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从『五个点』开始
2017-09-03刘党桦
■刘党桦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从『五个点』开始
■刘党桦
我所在的区域是一个拥有120万人口的大区,每年都有一批年轻老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他们的素质怎样,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作为教师培训机构,让上岗的青年老师适应角色的转变,尽快成长为业务骨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近几年我们在培养青年教师过程中采用了从“五个点”(即成长的“着力点”、“发展点”、“契合点”、“充气点”、“支撑点”)开始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助推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他们经过3-5年时间的历练,如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大多数都能成为教学业务骨干。
成长的“着力点”——从教学模仿开始
对于新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老师,他们教学经验少,对新课程改革内容掌握不多,我们鼓励青年老师从再造性模仿开始。也就是多观看优秀教师的典型课例,分析各种教学技能的类型、特点、效果;选择不同课型进行教案设计,分学科组进行教学实践和研讨,及时对教学实况进行分析评价,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技能上。再以创造性模仿深入,在掌握名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方面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教学模仿一般在青年老师入职的初期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青年老师都能尽快地掌握课堂教学技巧,把握住课堂教学的节奏。教学模仿也成为了青年老师最初入职的专业成长的“着力点”。
成长的“发展点”——从读书开始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教师养成热爱读书、崇尚读书和终身读书的习惯,形成全员学习和团队学习的良好氛围,我们对青年教师读书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开学初,我们以文件的形式,向学校下发了推荐阅读书目和读书笔记,并且要求各学校以年级组和学科组为单位,成立若干读书活动小组,采取“分散读书和集中交流”的方式,每月定期开展一次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学校还对青年教师的读书活动进行实时动态管理,检查结果与期末绩效考核挂钩,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通过读书沙龙活动,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丰富了青年教师的课余生活,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随着读书活动的开展,我校青年老师就自发地成立了“相约星期三”的“读书会”。读书会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为终极目标,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读书会”的成立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走进书籍,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精神力量,提高职业的幸福指数,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成长的“契合点”——从合作学习开始
“循环—差异”教学模式是我区教研部门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推广的创新模式,为了让青年老师适应新模式的教学,我们成立了课模研究小组,探索构建科学、实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将模式用于实践,通过“磨课”的形式不断改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模式推出后本着实用性和高效性的原则,积极进行实践,坚持在实践中完善发展。为了尽快掌握“循环—差异”教学模式,课模小组的各成员进行了多轮打磨。一是一课多磨,一个人上同一课,在组内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选一班上,上完再评议修改,再选另一班上,直到上满意为止。二是组内公开课,每个人都上,同课异构,集中优点,备出优秀课例。通过这样的打磨,让青年老师懂得了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单兵作战是难以揍效的,必须依靠团队的协同作战,发挥集体的智慧,从合作学习中寻找到自己专业成长的“契合点”。
成长的“充气点”——从教学反思开始
在基础教育界享有盛誉的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30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同时新教育实验的领军人物朱永新教授也开办了“教育保险公司”,公开承诺,一个教师坚持写十年教学反思,如果不能成为一位名师的话,教师可以向他索赔巨额保金。可见只有会思考的老师才“有资格”站在学生面前。也只有会思考的有思想的老师才不会“跪着教书”,也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自信的、有思想的学生。
因此,我们倡导青年老师在刚工作的三年时间里,要每天坚持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积累教学经验,工作三年后可以定期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对于每次质量调研青年老师要做认真地质量分析,一是分析质量调研的难与易,二是分析学生掌握的难与易,三是分析教者讲授的难与易,为下一个阶段的教学寻找到更好的方法。我们同时还要求青年教师在每一堂教研课后必有反思,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及时弥补或改进。青年教师撰写的反思材料可长可短,但力求完整,有全面的剖析,学校定期组织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青年老师的转正定级和绩效挂钩。经过这样的积累,我校青年老师在成长充气的时间段里,都能拿出一本承载着自己教学得失的反思集。
成长的“支撑点”——从教科研开始
我们倡导青年老师结合新课改,真正从教学实践中寻找值得探讨的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内容,而不是贪大贪多。将课改实验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概括提炼出课题,再组织攻关突破,并把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从而培养青年教师“带着问题搞科研、带着科研进课堂”的意识。
在科研的选题上,我们要求青年老师要把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特别要围绕课程标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方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性评价、教育信息与教学资源整合等热点,从“小处”入手,选小题目,做深、做透,研究实实在在的问题,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而是“以小见大”。从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入手,提出自己的草根理论,形成自己的管理、教育、教学特色。限于时间和精力,我们倡导青年老师的教学研究应以多种形式为载体,可以选择如撰写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论文,开展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学术论坛、教育沙龙、名师工作室、教学模式推介、公开课展示等多种形式
我们更提倡校本研修应该实事求是,采取问题导向的方式,以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和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说青年老师的教科研可以从最简单的做起。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课堂观摩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为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研究促进成长,研究促进发展”,已经成为许多青年老师的共式。问题导向式的“最简单”的教科研也成为了青年老师专业成长的“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