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写实油画的思考
2017-09-03
人类文化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乃是追求幸福、智慧、永恒的生命价值,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人类一直以不同的途径探求,并且还要无止境地追问下去。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不过是一种载体,我们试图通过绘画来思考人生、智慧、永恒的问题,目的乃是使思想升华,提升生命的境界,同时也给观者带来视觉愉悦和精神享受。
我个人在不知不觉中选择了具象写实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绘画道路,这其中当然免不了师承的影响,更主要的还是由于在特定文化背景中的个人偏好。油画自20世纪以来,在中国传播生根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各种方式流派竞相争妍。写实油画作为中国油画的一支主流,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当西方写实油画传统日渐没落的时候,在中国却得以延续,并且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有的文化底蕴的艺术势头。
我相信任何绘画方式的存在都有它的理由。绘画没有对错,只有好坏,无论哪种形式都存在水准和品位的高下之分。精神和语言的发展永无止境,如果说完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那么脚踏实地、亦步亦趋地追求进步则是更加现实的态度。就写实油画而言,由于历史的渊源和现今面临的挑战,我们在认定其存在的价值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的同时,必须有着清醒的认识。以下就写实油画问题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尽管零散甚至肤浅,但对于整理思路、坚定信心,或许还是有些益处吧。
写实与写生
自然是艺术的源头,写实绘画离不开写生,造型基础训练离不开写生。写生是以我们的眼光不断观察、认识变化万千的自然规律的过程。 客观事物的存在隐藏着一些普遍规律,即所谓的“道”。“道”需不断认识,只有不断地研究客观事物的共性规律,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观察感悟,积累艺术感受,才能灵活地掌握这种规律。在写生中可以反复加强对形体、空间、体积、构造、透视、解剖、色彩等诸多造型因素的理解, 胸有成竹才能游刃有余。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与之沟通交流。写生不是简单地再现对象,而是超越表象的心理体验,是与有生命、有灵性的对象之间真实的互动。真诚地面对客观世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师造化的过程中不仅师其外表,也要把握其本质规律。个人的体验需要自己获得,同时吸收借鉴前人的经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画家来说,“读万卷书”就是向大师学习,多看好画;“行万里路”就是长期刻苦地进行艺术实践,冷静地观察自然,深入地了解自然,以自然为师,做到身心投入、物我交融。除此之外,别无捷径。 无论是室内写生还是室外写生,或者是创作素材的准备,写生都是必要的。现在各种图像技术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却无法取代写生的作用。设备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过于依赖,反而受到限制。
写生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对象会有不同的感受,在写生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来组织、经营画面, 避免程式化和概念的模式。 在造型和色彩上,即使你竭尽全力也难以达到完全真实的再现,在这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因素,但恰恰是这种不完美却可以造就一个画家的特点。不能刻意去追求样式和风格,风格是在长期的写生过程中形成的,是画家的经历、性格、修养的自然流露。
写生也是锤炼绘画语言技巧的最有效途径,掌握相对成熟的油画语言才能在创作中顺畅自如地表现。笔墨的修炼与研究是画家的内功,关系到对于艺术作品从意韵到技巧的全部要求,必须通过适当的语言方式体现出来,同时又不能拘泥成规。石涛所说的“笔墨当随时代”的精辟见解,仍然激励我们去寻找新的语言境界。
习作与创作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写生就是习作,只是在研究一些基本的自然规律,这往往会走入误区。即便将规律性的知识研究得十分透彻,也未必能画出感人的作品。习作与创作之间本没有明确的界限,你很难区分伦勃朗的肖像或者塞尚的静物是习作还是创作。 在习作中应当带有明确的创作意图,意在笔先,面对客观对象,要有构思和想法,起初或许只有朦胧的意识,在写生过程中,创作意图会逐渐清晰和完善,甚至会带来出人意料的惊喜。并非主题性宏大场面的绘画才算是创作,当然这类作品有它的需要和价值,题材和内容并不是绘画最核心的问题,有些绘画过于强调情节性、故事性,似乎失去了绘画本身的魅力。我们更愿意去欣赏一幅朴素但有绘画感的习作,而不愿意看那些虚张声势的创作。
