对当代有意义。但毕竟还是话剧,黎涛做了一些场次、结构的调整,更贴近电影的文法。而在实际拍摄中,也恰恰是因为这个主要发生在男主角家里的“单一场景”,让文字的影像化更为困难。这份难,几乎超越了2015年,黎涛拍摄那部文献纪录片《燃烧的影像》——从几百部影片中精剪出十几万帧画面,修复并制作完成了时长95分钟的影片。

年轻演员没有技巧,主要靠真情流露。

因为是单一场景,台词量很大,并且有很多内心戏,对演员要求比较高,有些演员看过剧本之后就不敢接了。饰演男一号的演员夏望演过很多年戏,也有话剧表演的经历。刚开始导演面试他的时候,他刚从外地连夜赶到北京,没怎么睡觉,胡子也没刮,显得特别颓废。

见到导演之后,夏望翘着二郎腿问:“导演,有烟吗?”导演没吭声,但心里已经有了判断。因为片中的男一号也是一个比较颓的人,和眼前这位翘着二郎腿的人在形象气质上都很贴近。最后导演说,胡子你就别刮了,留着吧。

为了不让角色显得太过枯燥,夏望为这个人物设计了一些小细节,略微驼背、走路比较垮、习惯性左手插兜,这些小动作都是为了表现人物邋遢松散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不安全感。

比起男主角,女主角的选择更费周折一些。导演黎涛心目中女主角身高应该在一米六八到一米七零之间,这样和男演员搭配起来更好看些,但最终确定的女一号仇佩佩个头却比较娇小,也没有太多表演经验,因为面试了各式各样的女演员之后,发现“好多都是动过手术的,我们就从没动过手术的里面找,佩佩比较单纯,相对来说更适合这个角色。”

毕竟是新人,仇佩佩也认识到自己在表演经验上的不足,“全景的时候把自己的感情全部用光,近景的时候再拍就使不出来劲了,因为刚才感动的已经过去了,现在变得异常冷静了。”

有一场男主角摔酒瓶的戏,拍第一条时仇佩佩的表演最好,她能够感受到对方的气息,所以节奏都是对的,但再拍的话就知道自己是在演戏了,就会有杂念。在仇佩佩看来,拍电影最大的困难就是得瞬间进入角色,“我刚才巨感动,但一听到放饭了,吃完饭回来再切到我感动的那个点,我就找不到了”。

这也让导演比较头疼,但他对于调教新人演员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年轻演员表演没有太多技巧,主要靠真情流露,她生气是真生气,演不好,待会我就去气气她。”

“这一条杂念太多了,再来一条”,《电影》记者去《验伤》剧组探班,坐在监视器前的黎涛,对这场戏不是太满意。导演摘下耳机,起身走到演员身边低声细语地说戏,然后再开拍,反反复复多次之后,这一条才过。

导演黎涛是一个典型的细节控,对于每场戏都抠得特别细,甚至一句简单的台词都要较真很久。“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这么较劲过。”

片中有一场男女主角的对话:“你一个人住?”“嗯”,“你搬这多久了?”“四五年了”。女主角的理解就是没话找话地闲聊天,但导演却告诉她女主角的每句问话都是有目的性的。比如她问:“你一个人住?”其实就是疑问还有没有别的合租室友,万一他有女朋友怎么办?如果心里有这些疑问的话说出来的台词是不一样的。女主角在片中有大篇幅压抑的情感,好像一直在闲聊天,但是她的聊天里包含了很多隐藏的潜台词,演起来是有一定难度。

导演黎涛给演员说戏

导演总是想尽办法去调动演员的能动性。女主角有句台词:“面条还有13天到期,你的碗在哪?”导演不是很满意,让她找一些感觉。因为男女主角都是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的,导演就说你想想《思凡》就对了。

