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之一:郭润文 漫谈写生与创作
2017-09-03
一、写生就是创作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一直认为写生是基础,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基本功为目的,这当然有其道理。通过基础训练的一系列课程,把基础打好了,使学生掌握了绘画的技能,最后再进行创作。这就是说基础训练和创作课程的内容是分开的,这是很多人理解的写生和创作的关系。但是,我理解的基础训练还包含另一层意思——写生就是一种创作。就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一种认识,在这个认识过程中不是对着对象依样画葫芦,而是通过我们的分析,以及对写生和创作相互关系的认识,在情绪、意识的感受下,通过提炼,融入我们的感情,把对象画成另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创作,而不是一种单纯的基本功训练。那么,在写生前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对象,再根据我们以往累积的经验,把对象改造成一个我们所要表达的绘画形象,这时候的思考就是我们创作的开始。所以,写生不仅是把对象作为一种依据进行绘制,还要通过绘制更多的元素来表达我们的感情、想法,以及对绘画的理解,这就是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1《长夜》170cm×120cm布面油画2014年
二、模特的摆放问题
通常来说,过去写生我们是根据习惯摆放模特。比如我们要对着模特进行人体写生,就会想如何摆得协调一些,色彩上是反差大一些还是小一些,姿势如何更加优美,甚至回顾一下此前看过的一些作品,想着能否可以套用一下等,最后摆完,也就是为了一张普通的写生作品。如果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可能就不是这种要求了。首先模特是一个对象,一旦开始了审视,我们就对他进行改造,使我们进入到创作的状态中。比如裸体模特都是一样的,但只要把衣服一穿就有了职业的特征,一种特殊的形象就显现出来了。因此,我们要打破只是摆几个姿势而机械作画的常规思维。我们给模特着装,穿什么样的衣服合适?这时候就应该分析,要通过我们对艺术和审美的理解来整合画面,来达到我们所想要表现的目的,在写生之前分析写生对象,和模特交谈,并观察他,分析他,从各个方面来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假如我们在绘画前期反复进行琢磨和研究,然后把对象改造成我们需要的一个对象,再进行绘制,这样我们的绘画要求、创作因素就都具备了。然而,如果说我们仅有一般的写生概念,而且当模特一坐下来我们就画,他怎么坐,我们就怎么画,这样很被动地跟着对象跑,被动地再现对象,那么画出来的就是非常刻板的形象。通常我们理解一个人的动作,无非是坐、躺、站、跑、行等一系列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的常规动作,如何把它们变成一种艺术状态下的动作,这就需要设计。比如舞蹈动作虽然看起来似乎是来自于生活的动作,但跳起来却很夸张,因为通过强调和夸张等设计编排以后,赋予其艺术的美感,这就使之进入了艺术状态当中。
2《任性女孩》90cm×60cm布面油画2013年
3《持红绳子的女孩》80cm×50cm布面油画2013年
三、模特最不舒服的时候可能就是最好看的时候
绘画具有静止的特性。因为艺术表现的需要,在摆模特时需要摆出违背生活中常规的动作,有时候因为动作扭曲使其不舒服,但往往他的动作最不舒服的时候可能就是最好看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动作已经超出常规而被赋予了艺术的美感。试问,生活当中最舒服的动作就是我们画面中最需要的东西吗?显然不全是,生活中最常规的、最舒服的动作也许会创造出优秀的作品,但是可以想象,当这种舒服的动作重复出现一百遍的时候,它还优秀吗?比如一个大画家画了一个非常舒服的动作,一张充满美感的舒适动态,然而我们要是再去重复这个动态,就变成了模仿,那对我们来说这个动态还有意思吗?
