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项目经理过度自信、高层支持与创新的实证研究
2017-09-03吴红芳张亚运何梦娇
吴红芳, 任 南, 张亚运, 何梦娇
(江苏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03)
IS项目经理过度自信、高层支持与创新的实证研究
吴红芳, 任 南, 张亚运, 何梦娇
(江苏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03)
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管理的关键人员,其过度自信对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构建了IS项目经理过度自信、高层支持与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结合实际调查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模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IS项目经理的优于常人的心理与自我归因偏差显著正向影响高层支持,并通过高层支持间接正向影响创新,但对创新没有直接影响;而IS项目经理的控制幻觉不仅显著正向影响创新,还会通过高层支持间接正向影响创新。
信息系统; 项目经理; 过度自信; 高层支持; 创新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简称IS)项目开发和管理复杂程度高、技术难度大,即使加强了IS项目需求分析、变更管理、项目组织等方面的工作,项目失败仍时有发生。探究原因时发现,项目经理的胜任素质对推动项目保质保量地按计划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自信不可或缺[1],但若项目经理过度自信,可能会影响个人乃至群体的决策与行为[2]。IS项目也不例外,在实际项目领域,经常可见IS项目经理对项目的掌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IS项目的成功。
已有研究大多将过度自信视为一种消极的心理因素,侧重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负面影响,对过度自信的研究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消极研究范式[3]。然而,也有少量学者对过度自信的积极影响给予了关注。Galasso等[4]认为过度自信的CEO具有更强的创新性,更可能为企业引入新技术。Gervais等[5]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过度自信的CEO愿意在关键时刻承担风险,可能会选择一些具有超高回报率的项目,为企业带来预期外的收益,因此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有可能得到高层支持。由于创新与高层支持对IS项目的成败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提高IS项目实施的成功率,有必要研究项目经理过度自信、创新与高层支持三者之间的关系。鉴于此,本文选取过度自信的3种典型类型——优于常人心理、自我归因偏差和控制幻觉,研究其对创新的影响,以及高层支持所具有的中介作用。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过度自信与创新
创新行为属于特殊的投资行为,创新意味着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使用与新市场的开拓,因而其产出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及时性,创新项目的实施相比于其他投资项目而言风险更大、更具挑战性,并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验证创新活动是否成功[6]。与理性的管理者相比,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愿意接受有风险、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完成高难度的任务[7],因而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对于创新项目的偏好相比理性的管理者会更为强烈[8]。尽管创新项目产生收益的周期较长,以失败告终的可能性也较大[6],但是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高估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项目未来的收益,低估项目失败的风险[9],因此他们更有可能投资创新项目来获取高收益。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还倾向于招聘热衷创新的员工[10],员工创新的积极性有利于团队共同目标的实现,能够为创新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因此,过度自信的IS项目经理可能更偏好于创新,且对创新的进展具有推动作用。
管理者普遍认为自己的技术与能力优于其他人且能解决未来可能发生的消极事件,即具有“优于常人”心理[11],这种心理使得管理者主观认为其具有优势地位,并能够有效控制可控因素及准确预测未来,优于常人的思维使他们相信其他企业创新的失败是由于管理者的知识或能力欠缺,而自身所具备的更优秀的管理能力及娴熟的技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12],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在创新过程中取得成功,因此倾向于开展创新。由于具有“自我归因偏差”,人们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自身的能力与努力,把失败归因于运气等外部因素[13],故具有自我归因偏差的管理者往往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即使面对错误的判断,也不愿承认,主观的决策使得管理者无法准确评估创新的风险,更加偏好于创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普遍存在“控制幻觉”,对自身掌控全局的能力抱有过高期望,他们希望通过创新来彰显其管理视野和能力[8],较为强烈的控制幻觉容易使他们对创新结果形成过于乐观的评价,甚至主观上把情境威胁作为有利条件,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决策的实际风险,高估创新成功的概率[14],更有可能进行创新活动。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a IS项目经理的优于常人心理对创新存在正向影响;
