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宁段京杭运河与南四湖形成的历史变迁

2017-09-03刘衍堂

山东水利 2017年8期
关键词:昭阳京杭运河泗河

刘衍堂

(济宁市南四湖水利管理局,山东济宁 272100)

济宁段京杭运河与南四湖形成的历史变迁

刘衍堂

(济宁市南四湖水利管理局,山东济宁 272100)

通过阐述京杭运河受黄河夺泗影响在南四湖区域数次东移,以及湖河的历史变迁,学习古人治水经验,达到科学治理,规范管理,人水和谐,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永续利用的目的。

京杭运河;南四湖;水源利用

京杭运河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后经隋、元大规模挖掘、疏浚,建成了国内最长的一条人工河流,现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济宁段京杭运河北自梁山县黄河右岸十里堡,经南旺、济宁、夏镇,南至微山县韩庄镇,全长229.65 km,其前身为古济州河、会通河、古泗水中游故道、南阳新河等。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运河直入南四湖,纵贯全湖南北,将南北江河水系交汇沟通。

南四湖是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个水域相连的湖泊代称,也称微山湖。四个湖泊从初现到各自形成,再到连接成一体组成南四湖,跨越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历时近600年。它的形成与演变,除受黄河决口,改道泛滥的影响外,与京杭运河的开发整治密切相关。黄河夺泗入淮、洪水泛滥长达660多年,一方面造成泗、淮淤塞,河床太高,入淮洪水受阻积滞;另一方面泥沙淤积抬高了西部平原地面高程,再加上漕运河道被迫东迁,造成了水系紊乱,东、西坡水漫流,择洼而积。另外,运河等河道的开挖、改道、筑堤打坝、引水济运、建造水柜(古代水库)、蓄水漕运等人为活动也加速了南四湖的形成。京杭运河与南四湖关系密切,源远流长。受黄河泛滥淤积,济宁段运河线路几经变迁。运河不论在湖西、湖东,南四湖都是重要的水柜,调蓄运河水量,提供大量水源,保障通航,使之焕发勃勃生机。

1 1565年前,运河位于南四湖区域西部

黄淮之间的水道,自北而南,古泗水是淮河下游唯一的支流。自然形成黄淮平原上一条南北水运的主要航道。现在济宁至徐州间的湖泊水道就是古泗水的遗迹。

古老的泗河出今泗水县,经曲阜、兖州、邹城、济宁,至微山县鲁桥南行,过南阳,达鱼台县谷亭东,折向东南,经湖陵城(今微山县张楼乡程子庙附近)西,沛城东,留城(今微山岛西南8 km,已没于微山湖)西,抵茶城(徐州西北15 km许),东南流经徐州,至江苏省淮阴注淮入海,乃淮河水系之大川。

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开挖会通河(须城至临清),南与济州河相接,京杭运河全线贯通,济宁以南的古泗水被运河占用。济宁以南至徐州间有一系列湖泊,运河在诸湖中的南阳湖、昭阳湖之西。后又自沙河(沛县鱼台县交界处),横截昭阳湖,西南经沛县,出茶城,统谓之旧运道(河)。

2 1566年后,运河位于南四湖区域东部

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黄河决曹、沛。河尽北徙,横截逆流,东行踰漕,溃入昭阳湖”(《行水金鉴》)。上下二百余里运道淤成平陆,“疏与塞具不得施”,迫使明王朝将运河东移。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开挖了自南阳、经满口、过夏村(今夏镇)、至留城的南阳新河(又名漕运新渠、夏镇新河,简称新河),使运道脱离古泗河,由昭阳湖西移到湖东。此时留城至徐州段运道仍借用古泗河。因黄河多次决口,难以疏浚,只好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将该段运道东移,改开李家口河,长一百里,作为堵截西来黄淤屏障的古泗河运道(南阳至徐州段)全线放弃,黄泛肆意灌注古泗河以东地区,使昭阳、微山等湖的面积迅速扩大(见图1)。