四、摆模特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就是一种创作
我在摆模特的时候发现,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下,由于模特的职业特点会使其经常摆出常规的动作,因为很多艺术家不擅长去纠正这些惯常动作,那么它就成了习惯动作。而这些惯常动作在我们写生当中已经出现过成千上万次了,如果还重复这个动作,就会使我们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再现过程中。因此我们说摆模特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从模特的角度来说,当摆出一个特别不舒服动作的时候,他会感到难受,但是任何一个舒服的常规动作久了也会使人难受,比如一个人舒服地躺久了就会难受,便想立马起来做上几个扭动的动作才舒服。如果模特在一开始因为动作难受而叫苦连天,到最后发现和普通常规动作受到的煎熬是一样的,他就慢慢接受了。这些可能是与创作无关的话,但使模特打破常规做出另一种动作,就可能产生一种美感,传达一种艺术感染力,这就与我们平常做的再现对象有着很大的不同。
五、写生过程如何体现对象的特征
在写生过程中如何体现对象的特征,过去现实主义的要求是这样的,例如要体现农民的特征,按书本提及的内容是,农民因经过太阳暴晒,肤色黝黑,以及粗糙的双手等这些具有农民本色的身体变化来体现其特征。这的确是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认识,但是这种思考方式,无非就是对现实对象的客观再现,这种再现可以部分实现现实主义的“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去寻找,再现到绘画上”的要求。但如果将现实中看到的对象改造成与现实生活有很大不同却又体现了其精神内涵,这就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因为它是经过改造提炼的,是融入了我们的思想意识后反复打磨出来的一个形象,这与简单再现有着本质的区别。由此可以说绘画中展现出更多的意境和意义,不仅仅是通过写生的技艺把它表现出来,而且是通过情绪、意境等把它体现出来。优秀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精神和意义,在满足观者的心理需求方面,它是饱满的。因而写实再现的那个层面的追求不再是唯一的。所以说绘画的技艺不重要,意义才重要,那是需要站在精神这个层面才可以做到的。
4《守家的女人》30cm×40cm布面油画2013年
5《岳辉》40cm×40cm布面油画2013年
六、绘画艺术是技术重要还是精神重要?
绘画艺术中,技术和精神,究竟哪个重要?通常我们说“美术”后面的“术”字代表技术,大家马上想到雕塑和绘画了,而说到美学就会想到文字。只要绘画出来的东西就叫作美术。人们提起 “医学”往往是指学说,因为医学含有很多经验和研究的文字记载,医术也包含其中了。而文学也不叫文术,因为它包含有很多精神和学说。而美术,不仅包含精神,还包含了技艺,那么美术必须有技艺的概念,没有技术就没有艺术,这是毫无疑问的。传统艺术如此,就当代艺术来说,其实也包含了非常精深的技艺在里头,它不仅仅是观念和方案,尤其是高技术成分越来越多地进入现当代艺术里面,形成时尚的潮流,那么高科技就是当代艺术的技艺。我们在绘画的时候如果没有绘画技艺层面的支撑,那又怎么可以实现精神层面的表现呢?就写实绘画来说,如果写实绘画没有技艺的成分,那就更无从谈起,更加无法体现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技艺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我们写生的过程中也包含对技术上的训练,这是绘画中的一个前提。当它发展到一个更高层次的时候,就必须进入到一个精神高度,这两者就是这样的一个关系。这个更高的精神层面就包含着我们通常理解的“创作”这个概念。
七、创作与再现客观对象的区别
创作与再现客观对象的表达方式是有区别的。比如画人,虽然张三李四都画同一个人,但画出来的却各不同,这一方面是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另一方面是每个人的技艺高低有区别。技艺需要长期的训练,需要在长期的训练中掌握如何再现的能力,然后再通过我们的修养积累把对象改造成自己所需要的艺术形象,这是一个连环的关系。先是我们学习技艺,学会怎么再现对象,而后才可以知道如何去改造对象。
