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鸡腹水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

2017-09-03马发顺尚增振李进萍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周龄腹水肉鸡

马发顺,尚增振,李进萍

(1.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河南安阳455000;2.安阳市人民公园河南安阳455000)

肉鸡腹水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

马发顺1,尚增振1,李进萍2

(1.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河南安阳455000;2.安阳市人民公园河南安阳455000)

肉鸡腹水综合征在地域、季节、性别、年龄、饲养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特征,发病原因较多,发病机理复杂,临床症状明显,诊断较容易。本病以预防为主,主要从改善饲养环境和科学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预防,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针对本病进行抗病育种是控制本病的根本措施。

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病原因;诊断;预防;治疗

0 引言

肉鸡腹水综合征又称肉鸡心衰综合征。本病最早报告是1946年美国依阿华州关于火鸡雏发病,而肉用仔鸡发生该病的最先报道则于1958年来自北美。随着我国肉鸡饲养业的兴起,我国肉鸡中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发生地域也不断扩大。本病是易发生于快速生长的肉用仔鸡,是以腹腔内大量积液、心脏增大而柔软并周围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病,受到肉鸡饲养业的普遍关注。

1 发病原因与机理

1.1 遗传因素

人们对肉鸡的选育往往只重视快速生长方面,而没有相应地改善心肺功能,以致在快速生长期不能很好地适应体质本身的代谢需求。肉鸡的红细胞体积大,但柔软性差,红细胞不能在肺毛细血管内通畅流动,从而影响了气体交换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由于右心功能衰竭导致全身血液回流受阻而淤积于外周血管内从而造成腹部器官淤血,最后血中液体随着血压的升高而从血管中渗出并积于腹腔,形成腹水。

1.2 饲养环境

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易导致慢性缺氧;冬季鸡舍通风不良、有害气体增多或夏季饲养密度过大等都易导致相对缺氧;光照时间过长,鸡的采食量增加,增重速度加快,引起相对缺氧。由于血液含氧量降低,引起肺血管过度狭窄而导致肺动脉压升高,血中液体从血管中渗出并积存于腹腔和心包内,形成腹水和过量的心包液。

1.3 饲料质量及营养失调

在日常饲养条件下,饲喂高能量或颗粒料的肉雏鸡,腹水症的发病率会明显增加;任何能增加采食量加快生长的因素,都会增加鸡体对氧的需要量,如果氧的需求量太大,必然增加右心房的工作强度,就会造成心力衰竭,使肝脏淤血,门静脉不通畅等,引起腹水症的发生;饲料中钠盐含量过高,会使机体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渗透压明显增大,体液调节机能减弱,从而导致腹水征。此外,在饲料中若添加脂肪量超过4%,在氧化过程中氧的消耗量大幅度增加,也可促进本病的发生;黄曲霉毒素可引起鸡肝脏严重损伤,所以,饲喂被黄曲霉污染的饲料或使用被黄曲霉污染的垫料都极易发生该病。

2 症状及诊断

2.1 发病特点

本病冬春季多发,且死亡率高,其它季节少发病,且死亡率低;在性别上,公鸡比母鸡易感;在年龄上,多发于3~6周龄处于快速生长的肉仔鸡;在饲养管理上,饲养条件差、鸡舍卫生状况不佳的易发,发病率可高达10%~20%,死亡率达30%左右。

2.2 临床症状

2.3 病理变化

腹腔内有大量的清亮淡黄色液体,液体量达200~500mL。心脏肿大而松软,右心室扩大更为明显,心壁变薄,心肌内外膜有出血点,心包积液。肝脏淤血肿大,表面可见结节性病变并覆盖一层灰白色或淡黄色半胶胨状薄膜。肾脏肿大充血。肺淤血、水肿,细支气管充血,毛细支气管萎缩。脾脏缩小。腺胃黏膜覆盖着一层白色糊状物。肠道淤血,在大肠段可见到不同程度的出血。

2.4 组织学变化及测定指标诊断

心外膜水肿性肥厚,间质细胞增生;心肌水肿、肌纤维间有炎性细胞浸润。肝被膜增厚,间质结缔组织增生,门静脉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或空泡变性。肺软骨样和骨样小结节增多,肺小叶内毛细血管网淤血明显。肾小管坏死,近曲管内有脂肪积聚。脾、胸腺及全身淋巴组织中淋巴数量减少。患鸡血液中血红素含量提高,红细胞体积增大;白细胞中异嗜细胞及单核细胞明显增多,淋巴细胞减少。通过测定动脉压指数可推测在右心肥大之前发生的肺循环高压的程度;测定红细胞压积、测定肌钙蛋白含量,可以做出早期诊断。

3 预防措施

一般初期病症不明显,到产生腹水时已为病程后期,治疗困难。故本病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3.1 改善孵化条件

