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化繁为简的农技实践家
2017-09-03刘诗吟王骏杰
■本刊记者 刘诗吟 王骏杰 文/图
李全,化繁为简的农技实践家
■本刊记者 刘诗吟 王骏杰 文/图
“工具,就是教我们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他是可调式全膜覆盖多垄沟一体机的研发人员之一。他是微垄沟全覆膜密植作物陇上穴播种技术的研发人员之一。他的研发开创了旱作农业农机和农艺之先河。他是李全,一个“简简单单”的农民。
农业机械,化繁为简是最重要的
“欢迎欢迎,”对于记者的到来,李全显得很开心,他一边同记者握手,一边将记者迎到他设计研发的机器面前:“听说你们要来采访我,其实我的事儿没啥好说的,就是祖祖辈辈的农民,我就想给你们讲讲我研发的技术。”
对于他自己的作品,李全显得很骄傲,他用黝黑粗粝的手一边介绍着他的机器,一边向我们讲述,关于他与农机的故事。
身为农民的儿子,李全从小在田地里生活,在田地里成长的这些年,他常常思考,关于种地、关于农业。念书期间,李全虽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但是学习成绩却格外优异,深受老师与同学的喜爱。直到1980年,奶奶年迈,家中的弟妹还要读书,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李全毅然辍学,主动承担起养家的责任。在那个年代,李全成了家里第一个外出打工的人。
到了兰州后,李全找了一份内线电气安装的工作,后来又从事机械电气维修,也从事过炉渣空心砖的生产与销售,跟着带他师傅学到了各类专业技能,勤学苦干,就这样辗转了十年。
“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在军医研究所的时候,一位老所长鼓励我说,‘小伙子,我过去搞技术,生活条件不错,现在的生活条件依旧不错,你知道为啥吗?就是搞技术,一门心思地将技术搞好,你也行’。”李全边捣鼓着机器边对记者说:“那个老所长真是厉害,他看出来我爱研究这些,虽然只见过一次,但是他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后来,在看电视的时候,李全看到了中央台的一档关于农民发明家的栏目,使他动了发明农业工具的念头。他心想,就是啊,别看我们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我们经验丰富,我们祖祖辈辈都在种地,我们是在田地里打滚长大的,我们是最懂作物生长的人,也是实践最多的人,我也可以搞技术,发明出好的工具,来帮助农民种地。
“我一直都说,我是在田地间长大的,我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在外工作的这些年,是工作也是学习,我得将我在外的所见所学运用到实践中来。”之后,李全作了一个决定,离开兰州市区,回到家乡,自己搞研发。
2008年,李全回到家乡榆中县甘草店镇咸水岔村。在过去,咸水岔村是很贫穷的地方,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不好,地方人都知道,这咸水岔的“咸”字就有苦涩的味道。回到家乡后,李全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种地、研发和试验当中去。
什么样的工具适合现代农业的发展?什么样成本的工具能够使老百姓们都会使用,价格也都能接受呢?这是李全一直思考的两个问题。
渐渐地,李全发现,随着交通的发展,村里家庭结构小型化,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务工,而家中留守的老人和妇女成为了村上的主要劳动力。家中的男人务工去了,但家中的地还得种,不能荒废,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该如何有效的解决呢?