这场煮面条的戏拍了二十几条。女主角拍出来的感觉就是单纯的吃一碗面,但导演却认为吃面和前面的戏是有呼应的。在前一场戏中,男主角吻女主角,女主角为了转移注意力就说自己饿了,所以,吃面完全是一个借口。她不是为了吃面而煮这碗面的,她看着男主角到楼上忙自己的工作,其实是很享受这种家庭的感觉,很想为他做点事情,有这种心理依据演起来就和单纯吃面的感觉差距很大。

演员有时候也抱怨,在别的地方会演戏,来这都不会演戏,自信心都被打碎了。导演安慰他们说:“我给你们打碎了自信心,同时也给你们建立了一个新的自信。”

场景单一,用极致来丰富 。

《验伤》的故事场景主要发生在男主角家里,场景比较单一,如果没有太多细节支撑,观众很容易看腻,所以,在场景上美术主创也是颇费心思。

导演对美术林思玮的要求是追求一种极致风格。电影主要是反映两个年轻人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情感受到波折的时候,环境更需要极致一些。像是心理诊所完全就是一个白色的极致空间,无论是家具陈设还是屋子的环境都趋向于极简,在表现形式上可能会看到舞台剧的设计风格,再与电影做一个有机的结合。

作为主场景的男主角的家里,美术就特别复杂,整体色调比较暗,墙壁是能够摸出棱角的深灰色大理石墙面,营造一种不是反光的效果。美术组还合成了一些乐器和金属摆件,按道理来说,现实中主人公不会去做这些东西,但为了拍摄效果呈现出来更丰富,会做一些复杂的硬性装饰墙,不过多追求它的来历,拍摄的时候作为虚幻背景,就显得很丰富,有层次感。

整部片子的美术颇费心思,有很多细节支撑

因为男主角既是音乐人又是设计师,经常靠酒精来麻痹神经,寻找创作灵感。所以,整个屋子被分成两层空间,二层做成一个工作室的状态,架子鼓、调音台等设备都摆放得很完整,他是靠这个工作。导演用了一两个镜头展示他给别人做广告创意的状态。一层是生活区域,酒瓶在屋里扔得到处都是,呈现出一种很颓废的状态。

为了让男主人公在人物上更丰富饱满,美术组还特地设计了一些小的道具细节。美术做了很多唱片,整齐摆放在专门放音乐的架子上。他的生活虽然邋里邋遢,酒瓶可以随意摆放,但对于音乐他还是很在乎的,摆放是有序的。男主家里的风格有点偏摇滚风,里面有很多有年头的收藏品,有酒桶、油漆桶、放映机等。美术给男主角的设定是有电影情结,对放映机可能有一种机械性的好感。

在对于这些道具细节的追求上,导演又开启了“较劲”模式。片中女主角被雨淋了之后,就换上了男主角的一件白色衬衣。到现在为止,他依然对这件白色衬衣不太满意。导演心中理想的是要一件丝绵的,有垂感的高档衬衣,但这种衬衣特别贵。现在女主角身上穿的衬衣是麻的,穿久了就会起褶。

导演和道具部门较劲,“他们都忽视了男主的职业,他的职业是做广告创意的,做广告创意的买不起房子但不见得买不起服装这些东西。”为了表现男主的经济实力,导演还在男主房间里放了几个大号轮胎,这都是导演从自己车上卸下来。因为这个戏不可能直接拍车,只能搁几个轮胎表明他有车。

还有一处细节,拍吃面那场戏之前,美术部门特地跑了好几家日式专门店里去挑选餐具,因为他们觉得男主虽然很邋遢,但是对于生活还是有些要求的,所以这两个碗一定很精致。

刚做完场景美术的时候,导演和美术拿机器先试着扫了一遍,看是什么样的状态,在什么样的光线下画面的质感最好,因为有些金属小玩偶往那一放,演员本来演得挺好,但是这些小细节太可爱了,就会出戏,所以最后就会拿掉。在美术林思玮看来,所有场景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抢戏。

猜你喜欢

细节美术
美术篇
细节描写很重要
细节取胜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时尚细节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封底:国外太空美术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