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砥砺前行: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六工作室
2017-09-03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一贯致力于挖掘和开拓新的学术热点,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2011年成立油画修复与材料实验室,2013年在国内首创设立油画修复专业,2014年成立校级油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5年获批成为广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6年9月招收首批油画修复专业学生。
1油画修复与材料实验室门牌
一、油画修复概念与国内修复现状
油画修复就是文物修复的一种,是指油画因时间、环境、人为等因素产生了损毁,为了进一步保护原作而进行的的修理复原工作。任何一幅油画在其完成的同时,由于本身的材料、构造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开始了一个自然老化的过程,油画修复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对这一过程进行人为的、科学化的干预,从而达到保存的目的1,2,3,4。
虽然油画修复在欧洲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油画存在的历史较短,还未形成修复油画的传统5。油画作为集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商业收藏价值与人文和科学研究价值为一体的文物,是国家和民族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资源和遗产,但由于年代久远和长期缺乏适当的维护,状况都很差,亟须进行修复和抢救6,7。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也为了促进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保护修复油画作品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4,8。油画修复已成为博物馆、美术馆、学校及艺术机构亟待开掘的学术新热点,培养油画修复与研究人才也成为高等美术院校的当务之急9,10。修复师的专业水平将对作品的状况和面貌,乃至文化遗产的质量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油画保存修复这一行业目前需要具有一定基础的高校进行科学、有效、系统的教育来培养修复专业人才11。油画保存修复与材料工作室主要是为了更科学地培养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动手能力极强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工作室教学条件及资源
(一)教学空间环境
油画保存修复与材料工作室有国内美术学院首建面积约500 平方米的油画修复与材料实验室。考虑油画修复专业的内在特殊性,以及专业教学中实验教学所占的比重大,同时兼顾实验过程中所用化学药品的安全和修复作品的安全,工作室对油画修复与材料实验室进行科学的空间间隔:
1.空间可容纳性。工作室可容纳25—30名本科生同时上课,另外保证15—20幅油画原作同时进行修复并且平均每人约有10平方米的常规工作区域。
2.多功能分区。工作室分为封闭式化学实验区、科学分析区、平躺式修复区、作品储藏区等多个功能区,按功能区的特点建立供气、通风、空气净化系统,完备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可更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
3.整体空间恒温防潮。可避免作品二度损伤且便于学生修复实践操作,使修复工作室保持恒温的稳定环境。
4.功能性基础设施配套。配备化学实验室专用灭火器消防设施、冲淋洗眼装置等安全措施,避免化学实验操作中发生意外;配备可移动通风橱并建立通风系统,避免化学气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完善的照明系统可达到还原日光的效果,使油画修复操作在长期稳定光线下进行;配备可24小时监控的安保系统,可保障工作室内原作的安全和仪器设备操作的规范与使用安全,另外可规范学生和修复人员的物理、化学实验操作。
2修复工作室内景之一
3修复工作室内景之二
(二)教学设备设施
工作室为教学工作需要配备检查、清洗、拆分、矫正、补色等各类先进的专业修复设备及工具。充分发挥各种设备和工具的特性,合理调配修复程序,让学生养成科学规范的修复习惯,有助于提高修复的质量和效率,并对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进行油画修复操作提供完备的辅助。另外,配备专业的科学分析级仪器设备进行油画作品材料的材质特性及病害分析,如显微镜类分析仪、光谱类分析仪、大幅面打印机和高端摄影系统等,并配有专业人员进行设备管理。
(三)教学实践资源
工作室根据专业特点科学制定本科生教学大纲,工作室和实验室安全、维护等管理制度已较完善。工作室于2017年获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油画修复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校级创新强校工程项目——油画修复创新科研平台,配备有专项资金进行油画修复专业建设,为开展油画修复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工作室已和正色(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对方将免费提供一批欧洲油画进行教学修复实践。
4修复工作室内景之三
(四)师资力量