同时,随着省农机部门全面推广应用了全膜垄沟种植技术,李全在此发现了契机,“刚开始推广(全膜垄沟种植技术)时,很费人力,一家人覆膜根本顾不过来,膜也是参差不齐,花钱雇人又大大提高了成本”,李全说。经过李全的精心钻研,他与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牛建彪共同研究出了省工省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农艺技术推广速度、经济适用的“可调式全膜覆盖多垄沟一体机”。在2012年,该机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在生产实践应用中,得到了农业专家、农业科技人员的好评。使用过的农民朋友都赞不绝口。
经李全几年来的反复试验和潜心研究,增项改制,完善性能,目前已具备微耕机牵引型和人力牵引型,全膜模式和半膜自动裹边模式,集起垄、覆膜、打药、打渗水孔于一体,通过更换起垄犁铧、增减、调整、垄沟压膜轮,可满足单垄沟覆膜(种植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葵花等特稀作物)、双垄沟覆膜(种植玉米、马铃薯、黄豆、植树育苗等稀植作物)、双垄三沟覆膜(种植甘蓝、花椰菜、娃娃菜、笋子、辣椒、百合、当归等中密植作物)、微垄沟覆膜(在垄上可穴播种植冬小麦、春小麦、胡麻、油菜、扁豆、荞麦、谷子、糜子、青稞、燕麦、柴胡、板蓝根等密植作物)的要求。
李全的覆膜技术
李全说:“很多专家看了我的发明后都显得不屑一顾,但是我知道我们农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是土生土长的工具,别看它样式简单,但是十分具有科学性,无论是在技术控制上,还是农艺上都十分有价值,也正是因为它形状简单,容易操作,无论是谁,都能够轻松上手,而且价格低廉,节省了农民朋友的人工成本和耕作时长,很受农民朋友的喜爱。对于我们来说,尽可能地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实用还成本低廉,才是最重要的。”
醉心技术,农机研发成为了全部
李全的“试验田”
对于哥哥李全的研发事迹,他的弟弟李国是最了解的。李国真诚地对记者说:“别看我哥不善言谈,但是他在研究技术方面是十分钻研的。我们小时候,他就特别爱研究,大人们干个啥他都在边上琢磨着,有什么新奇的物件儿,他也拿过去闷不作声地研究。”
李国给记者说着,李全就在旁边嘿嘿地笑着。
李全从小就爱钻研,家里人都知道,那时候家里人还没当回事儿,想着是小孩子调皮好奇心重,没有想到长大后的李全完全凭借着自己爱钻研懂钻研的劲儿,成为了“农民发明家”和“农技实践家”。
“这没啥的,我喜欢琢磨,从小就喜欢,没想到长大了我也能研发出造福我们农民兄弟的好工具。就是钻研吧,搞啥事情都得有长性,得坚持。”
可以说,李全的心里一直装着这些事儿,他很少将自己对农民的帮助挂在嘴边,不邀功,不骄傲,农机研发和农技推广才是他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他像一个匠人,只醉心于对农机和农艺的研究,对于这一点,他的妻子深有感触。
李全的妻子是很传统的农家妇女,她极少说话,只是在旁边观察我们,帮着倒个水什么的。李全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研发事业中去,与他妻子的贤惠能干也是分不开的。
“他生活里全部的事情就是搞研发。”他的妻子地笑着说,话语间没有一点儿埋怨,“他有过敏性支气管炎,身体不太好,在搞研发的那段时间,我基本上看不见他的人,他要么就是到处奔走学习咨询,一回来就在自己设计的小工房里面加班加点儿地赶制农具。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没有车,他就天天骑着三马子到处跑,给人家做试验、推广技术。”
在李全的生活中,充满了他的研究事业,除了吃饭睡觉,他都在工作,潜心钻研,四处奔波,在旱作农业技术观摩现场、领导视察现场、农民田间培训基地,他无数次地示范实践全膜起垄覆膜种植技术,一方面是将技术推广出去,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随着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合理轮作倒茬问题日趋突出。如何解决该问题,达到用地与养地、合理布局作物种植结构,在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实践中,榆中县农业科技工作者在不断创新研究,成功总结出了全膜双垄沟免耕穴播种植技术。2011年在小康营、石头沟旱作农业示范点试验示范,穴播的胡麻和谷子。在甘草店镇咸水岔村示范种植的胡麻、扁豆、黄豆比露地早熟半月左右,增产30%以上,成为旱作农业技术的又一种植技术,也是解决全膜覆盖免耕栽培合理轮作倒茬的关键技术,更解决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后根须清理问题,值得旱作区域大面积推广。
