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治疗麻风病足底溃疡的比较研究
2017-09-03黄选利
黄选利
(广西壮族自治区亭凉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2)
不同方法治疗麻风病足底溃疡的比较研究
黄选利
(广西壮族自治区亭凉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2)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麻风病足底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对其数据资料进行回归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清创术治疗,实验组接受综合辅助治疗。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两组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综合疗法治疗后创面肉芽覆盖面积积分和创面肉芽性质积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在常规清创术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综合辅助方法治疗,有助于其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以及溃疡面积的缩小。
常规清创术;麻风病;足底溃疡
足底溃疡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麻风病临床并发症,麻风病足底溃疡的主要诱发原因在于麻风杆菌的是周围神经特性所致胫神经循环、运动以及感知功能障碍,该疾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足部溃疡、感染、皲裂、麻木等临床表现。随着患者足底溃疡症状的加重,其还会累及关节、骨骼、皮肤等各层组织,甚至会出现全足或是局部骨缺损以及坏疽问题,严重者还面临着截肢的危险,进而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对其数据资料进行回归分析,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最小年龄38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52.4±13.2)岁,最短病程3年,最长病程30年,平均(14.7±11.3)年。共检出溃疡124处,其中,74处复杂性溃疡,50单纯性溃疡。患者麻风类型包括:25例多菌型麻风(MB),55例少菌型麻风(PB)。根据随机数字原则将全部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病例数均为40例,各个患者之间临床检查情况和基本资料对比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清创修复术治疗,术前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对足部浸泡30 min,取出溃疡部位的角化组织和坏死组织,点状出血部位使用刀片搔刮,使用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对伤口进行清晰,术后常规包扎。实验组观察对象同时接受综合性方法治疗,具体措施:第一,饮食干预。患者日常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为主,保证机体营养供给,提高溃疡愈合速度。第二,中药外敷。夏枯草、金钱草、地丁草、败酱草、没药、象皮、乳香、白及、乌蔹莓、红花、当归各100 g,加入15g食盐,用水煎服,取药汁1000 mL,纱布浸泡后填塞创面或外敷,每天2次。第三,防护鞋护理。溃疡面清创处理后,适度松紧包扎,愈合后患者尽量选择舒适、宽松、垫软、高绑、底硬的防护鞋。第四,自我护理。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养成自我护理的习惯,及时发现和处理损伤情况,坚持功能恢复锻炼,尽量减少大量的户外活动,保证休息的时间,防止伤口受到压迫。第五,健康教育。通过幻灯片、讲座、现场宣教等方式,告知患者风病足部溃疡的诱发原因、防治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方法等,从而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三个月的临床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和观察指标
痊愈为患者临床治疗后,创面和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为患者临床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创面范围缩小50%以上,进步为患者临床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创面范围缩小50%以内,无效为患者临床治疗后,未达到上述诊断标准。利用下肢慢性溃疡评分表(LUMT)对两组患者足底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加以评定,溃疡完全愈合为0分,溃疡愈合76%以上为1分,溃疡愈合51%~75%为2分,溃疡愈合26%~50%为3分,溃疡愈合25%以内为4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实践过程中所得的全部临床资料均使用SPSS 17.0软件加以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其余数据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如果两项数据比较P<0.05,则说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麻风病足底溃疡观察对象治疗有效率为75%,对照组麻风病足底溃疡观察对象治疗有效率为40%,两组麻风病足底溃疡观察对象整体疗效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n(%)]
2.2 观察指标
两组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临床治疗前,创面肉芽覆盖面积积分和创面肉芽性质积分比较无统计学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综合疗法治疗后创面肉芽覆盖面积积分和创面肉芽性质积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观察指标结果分析(x±s)
3 讨 论
足底溃疡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麻风病并发症类型,也是导致患者畸残的注意危险因素。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通常存在血管功能和神经末梢功能障碍问题,其主要诱发原因在于多种物理性损伤、局部循环不良与皮肤麻木等[1-2]。麻风病足底溃疡属于中医学“镰疮”的范畴,主要诱发原因在于气血瘀滞、湿热下注、局部气血运行不畅,其临床治疗以活血生肌、通筋活络、清热利湿为主。本次医学研究针对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实施常规清创修复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其中,败酱草和地丁草能够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敷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抑菌、杀菌效果[3-4]。药物中的维生素B1、多盐类、糖类与黏液质,能为神经血管提供营养供给,进而提高溃疡愈合速度和组织再生速度,具有较强的组织抗感染能力,促进代谢。当归、红花等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共同达到消肿排脓、舒筋活血、清热散结、生肌敛疮的效果[5-7]。
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0%,两组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综合疗法治疗后创面肉芽覆盖面积积分和创面肉芽性质积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针对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实施包括康复功能训练、饮食指导、中药外敷、合适的防护鞋、自我护理和常规清创修复等在内的综合性方法治疗,有助于患者足底溃疡发生率的降低以及溃疡面积的缩小,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1] 王治兰,贾淑娟,陈俊红.不同内镜止血方法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6):208-209.
[2] 陶 毅.不同方法治疗慢性缺血性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比较[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6):17-18.
[3] 陈 洪,何 静,周邵丽,等.不同方法治疗重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比较[J].广东牙病防治,2014,22(1):18-20.
[4] 张满丽.药物联合外科清创引流治疗麻风病足底溃疡130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2):496-497.
[5] 门发德,陈强贵,刘东奇,等.麻风病肢体溃疡、癌变截肢与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23(24):22-23.
[6] 张维娜.麻风溃疡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治疗新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64-66.
[7] 周克明,殷颖蕴,施林林,等.中间界线类麻风合并泛发性体癣1例[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6(3):7-8.
本文编辑:王雨辰
R755
B
ISSN.2095-8242.2017.034.65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