19世纪写实主义代表画家库尔贝曾经说过:“我必须面对对象画画。”于是把他定位成写实画家的代表人物,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库尔贝的画,他是否完全地毫无修饰地再现对象呢?显然不是。第一,他对传统古典艺术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他的人物造型所具有的张力表现受到19世纪以前传统绘画的影响,也许是从委拉斯凯兹、伦勃朗、达维特艺术作品中获得营养,但是他的绘画和此前的流派又不一样——现实生活的痕迹更多了。“没有对象就不画画,必须有对象才可以画画”是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对外公开的个人观点,但事实上从他的创作过程看并非如此,比如说利用照片。随着照相术在19世纪中叶出现,人们都认为这会给绘画艺术带来巨大的冲击并导致其灭亡,绘画艺术将在照相术面前变得毫无意义,但事实上许多画家都利用了照相术,库尔贝就是其中的一位。
八、绘画如何利用照片
的确,在以前艺术家的笔记里面提到过,在照相术出现初期他们曾一度感到恐慌,但照相术在19世纪长达五十多年中一直保持着黑白的状态,无法满足色彩中人文情怀的视觉需求,这样照相机更多地就成了画家收集素材的便捷工具,使其发生了从可能的取代角色到服务角色的微妙变化。比如当时很多的摄影作品都没有作者的署名,这说明照相术还没有成为艺术的主流,反而是利用照相机收集事物形象,为绘画艺术服务成为当时画家们的一种手段。当然,创作时有时候凭想象编是可以的,但根据脑海中的形象编容易概念化,所以深入绘画还是要有依据,这就需要参考照片,哪怕是局部需要参照照片,比如服装纹饰每天都不一样,无法固定形象就可以利用照片,所以参考照片本身不是一件坏事情,它是高科技带给人们收集素材便捷的途径,不用就画不好画。可能有画国画的朋友反对这一观点,尤其是
6《黑色的海》50cm×80cm布面油画2014年
7《间息》80cm×50cm布面油画2017年
有些画连环画的画家,他不需要参考照片,概念化地就可以画出千军万马。这和国画的线条一样有一定的法度,强调整个连续性,有程式化的要求。当国画越醇厚,其所具有的精深程度就越需要继承,所以国画强调的是规范化继承。问题是国画和西画是有区别的,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在于平面,一个要求立体。立体就必须有空间、形体、光影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呈现客观经验所感觉到的细节,那么这些细节如何来表现?有时候就是靠照片。这并不是说要照片至上,而是应该认识到,照相首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高科技技术,尤其现在发展得更成熟,更宽广,同时还可以利用电脑进行组合构图,制造特殊效果。所以高科技给绘画带来方便。但这样说,绝对不是鼓励人们根据照片或电脑合成的图片去画,只是为大家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但不是全部,甚至也不是你的一部分。它只是一个依据,可以提供表达细节的依据,这样就使现在的绘画不再像达·芬奇的那个时代画人物那样,必须要先画一个素描,一个很精致的素描,可以直接用上画面,加上脑袋中记忆的东西一起融合表现。那个时期的画画是如此艰巨,虽然它培养了画家们的素描能力。我们以前看到的一些局部的素描,如一个头像,一个衣褶,一把兵器,一只手,一只脚……这些都是练习吗?不是。是因收集形象而产生出来的手稿,这跟我们现在拍照片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当19世纪中叶艺术家们发现照相的时候先是惧怕,后来欣喜若狂。随意拍,也可以组合一个场景来拍,把创作的周期缩短,导致19世纪产生大量的作品。由于没有电影,画家的地位非常重要,完全可以像拍电影一样组织一群人在一起摆动作进行拍摄,然后画家再进行构图和细节的表达。但这样的表达绝对没有照相机产生之前艺术家对传统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的重视,因此后来的绘画,就是依照照片进行绘画,使照片成了绘画主要形象的来源,而缺失了对过去艺术家技艺的继承。写实绘画开始走入歧途,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么在19世纪有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呢?也有。如果把19世纪的后半叶出现的学院派艺术作品,与其之前的艺术作品相比较就会发现截然不同。