具象中的抽象
在此我并不想谈论纯粹的抽象绘画,只是想强调具象绘画中的抽象因素。好的具象绘画背后一定有抽象因素的支撑,抽象是形而上的概念,是无形的,它隐藏在具象的背后,但却决定了画面的灵魂。 抽象因素如影随形,只有懂得欣赏抽象美,才能更好地认识具象美。具象是事物的表象而非本质,透过表象揭示本质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绘画语言本身是抽象的,色块、线条、笔触通过布局安排、组织处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最后以具象的面貌呈现出来,隐藏在其中的奥秘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觉察。对于大多数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素养的人来说,不难理解这些问题。“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一直在影响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中国绘画历来注重意境、气韵、章法、笔墨等问题。魏晋南北朝谢赫将绘画的要义概括得非常精练——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模写,他抓住了绘画最核心的问题。 谢赫六法不仅适用于中国画,同样也适用于油画,我们从委拉斯凯兹、伦勃朗、凡·高、塞尚的画中也能看到气韵生动,尽管他们从来不曾听说过谢赫六法,但殊途同归,他们同样悟出了绘画最核心的道理。
博大的情怀
我们在梳理美术史中的经典作品时,不难发现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都有着超越常人的大视野、大情怀、大气象。无论是精致还是粗放,都体现出“博大精深”“尽精微而致广大”的精神境界。从大处着手,在画面中就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各种绘画元素之间的和谐平衡,明暗、 黑白、强弱、虚实、刚柔、轻重、 大小、方圆、冷暖、节奏等因素相互转化,在整体中形成鲜活的、内在统一的生命体。好画一定很单纯,造型上概括,色彩上节制,单纯并不是简单,而是在精练中传达出最丰富的信息内涵。
心灵的品质
写实绘画需要关注现实,是物质的世界更真实,还是内心的世界更真实?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大自然、社会和生活会教给我们很多。在我们接触的人群中,在我们视野可触及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能够感知和发现真相,我们自身所经历的艰难、痛苦和失败更能使我们懂得什么是爱、信心和盼望。艺术的翅膀只能在精神的天地里翱翔,我们通过绘画希望获得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愉悦 。一个人的生命状态自然会反映在作品中,画如其人,画家的修养、审美和思想决定着画面的感染力。伦勃朗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一生大起大落,交织着激情和痛苦、富有和贫困、成功和失败,生活的不幸并没有影响他在艺术上的探求,相反却考验和造就了他在艺术上的深度和厚度,他的作品中的形象是鲜活的,至今还在向我们说话,“言有尽而意无穷”。当然心灵的品质必须通过高水准的技巧表现出来,否则难有说服力,写实绘画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但也容易流于肤浅与媚俗。我们现今的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混乱和诱惑,我们在物质上很容易获得饱足,在精神上却常常陷入赤贫和痛苦。这就需要画家能够坚守本心,保持头脑清醒、内心清静平和才能方寸不乱。
朱春林《静静的时光之五》130cm×112cm布面油画2014年
在平淡的生活中有许多富有灵性而感人的事物,这要看我们是否能够发现,其实深沉质朴的美就在我们身边,朴素中有尊贵,平凡中见伟大。画家应当关注人的尊严、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未来的盼望,传达朴素、含蓄、优雅、和谐的美感,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和思考。当我们被感动并且调动全部的才情,以纯粹的绘画语言表达出来,一定也能感动别人。这过程虽艰难寂寞,但最终能获得相知者的共鸣,便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幸福。
我们总在不停地反省、选择、调整,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掌控,因为人人都是过客,所有的功名成就、荣华富贵都不能改变终有一天将要离开这个事实,而艺术与文明仍将生生不息地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