图1 明朝济宁至徐州段运河示意图

3 韩庄运河是京杭运河要道

韩庄运河前身是泇运河的一段,是京杭运河的组成部分,至今仍是鲁南、苏北水运要道,还是南水北调东线的输水干道。1593—1605年,多次开挖泇运河,运河再次东移,奠定了近代京杭大运河的基础。清代,对泇运河多次进行疏浚和建筑物维修。但至清末,泇运河严重淤塞,除利用汛期涨水航运外,其他季节均不能通航。

建国后,利用泇运河一段多次增挖和扩挖而成现今韩庄运河,已实现了泄洪2 500 m3/s的防洪目标,并达到三级通航标准。韩庄水利枢纽控制出口泄量,保证了下级湖蓄水量,为运河常年通航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功不可没。

4 南四湖是重要的济运水柜

利用运道沿岸湖泊或人工池塘蓄水,待航道干浅时放水入河接济通运,名水柜。水源不足和四季水量不一的问题长期影响运河航运。为扩大和调节运河水量的补给,自明代宋礼开始利用运河两岸的沼泽地,设立了安山湖、南旺湖、马场湖、昭阳湖4大水柜。尔后,南阳湖、独山湖、微山湖先后成为蓄水济运湖泊。运河水涨即减水入湖,水涸即放水入河,各建闸坝,按时启用。

5 清末至今,京杭运河贯穿南四湖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湖连为一体,成为今日之南四湖。《淮系年表》载:“同治十二年秋,黄河大决直隶东明县石庄户,决口与张支门对冲,漫牛头河、南阳湖,入运河……运河自临清至济宁或涨或淤,自济宁至宿迁两岸堤冲刷殆尽,昭阳、微山等湖连成一片……”。原来的马公堤、南阳新河堤及其他水利工程大部分被冲毁,北起石佛,南至韩庄,长达125 km的南四湖形成,京杭运河贯穿其中。

6 当代京杭运河与南四湖生机盎然

建国后,济宁市对境内运河进行了多次新挖和扩挖。1958—1959年,结合修筑南四湖西大堤,沿大堤内侧新挖京杭运河126 km。

为蓄水兴利,1958年秋开始修建南四湖二级坝枢纽工程,不仅保证了上级湖滨湖涝洼地改种水稻等农业和工业用水,而且因上级湖抬高了蓄水位,增加了蓄水量,对京杭运河提高通航标准,保证常年通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70年后,济宁市在湖内相继开挖了东、西股引河40.2 km。治淮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实施后,加固治理了湖西、湖东大堤,分两期在湖内开挖行洪深槽62.8 km。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湖内疏浚30 km。上述工程极大地提高了湖内运河通航标准和航运里程,常年均可通航千吨级货轮,年货运量6 000万t,再现“黄金水道”繁荣景象。

通过整治,南四湖已兼备防洪除涝、工农业用水、水产养殖、交通航运、旅游观光、生态环保等多项功能。既提高了防洪除涝标准,又为通航奠定了水源保障。运道整治后,古老的京杭运河焕发了勃勃生机,促进了沿湖及上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总之,京杭运河是古人治水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水文化遗产。回眸京杭运河与南四湖之历史,就是获取经验与启迪,牢固树立尊重自然,人水和谐的发展理念,全面实行河长制,构建科学有效的河湖管理保护体制与机制,制定完善法规规范体系,以环南四湖大生态建设为载体,依法管理,科学治理,在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责任编辑 赵其芬)

TV85

B

1009-6159(2017)-08-0034-02

2017-06-29

刘衍堂(1978—),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昭阳京杭运河泗河
Study of ionic wind based on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of carbon fiber spiral electrode
少林绝学昭阳拳(一)
——释德扬法师演示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工程规划报告审查会议召开
生态护坡在泗河修复治理中的运用
飞鱼的夏天
京杭运河常州段水环境保护成效评价及实施建议
京杭运河徐州段河道生态景观设计
徐州京杭运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及水质评价
生态护坡在泗河修复治理中的应用
泗河河道治理工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