首先的区别就是照相机出现之前的绘画,其所表达的形式内容与后来的学院派不太一样。19世纪前的绘画表现的是室内光影,哪怕画面是一个室外的空间,然而光线仍然是集中的,都是通过窗户这一个方向来的光。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呢?因为人物是在室内画的,风景也是在室内画的。风景只是一个背景而已,并且宗教的体系让画家对画面的认识也和后来有所不同,他们要求人物需有古典的审美的特征,所以在人物造型上,需要把男人和女人身体骨骼、肌肉的力量膨胀起来。例如鲁本斯画的那些胖女人,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是巨无霸的体型,与纤细的女人相比就是膨胀的效果,但是在视觉上却非常舒服,因为他只是在人物本身的肌肉上面增加了一点点,在画面上增加了一点膨胀感(不像现当代艺术那种可疑的形体扭曲变形的形态)。库尔贝也继承了这种“膨胀”的厚度,因此古典绘画的厚度是没有照相机出现以前产生的。19世纪以后的学院派就缺乏继承了,如布格罗、卡巴奈等画家的绘画中人物造型已经开始显得单薄,和生活中的人接近而正常化了,其原因是此前从三维到两维,就是两维的绘画表达三维的对象,而19世纪后期变成了两维到两维,简单说就是照片是二维,绘画也是二维,两者都是平面的,而照片和一个眼前实际的三维人物是不一样的。由于长期使用照片绘画,19世纪学院派的绘画显得越来越单薄,越来越客观地再现而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了,在这种情况下才有新的艺术来颠覆它。
九、20世纪的画家和照片
20世纪早期产生诸多不同的流派,打开了人们对绘画的思路,但在保守的学院派画家眼里,这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魔鬼”都跑出来了,各种怪诞的绘画使传统写实绘画被颠覆了,从这一点来说,照片带给了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约束。当艺术家不能对古典绘画中体积、空间、色彩和光影驾驭的时候,就必然依赖于照片,绘画的意义也就缺失。现在很多写实画家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的,都照着照片中的细节去画,照着照片提供的元素去画,普遍都出现了这个问题。有时候照片提供的元素好一点,就画得好一点,也就是离开常规的那种照片好一点。而且程式化的肖像格式也出现了,无非是肖像后面画的背景多一点,或少一点。如同过去照相馆拍照片一样,后面挂着一幅山水风景画,人一坐好就拍,倒影都还在风景布上,整个人像悬浮在画面上。那么,究竟绘画是依赖于照片还是利用照片?照片所提供的依据是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既然照片都已经解决视觉上的需求了,那为什么还要画画?如果说照片仅仅是一个依据,那为什么还要这样画?其实这种说不出的苦衷就是因为没有驾驭、改造照片的能力。之所以改造的能力不够,就在于你在写生中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就是对写生没有驾驭能力,所以你改造照片的能力自然也没有。一旦面对照片,就有一种绝对再现的反应,只是有些人画画的时间长了具备有了一定画照片的技术,他就可以画得很细。说到画面画得细,谁也没有冷军画得细。但是他的画就是为了画细吗?显然不是的。他的画里面还包含了格调以及精神品格的高度,他的那种特殊的才能是与众不同的。冷军画人物所达到的精细程度,是为了达到极端写实的目的,而不是单纯为了画细。人物的脸和头发以及整体都是一致的,产生视觉上真实的错觉。但有的年轻画家就未必这样理解了,他们就看到一根根头发丝,研究到底是怎么画出来的。于是他们画的人物像是吹了气的塑料人,那头发丝却一根根地画得特别细,感觉像真实的头发丝贴在一个假的面具上。这是多大的误会!表面的模仿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困扰?这样的绘画无法让人感动。利用照片只是绘画的工作方法之一,不要担心别人说你画照片,照片只是个依据,你不能完全依靠照片,把这种关系摆正就有价值。
8《沉思》80cm×50cm布面油画2015年
9《心事》180cm×100cm布面油画2012年
10《女孩与木偶》60cm×70cm布面油画2015年
11《中国女孩》100cm×80cm布面油画2016年
12《花裙子》70cm×30cm布面油画2016 年
13《距离》57cm×47cm布面油画2017年
14《月悦》55cm×50cm布面油画2017年
15《老胡》80cm×50cm布面油画2016 年
16《小青》63cm×49cm布面油画2017年
18《黑眼睛》63cm×49cm布面油画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