H1b IS项目经理的自我归因偏差对创新存在正向影响;
H1c IS项目经理的控制幻觉对创新存在正向影响。
1.2 过度自信与高层支持
高层支持被认为是影响信息化成败的重要因素[15],IS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如果缺少高层支持,就算项目经理拥有出色的技能,项目也可能会失败[16]。根据人际吸引理论中的相似性原则,拥有相似点的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彼此会产生注意、欣赏等心理上的好感,在频繁互动和交流中,倾向于肯定对方的信念、价值观、人格品质及行为等[17]。高层管理者经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作预测以进行重大决策,过于保守的态度往往无法带动企业向前迈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层具有冒险精神,而过度自信的个体比理性的个体更具冒险精神[7],在决策时尽显个人魄力,能够在关键时刻承担风险,为企业创造价值、争取竞争优势[5]。因此,当高层管理者遇到过度自信的项目经理时,容易认同和支持其信念和行为。
在决策时,为应对信息超载、高度不确定的情境,高层管理者往往通过获取有限信息或少量熟悉样本支撑其风险性行为。在获取信息时,往往只与少数专家或特定员工进行沟通,由于这些沟通对象属于高层管理者的强连接范畴,容易得到过度积极的反馈[18]。强连接能够产生关系信任,使高层高估信息的准确度和相关性并促使其对预期结果满怀信心。大多数高层管理者没有IT背景,他们可能不了解信息技术[15],因此需要通过项目经理来获取和解读IS项目实施的相关信息。具有优于常人心理的个体普遍认为其知识、技能及获得成功的概率高于其他人且能够被准确地预测,而自我归因偏差的个体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并且夸大自身能力,这两类过度自信的个体即使面对不那么容易获得成功的事情,也会倾向于表现出极度的确信[19]。而对于有过成功经验的个体如曾经做出过正确决策的管理者而言,产生控制幻觉的可能性更高,因为该群体的职业决定了当承担的任务具有可控性时个人更容易过高地评价自身完成这一任务的能力,也就是说产生控制幻觉的人会不切实际地过度乐观[14]。因此,高层从这3类过度自信的项目经理处得到的关于IS项目的信息往往是过度积极的,不清楚真实情况的高层容易对项目前景过度乐观,也可能会加深对项目经理的信任感,从而加大支持力度。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2a IS项目经理的优于常人心理对高层支持存在正向影响;
H2b IS项目经理的自我归因偏差对高层支持存在正向影响;
H2c IS项目经理的控制幻觉对高层支持存在正向影响。
1.3 高层支持与创新
高层支持不仅包括资金预算上的支持,还包括对企业组织、管理、文化上创新的支持,高层管理者须积极应对组织内部对于变革的抵制[15]。IS项目中的创新是一场变革,在创新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冲突和障碍,项目的相关人员可能会因为变革的发生而利益受损,因此他们往往会对创新进行抵制,甚至妨碍创新的进行。高层管理者必须有效处理组织内的抵制行为,对创新进行明确的支持,否则创新极有可能失败[20]。此时,有效的培训、奖惩、沟通等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事项必须由高层创造相应的环境去处理,其实现方式可以由高层制定,也可以由高层授权具体人员负责[21]。大量的证据表明,高管通过改变管理机制可以促进创新成功[22],创新的成功必须依赖于高层的大力支持。创新活动往往需要新的、巨大的投入,进行创新意味着企业需要放弃已有的通过巨大投入建立起来的各种资源、技术、思想或者管理模式等,然而,这些通过创新而建立的新的技术、思想、管理模式等在未来是否具有实质的作用却是一个未知数,创新活动的开展往往伴随着风险[23]。如果高层管理者不愿意承担风险,不支持创新,那么IS项目的创新很难进行。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 高层支持对IS项目的创新存在正向影响。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有可能得到高层的支持,而高层支持又能推动IS项目中创新的开展,因此综合H2a与H3、H2b与H3、H2c与H3,可以认为:
H4a 高层支持在IS项目经理的优于常人心理与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
H4b 高层支持在IS项目经理的自我归因偏差与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
H4c 高层支持在IS项目经理的控制幻觉与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与假设,本文构建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概念模型
2 变量测量与数据收集
2.1 量表开发和问卷设计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除了答题者的基本信息外,问题均采用Likert 5点式量表,其中1代表强烈不同意,2代表不同意,3代表不同意也不反对,4 代表同意,5代表强烈同意。为了保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本文尽量在采用国内外权威期刊问卷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开发初始调查问卷。
对于优于常人心理的测量,参考Herz等[24]的研究,自我归因偏差的测量参考Billett等[25]的研究,控制幻觉的测量参考Malmendier等[26]的研究,高层支持的测量参考文献[15,27-29]中的研究,而创新的测量则参考Galasso等[4]和韩翼等[30]的研究。由于优于常人心理、自我归因偏差、控制幻觉、高层支持与创新的量表参考了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首先通过小规模前测对初始测量项进行缩减,利用SPSS软件分别计算这5个变量的量表单项对总项的相关系数以及Cronbach’s α值,根据结果调整后共删除5个测量项,其中控制幻觉删除1项,高层支持删除2项,创新删除2项,删除这些测量项后各Cronbach’s α值明显提高并且大于0.7。最后,根据预测反馈的信息,将表述不恰当的问题重新设计与修正,形成最终调查问卷,各变量的最终测量项如表1所示。
表1 量表的测量项