工作室负责人兼油画修复方向学科带头人贾鹏副教授,2000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2010年毕业于法国阿维尼翁高等艺术学院绘画类艺术品保存与修复专业,获得法国DNSEP硕士学位。现为法国艺术家协会(MDA)会员,法兰西保护师和修复师联合会(FFCR)会员,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会员,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特聘"油画领域鉴定与评估"专家,J.A艺术品保存与修复工作室创办人,中央美术学院客座专家,今日美术馆艺术保存与修复中心主任,上海宝龙美术馆艺术品修复中心负责人,瑞士SGS艺术品服务绘画艺术品检测评估专家。
贾鹏老师具备海外油画保存修复专业学习的经历,具有长期独立修复油画和研究的经验,以及对绘画的材料和方法的科学性研究,并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展览,作品被国内外私人藏家收藏。在修复方面,曾修复过大量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如徐悲鸿、吴作人、吴冠中、陈逸飞、王玉琦、王广义、周春芽、拉斐尔、安格尔、皮埃尔•米亚尔、赵无极、严培明、荷维罗等的作品。
5修复作品储藏空间
工作室除安排本校专业教师上课以外,特外聘王方、徐研等国内修复专家,Marc Maire 、Cathy Vieillescazes、Thierry Martel等国外修复专家为学生提供全面、丰富、生动、前沿的专业知识教学、实践操作指导和案例分享等。
(五)教学内容
工作室教学中强调对科学严谨工作态度的培养,所以工作室课程设置方面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涵盖了绘画课程、临摹、艺术理论、艺术史、保护和修复的基本理念原则、实例检查和记录的规范、常用修复技术和材料介绍、科学检测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按专业类别教学主要课程分为:
1.理科教学:有机化学、物理、应用科学、生物、 矿物学、颜色理论。
2.理论教学:艺术史、修复史、遗产法、风险评估和管理、博物馆学、展览技术。
3.技术与修复实践:材料与技术历史、工艺与制造过程、损坏过程的认定与研究、记录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实践操作和职业领域内的深入接触。
4.保存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论、职业规范、预防性保护。
5.国内外实习:国内外博物馆、保存修复专业机构、实验室等定期实习。
三、工作室人才培养目标
工作室旨在培养能够运用谨慎的科学方法,并始终理解与尊重油画艺术品的价值、历史和真实性,有能力开展保护与修复操作的专业人员。培养学生具备全方位的研究能力:鉴别材质的技术、分析其物质历史、记录状态、诊断观察到的损坏情况、预计其可能的发展、明确处理治疗的目的、建议处理治疗方法、实施治疗措施,同时要秉持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能够根据工作中出现的信息来修正最初的选择。理解油画艺术品修复计划,严格记录处理过程、推荐预防性保护的措施,并且有能力发现修复过程中某阶段非常必要的补充技能。毕业生未来有能力进入文博单位、文物鉴定和保护部门、拍卖公司和画廊等经营机构、高校等单位进行教学、研究工作。
工作室最终目的在于组建一支优秀的油画修复教学科研团队,汇聚一批优秀人才从事油画修复研究以及人才培养,为学校的优秀科研人员乃至社会上从事本专业相关研究的人员提供一个合作互助,共同发展的平台。
6油画修复工具
四、工作室未来5年预期成果
(一)拓展油画修复专业方向教学工作,设立油画修复硕士点。
(二)承担社会上部分油画修复任务,延长优秀艺术作品的“寿命”。
(三)发表油画修复科研性论文,并出版国内首批油画修复本科教学教材。
(四)开设更多的实验教学学科,引进专门的研究团队对新型材料进行研究及实验,并引入课堂教学中。
(五)立足国际视野,培育国际化油画修复人才。工作室旨在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油画修复从业人员,使其既能够有效地对油画作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确认,填写符合国际标准的“艺术品简析报告”,并具备在油画修复过程中制定、实施科学严谨的修复方案、修复步骤,建立精细的修复档案的能力。
五、结语
工作室将积极开拓油画保护修复领域,研究油画材料及技法,在实践中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力争创建适用于我国现状的油画修复教学体系,最终实现对艺术品的完善保护这一具有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目的。
7贾鹏老师在进行油画修复工作
注释:
1.张锐:《浅谈油画保护与修复》,《文物世界》2016年第6期,第50-51页。
2.徐冀:《从徐悲鸿油画修复中探索中国油画的保管与维护》,《美术》2016年第4期,第125-127页。
3.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修复中心:《油画修复基础》,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
4.黎华、张钟元:《简析国内油画修复专业的发展现状》,《大众文艺》2012年第15期,第33页。
5.吴杰烨、陈丽媛、麦杰怡、杨一心:《关于油画修复行业现状及就业形势的分析》,《美与时代(中)》2017年第2期,第131-132页。
6.徐冀:《从徐悲鸿油画修复中探索中国油画的保管与维护》,《美术》2016年第4期,第125-127页。
7.江郁之:《中国油画藏品修复中的文化保全问题》,《新美术》2010年第2期,第94-99页。
8.张楚、刘思奇、智豪、陈一致:《国内外油画修复行业的发展概述》,《艺术科技》2016年第9期,第64-65页。
9.董波:《略论我国当前高校文物修复专业的人才培养》,《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第1-3页。
10.孔妍:《合作、机制、人才——美术馆油画修复工作比较中的思考》,《中国美术》2016年第5期,第35-36页。
11.梁绸:《何谓“学术型文物修复师》,《 美术观察》2016年第6期,第22-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