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雕花鸟笼承载的记忆传承

2017-09-03肖凌霄

藏天下 2017年3期
关键词:雕花养鸟鸟笼

文/肖凌霄

雕花鸟笼承载的记忆传承

文/肖凌霄

◎卡拉村通过鸟笼制作,走上致富道路。图为别墅式的民居。 潘皇权 摄

凡好养鸟者,最讲究称心如意的鸟笼。卡拉村的苗家人不但爱鸟,还有一手做鸟笼的绝活。这个黔东南的美丽苗寨,制作鸟笼的手艺已经代代相传了几百年,有“中国鸟笼编制艺术之乡”美称,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古老手工编制鸟笼的专业村。

卡拉村的山顶上竖着一只巨大的鸟笼,家家户户院落里,到处都是精美的鸟笼作品。空隙处,男人篾刀翻飞,女人竹片环绕,匠人们沉浸在制作鸟笼的世界里。笼在屋檐古树闲挂,鸟在树上啾啾啼鸣。

卡拉的鸟笼无需关鸟就惊艳世人,因为鸟笼本身就是个艺术品。那些巴掌大的鸟笼纯属赏玩的藏品,卖六七百元且销量很好,很受游客喜欢,被看中后被带上飞机,藏进装饰柜里供人观赏。

鸟笼固然漂亮,要制作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是最简易的、不加任何修饰的原生态鸟笼,也要经过砍竹、破竹、除湿、定型、编制、上色等十几道主要工序才能完成,就算是手艺最为娴熟的师傅,一天最多也只能做5个。如果做比较精致的笼子,还需用小刀慢慢地抠,要花10-20天才能做成,而顶级的鸟笼所需要花费的工夫就更多了。

村民吴文军做的一款高档鸟笼,需要100多个竹节造型,每一个竹节都得用刀一点点雕刻出来。鸟笼的边缘雕满了花纹;门边,两条龙盘旋而上,栩栩如生。从选料、劈竹子到雕花,全部由吴文军独自完成。做这样一个笼子要半个月的时间,可以卖到三千五百元。近几年来,村里的手工鸟笼越来越受欢迎,尤其吴文军做的雕花鸟笼更是供不应求。卡拉村的村支书王玉和是村里制作鸟笼的省级非遗传承人之一,但是现在他很少制作鸟笼,因为多数时间,他都要进行村务管理和为村里鸟笼的发展奔走。

◎卡拉村从事鸟笼制作的多为妇女 潘皇权 摄

卡拉村的跨步发展,与鸟笼制作的传统工艺密切相关。多年前,卡拉村人均纯收入不足400元,是丹寨县161个行政村中耕地面积最少、粮食产量最低、经济发展速度最慢的村之一。但卡拉村有传统、悠久的鸟笼工艺制作历史,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制作鸟笼。以前卡拉人制作鸟笼,仅仅是为了拿到市场去换油盐,或是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卡拉村开始发挥鸟笼制作的优势,推动发展鸟笼产业,鸟笼制作农户由最初的3户发展到10多户,一年可生产鸟笼2000多个。为了打开销路,村干部带着鸟笼先后到北京、上海、广东、云南、湖南、广西等省市试销,渐渐打开了市场。

卡拉人注重了解客商、养鸟爱好者对鸟笼样式的要求和品位,想方设法带回图样临摹生产,开发出凯里笼、贵阳笼、云南笼、雕花笼等13个品种,同时开发出竹雕、芦笙两种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在工业产品铺天盖地的今天,追求生活品质的人们更加青睐卡拉村鸟笼这样纯手工制作的产品,原来只卖几块钱一个的鸟笼已经卖到了几百元,甚至几千元。

◎卡拉村制作的鸟笼成为藏家的最爱

卡拉鸟笼制作采用本地优质上好的楠竹为原料,不干裂,不变形,坚固耐用。鸟笼或小巧玲珑,或美观大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除了普通鸟笼外,卡拉村还有集编制、雕刻、蜡染、刺绣、书法、绘画等艺术为一体的精品鸟笼,深受人们喜爱,不仅畅销我国内地、香港、台湾地区,还远销新加坡、日本以及欧美等国家。

别具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为卡拉苗寨搭建了平台,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村里的鸟笼高手技艺表演,多角度、全方位地为远方的客人展现苗族鸟笼这一原生态民族文化。有些游人虽然不养鸟,并不妨碍他们收藏精美的鸟笼,特别是鸟笼上面雕刻有苗族的图腾,古朴亮丽,买回去做纪念品,是一种精神慰藉。

鸟笼制作为卡拉带来巨大的财气和名气。2015年,卡拉村鸟笼年产量达到15万只,年产值800余万元,创造了鸟笼致富的奇迹。竹编鸟笼,成为群众致富的“金饭碗”。如今的卡拉,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民族风情旅游景点,鸟笼产业也越做越大。

责任编辑 陆青剑

猜你喜欢

雕花养鸟鸟笼
树干雕花
鸟笼逻辑
鸟笼
古董鸟笼:欣赏收藏两相宜
雕花马鞍
老人的爱鸟不宜放室内
该不该养鸟
纸杯变身雕花椅
以己养鸟的悲剧
我想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