借助问卷星这一平台,通过网络链接发放调查问卷,发放对象设定为IT行业的项目经理。共回收问卷590份,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筛选,删除了答题严重不完整和具有明显错误的问卷73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共517份,有效回收率为87.63%。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调查对象地区分布在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等29个省、市和自治区;调查对象71.76%为男性,28.24%为女性;调查对象年龄在25岁及以下的占5.61%,在26~35岁的占57.06%,在36~45岁的占34.24%,在46~55岁的占2.71%,在56岁及以上的占0.39%;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下的占0.19%,高中占0.77%,大专占7.35%,本科占61.9%,硕士及以上占29.79%;调查对象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小于1年的占1.74%、1~3年的占12.19%,4~5年的占17.6%,6~10年的占42.75%,11年及以上的占25.73%。
2.3 数据分析方法选择
本文综合使用SPSS19.0和SmartPLS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包括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两个阶段,其中测量模型的检验主要是综合评估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本文采用SPSS19.0对测量模型进行检验;结构模型主要对模型的解释力和假设路径的显著性进行评估[31],本文选择SmartPLS2.0对结构模型进行检验。
3 结果分析
3.1 测量模型评价
为了提高数据质量,本研究对构念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在信度检验中,指标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及组合信度CR,检验标准为Cronbach’sα>0.7,并且CR>0.7。效度的检验包括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的检验。收敛效度检验时,所有测量项的因子载荷须大于0.5,平均方差提取(AVE)值大于0.5;区别效度通过构念的AVE平方根与对应构念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大小进行检验[32],检验标准是所有构念的AVE平方根均大于其所在行和列对应构念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
注:对角线加粗数字是AVE的平方根
由检验结果可知,所有构念的Cronbach’sα和组合信度CR中最小值分别是0.759和0.849,均大于最低临界水平0.7,表明测量模型的信度较好。所有测量项的因子载荷最小值为0.645,也都高于最低临界水平0.5,本文中所有构念的AVE最低值为 0.586,满足AVE最低临界值0.5的水平,证明了测量模型具有较强的收敛效度。所有构念的AVE平方根均大于其所在行和列对应构念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表明测量模型具有较强的区别效度。
富氧侧吹煤粉熔融还原工艺核心部件为侧吹喷枪。侧吹喷枪可喷吹富氧空气和煤粉,富氧浓度达70%~90%,冶炼废气量小,烟气热损失小。通过侧吹喷枪直接向熔体内部补热,燃料直接在熔体内燃烧,放出热量全部被熔体吸收,加热速度快,热量利用率高,可以快速有效调节熔池温度。
3.2 结构模型评价
3.2.1 假设检验 本文利用SmartPLS2.0,对517个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将研究模型拟合,然后利用Bootstrap算法(N=1 000)进行了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的路径系数及R2值如图2所示。
图2 模型路径图和R2值
在检验路径系数之前,首先评价模型的解释力。通过复相关平方值(R2)检验来评价模型的解释力。R2是对结构方程模型中变量的方差解释程度,它表明了对结构方程模型中变量的方差解释程度,R2>0.3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由图2可以看出,模型中对高层支持的综合影响R2达到了0.337,表示对高层支持的方差解释达到了33.7%;对创新的综合影响R2达到了0.386,表示对创新的方差解释达到了38.6%。因此,本文的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路径系数以及其显著性使用Bootstrapping(N=1 000)方法进行检验,当p<0.05时假设成立,假设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除H1a、H1b不成立以外其余假设均成立。
表3 假设检验
3.2.2 中介作用检验 若模型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X→Y为直接作用模型,c是路径系数,如果c显著则引入中介变量M,a是X→M的路径系数,b是M→Y的路径系数,c'是中介模型中X→Y的路径系数,如果路径系数a和b显著但c'不显著,即为完全中介模型;如果系数a和b显著的同时c'也显著,即为部分中介模型,此时X→Y的总效应是ab+c'。本文对中介作用的检验结合逐步法与Bootstrap法[33],步骤如下:
(1) 检验系数c,若显著则按中介效应立论;若不显著则按遮掩效应立论,不论系数c是否显著,都要进行后续检验。
(2) 依次检验系数a和b,若两者都显著,说明间接效应显著,转到步骤(4);如果a和b至少有一个不显著,进行步骤(3)。
(3) 用Bootstrap法直接检验H0:ab= 0。若显著,说明间接效应显著,进行步骤(4);反之间接效应不显著,停止检验。
(4) 检验系数c',若不显著,即直接效应不显著,说明只有中介效应。如果显著,即直接效应显著,进行步骤(5)。
(5) 比较ab和c'的符号,如果同号,属于部分中介效应,报告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ab/c';如果异号,属于遮掩效应,报告间接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比例的绝对值|ab/c'|。