种蛋在缺氧条件下孵化,仔鸡易患腹水症,所以孵化器必须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种蛋密度应合理,蛋壳表面要干净,防止孵化和出雏过程中的环境不良。

3.2 改善饲养环境

3.2.1 控制好鸡舍温度

舍温过低,肉鸡的患病死亡率有增高的趋势,所以,肉鸡舍适宜温度为1~2日龄时34~36℃,以后随着日龄增长逐渐降低,但后期舍温不宜低于15℃。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作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2.2 严格控制光照

为了预防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可采用下述光照制度:3日龄前24h;4~21日龄6h;22~28日龄8h;29~35日龄10h;35日龄以上12h。

3.2.3 改善通风条件

在确保鸡舍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应加强通风换气,以降低鸡舍内CO、CO2、NH3等有害气体及尘埃的浓度;随着日龄的增长,通风换气量也要增强;为保证鸡体高度处有足够的氧,应提倡使用自上而下的正气流通风。

3.2.4 保持清洁卫生

要及时清理粪便,勤换垫料,防雨防潮,保持舍内清洁;要定期消毒,搞好卫生。

3.3 科学饲养

3.3.1 早期限饲

一般在2~3周龄时,使用低能日粮,或使用高能日粮但限制饲喂,平均限饲量27%为宜,这可使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病率明显降低,而使鸡的生长速度不受影响;也可以用粉料代替颗粒料以达到限饲的目的。

3.3.2 科学配制日粮

降低日粮营养水平,在3周龄以前饲喂粗蛋白21%,代谢能11.55~11.97kJ∕kg的日粮;3周龄后转为粗蛋白23%,代谢能13.02kJ∕kg的日粮,可降低本病发病率。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 0.5g∕kg饲料,维生素E 250IU∕kg;在饲料中添加0.3mg∕kg有机硒,并保持钙磷平衡供应,均有助于预防肉鸡腹水综合征。在配制日粮时,适当降低β—丙氨酸含量,增加L—精氨酸含量,可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在日粮中用NaHCO3代替部分NaCl,以降低食盐含量,但应注意酸碱平衡。饲料中添加呋喃唑酮和磺胺类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准确、适量。饲料中添加适当药物,如亚硒酸钠、山梨醇、脲酶抑制剂、除臭灵和维生素等都可减少腹水综合征的发生。

3.3.3 防止饲料中毒

严禁使用变质饲料,不可用发霉的植物秸秆做垫料;要及时清理料槽,防止剩料霉变;在日粮中添加水合硅铝酸钙纳可有效防止中毒。另外,还要防止饲料脂肪中的多聚氯苯、豆粕中残留的乙烷等中毒。

3.3.4 控制饲养密度

肉鸡适宜的饲养密度为:1~2周龄30~40只∕m2;3~4周龄20~30只∕m2;5~8周龄15~20只∕m2。

3.3.5 减少应激

肉鸡生长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任何不良因素的刺激都会使鸡群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因此,在清粪、换垫草等操作时,应尽量减少这些应激因素对鸡群的影响,并喂饮电解多维以预防或缓解应激反应。

4 病鸡的治疗

发生本病后单纯治疗效果不佳,采取下列措施可降低死亡率,减少损失。

4.1 挑出病鸡,用针头刺入腹腔,先抽出腹水,然后注入青链霉素各2万IU,经2~4次治疗可使部分病鸡康复。

4.2 让病鸡首先服用大黄苏打片,以清除胃肠道内容物,然后按剂量喂服维生素C和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4.3 给病鸡皮下注射0.1%亚硒酸钠0.1mL或服用利尿剂,具有一定治疗效果。用二羟苯基异丙氨基乙醇(剂量为2mg∕kg体重)给1~10日龄幼雏饮水投药,可扩张气管和降低肺循环阻力;用毛花丙苷(剂量0.04~0.08mg∕kg体重)肌注纠正心衰;腹水较多者灌服硫酸钠(剂量1.4~2.8mg∕kg体重)泻下,连用2~3d。

4.4 对重症者可用双氢克尿噻每只鸡半片、维生素C 10mg灌服,2次∕d,连用3d。

4.5 若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水综合征,可采用氟哌酸、氯霉素、硫酸新霉素、卡那霉素等抗菌药物治疗其原发病。

4.6 中医认为腹水症为虚症,如果使用中药主要以健脾利水、理气补虚为主进行治疗。

5 结语

肉鸡腹水综合征与多种因素有关,本病的发病原因及机理较为复杂,也没有治疗本病的特效药物。要从改善孵化条件、改善饲养环境、科学饲养管理和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治,才能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选育对缺氧和腹水征都具耐受性的品种或品系是控制本病的根本措施。

S858.31

:A

:1008-6137(2017)04-0013-03

马发顺(1963—)男,河南长垣人,教授,主要从事动物营养和动物疾病防治教学与科研工作。

2017-07-10

猜你喜欢

周龄腹水肉鸡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肉鸡常见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
褐壳蛋鸡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