按照以上步骤,直接作用模型中“优于常人心理→创新”的路径系数是0.470,p<0.001,显著,按中介效应立论;“优于常人心理→高层支持”的路径系数是0.297,p<0.001,显著,“高层支持→创新”的路径系数是0.238,p<0.001,显著,说明间接效应显著;中介作用模型中“优于常人心理→创新”的路径系数是0.032,p>0.05,不显著,说明只有中介效应,即高层支持在优于常人心理与创新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直接作用模型中“自我归因偏差→创新”的路径系数是0.482,p<0.001,显著,按中介效应立论;“自我归因偏差→高层支持”的路径系数是0.149,p<0.01,显著,“高层支持→创新”的路径系数是0.238,p<0.001,显著,说明间接效应显著;中介作用模型中“自我归因偏差→创新”的路径系数是0.094,p>0.05,不显著,说明只有中介效应,即高层支持在自我归因偏差与创新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直接作用模型中“控制幻觉→创新”的路径系数是0.571,p<0.001,显著,按中介效应立论;“控制幻觉→高层支持”的路径系数是0.208,p<0.001,显著,“高层支持→创新”的路径系数是0.238,p<0.001,显著,说明间接效应显著;中介作用模型中“控制幻觉→创新”的路径系数是0.368,p<0.001,显著,说明直接效应显著,而路径系数都是正数,所以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3.45%,即高层支持在控制幻觉与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4 结论和启示
本研究以辩证的视角看待管理者过度自信所产生的影响,尤其侧重探究过度自信的积极作用,选取IS项目经理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项目经理过度自信、高层支持与创新之间的影响机制,建立并用实证分析法检验了研究假设模型。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IS项目经理对高层支持以及创新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结论与启示如下:
(1) 已有文献大多把过度自信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对创新的影响,但不同类型的过度自信对于创新的影响可能也不同,本研究选取过度自信的3种类型——优于常人心理、自我归因偏差及控制幻觉,以高层支持为中介,分别分析了三者对创新的影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IS项目经理的优于常人心理与自我归因偏差显著正向影响高层支持,并通过高层支持间接正向影响创新,但对创新没有直接影响;而IS项目经理的控制幻觉不仅直接正向影响创新,还会通过高层支持间接正向影响创新。
(2) 由于IS项目经理过度自信会影响高层支持与创新,而高层支持与创新又会影响IS项目的成败,故IS项目经理过度自信对项目的成功也会有所影响,本文研究项目经理过度自信、高层支持与创新之间的影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IS项目的管理。
(3)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高层支持对IS项目中的创新起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推动创新的发展,提高IS项目实施的成功率,高层管理者需要认同与支持项目经理的创新理念与行为,不仅应在资金预算上予以支持,还应积极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主动去除项目利益相关者对于创新的抵制,提高团队成员的创新积极性。
[1] REDMOND E. Competency models at Work: The value of perceived relevance and fair rewards for employee outcomes[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13, 52(5): 771-792.
[2] PARKERr A M, STONE E R. Identifying the effects of unjustified confidence versus overconfidence: lessons learned from two analytic methods[J].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2014, 27(2): 134-145.
[3] 伍如昕, 黄健柏. 管理者认知偏差只能带来消极影响吗?——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现有研究范式的述评[J]. 经济管理, 2010(9): 172-179.
[4] GALASSO A, SIMCOE T S. CEO overconfidence and Innovation[J]. Management Science, 2011, 57(8): 1469-1484.
[5] Gervais S, Heaton J B, Odean T. Overconfidence, Compensation Contracts, and Capital Budgeting[J]. Journal of Finance, 2011, 66(5): 1735-1777.
[6] LEE P M, O'NEILL H M. Ownership structures and R&D investments of U.S. and japanese firms: agency and stewardship perspectiv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3, 46(2): 212-225.
[7] GERVAIS S, GERVAIS S, ODEAN T, et al. Learning to be overconfident[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1, 14(1).
[8] HIRSHLEIFER D, LOW A, TEOH S H. Are overconfident CEOs Better Innovators?[J]. Journal of Finance, 2012, 67(4): 1457-1498.
[9] AHMED A S, DUELLMAN S. 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13, 51(1): 1-30.
[10] VAN D S E. Organizational beliefs and managerial vision[J].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 Organization, 2005, 21(1): 256-283.
[11] VARNUM M E W. Higher in status, (Even) better-than-average[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5(6): 496-496.
[12] 林海芬, 苏敬勤. 基于内部促进者视角的管理创新引进机制研究[J]. 科研管理, 2010(6): 136-143.
[13] 谭松涛. 自我归因偏差、学习与股民的过度自信[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3(11): 71-79.
[14] 苏敬勤, 林海芬. 基于核心管理者的管理创新三维引进决策模型构建[J]. 管理评论, 2013(4): 103-114.
[15] LIU G H W, WANG E T G, CHUA C E H. Leveraging social capital to obtain top management support in complex, cross-functional IT projects[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2015, 16(8): 707-737.
[16] SYED M J I, CHOI S L, GOH C F, et al. Moderating effect of top management support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project success[J]. Pakistan Journal of Commerce & Social Sciences, 2015, 9(2): 540-567.
[17] GRIFFETH R W, LOGAN J J W, VECCHIO R P. Equity theory and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89, 74(3): 394.
[18] KAHNEMAN D, LOVALLO D. Timid choices and bold forecasts: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on risk taking[J]. Management Science, 1993, 39(1): 17-31.
[19] SIMON M, HOUGHTON S 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verconfidence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risky products: Evidence from a field stud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3, 46(2): 139-149.
[20] 巩见刚, 丁堃. 信息化中影响高层支持的因素及机制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4(3): 144-153.
[21] ORLIKOWSKI W J, YATES J, OKAMURA K, et al. Shaping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The metastructuring of technology in the context of use[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5, 6(4): 423-444.
[22] 巩见刚, 董小英. 信息化中高层支持的维度表现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一个本土案例研究[J]. 管理学报, 2012(9): 1349-1355.
[23] 巩见刚, 董小英, 张娜. 高层领导企业家精神与信息化成功——以华为公司的信息化推进过程为例[C]∥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 中国辽宁大连, 2010. 12.
[24] HERZ H, SCHUNK D, ZEHNDER C. How do judgmental overconfidence and overoptimism shape innovative activity?[J]. Games & Economic Behavior, 2014(83): 1-23.
[25] BILLETT M T, QIAN Y. Are overconfident CEOs born or made? evidence of self-attribution bias from frequent acquirer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8, 54(6): 1037-1051.
[26] MALMENDIER U, TATE G. Behavioral CEOs: The role of 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5, 29(4): 37-60.
[27] JARVENPAA S L, IVES B. Executive involvement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MIS Quarterly, 1991, 15(2): 205-227.
[28] ZQIKAEL O, LEVIN C, RAD P F. Top management support-the project friendly organization[J]. Cost Engineering, 2008, 50(9): 22-30.
[29] MICHAEL J Z. IS support for top managers' dynamic capabilities, environmental dynamism, and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 Management, 2007, 13(1): 57-77.
[30] 韩翼, 廖建桥, 龙立荣. 雇员工作绩效结构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07(5): 62-77.
[31] 周宇, 仲伟俊, 梅姝娥. 基于IT过程观的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理论构建与实证检验[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5, 35(12): 3144-3154.
[32] FORNELL C, LARCKER D F. 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JMR), 1981, 18(1): 39-50.
[33] 温忠麟, 叶宝娟.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5): 731-745.
An Empirical Study of IS Project Manager’s Overconfidence, Top Management Support and Innovation
WUHongfang,RENNan,ZHANGYayun,HEMengjiao
(School of Economies and Management,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 Jiangsu, China)
As key pers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the project manager’s overconfidence has a big impac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 In this paper, a new theoretical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 project manager’s overconfidence, top management support and innovation.On this basis, a survey is condu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the model fitting is done by analyzing the data.The result shows that : better-than-average and self-attribution bias of IS project manager positively affect top management support, which also positively affect innovation with the mediation of top management support, but they do not have direct significant impact on innovation. Illusion of control not only affects innovation positively and directly but also positively affect innovation with the mediation of top management support.
information system (IS) project manager; overconfidence; top management support; innovation
2017-01-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复杂产品项目集成工作分解结构(IWBS)方法研究”(71171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云的管理信息系统再造研究”(71331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复杂产品设计制造变更的传播机理、影响和信息协同方法”(7147107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船舶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制造平台及应用”(2015BAF21B00);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兴信息技术对船舶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015JDXM024);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经理过度自信对IS项目成功的影响研究”(SJZZ16_0203)。
吴红芳(1991-),女,江苏苏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E-mail: 1203224518@qq.com 任南,教授,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005-9679(2017)04-0009-07
C 93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