李全与牛建彪又联合研发了微垄沟全覆膜密植作物陇上穴播种植技术,开创了旱作农业农机和农艺的先河。无需人工放苗,省时省力,农民容易接受,可以在海拔1000米、年降雨量300毫升、无灌溉条件、同等肥力、坡度15°的条件下耕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旱作农业种植均衡发展、同类地区同等条件下,将作物一茬变两茬,使旱作农业粮食平均亩产量翻一番,产值翻五番,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旱作农业生产水平。
李全将记者带进他在自己家旁边搭起的小工作房,工作间很小,却十分整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这小小的房间里,摆放着一台车床和一台铣床,还有各种琳琅满目的打磨工具和零件,完全就是一个小“车间”的样子,房间里充释着的机油味明显就能感觉到他经常在用这些机械。
“这间小厂房是我自己研究和测试工具的地方,工具这种东西,必须要钻研,要反复试验,经过多少次失败之后才能最终成型。成型之后也得经过多次实践检验,确认没有普遍性问题之后才能给农民兄弟们推广使用。而且由于时间的推移,工具也要不断地升级改造,生产出最适合当下使用的工具”,环顾这间小厂房,李全深情地说,“在这间小厂房里,我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甚至在这里待的时间比在家中还长,但是我愿意,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研发出更多的,能够造福农民,帮助农民的好工具。”
这个年过半百的农民,身着朴素布衣,手掌宽大粗粝,脚上是雨后田间的泥土,眼神坚毅,对于他来说,这是他的事业,也是他的一生,而他口中质朴的语言却更像是忠诚的信仰,他将用余生践行自己的诺言。
不忘初心,脚步从未停歇
作为一位农民,李全付出了常人所不能付出的辛苦,也收获了本应属于他的荣耀,成为了一位荣誉等身的农民农技实践家。在他搞研发,搞技术的这几年,他获得了“实用性新型专利证书”、“榆中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并且连续多年获得“兰州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等荣誉。
他参与研发的可调式全膜覆盖多垄沟一体机起垄覆膜,工作效率高,全膜覆盖沟内种植,可省水2/3,拥有83%的保水率,沟内地温比陇上低5~7℃,花椰菜品质更好。从2013年开始,南山80%蔬菜种植已覆盖了全膜双垄和三垄地膜,配合育苗移栽技术,如今,高原夏菜双垄三沟节水旱作种植已成为榆中南山发家致富的主要产业。
无论是他的推广的技术还是他参与研发的可调式全膜覆盖多垄沟一体机都深受农民朋友的喜爱,在这些荣誉以及农民朋友支持声音的背后,李全不忘初心,依旧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研究当中去。
近两年,李全又承包了部分耕地,在同等质的土地上,用不同的覆膜方式种不同的作物,进行试验比对。还用大量种植的玉米养殖猪,秸秆养殖羊,产出的有机肥使用到耕地,种养结合,循环利用。
荣誉证书和发明专利
“要更好地搞研发,我就得不停地做实验,为什么呢,从自然资源的角度来说,由于每年的光照、气候、土壤不同,试验结果也有差异。前面我说,随着时间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推移,我们的技术与工具也要与时俱进。”李全边说,边带领记者到他的试验基地中去。
可以看到,他的试验基地中,在同一块土地上,作物的品种、型号、耕地方式与覆膜方式皆有差异,而由于这些差异,作物的长势也有所不同。如果一个农民的本职任务是种好庄家,一个农民的期望是有好的收成,那么李全真可以算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农民了,在李全的地里,看不到一块成片的作物,很少有相同的覆膜方式,但是他追求的不是长势,而是试验结果。
“在同一片土地上,怎样的种植技术才能使作物的亩产值与质量双双提高,怎样能减少耕地时的各项成本,这些都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的可调式全膜覆盖多垄沟一体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我希望它还能有更大的进步空间。科学是神奇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上面,我永远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李全坚定地对记者说。
相处了一天,李全用实践亲身证明了自己,也为农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就是这样一个质朴的农民,他热爱农民这个职业和身份,并用他的一生的精力奉献给他热爱的这片土地。
“我会一直继续研发下去,希望能够有更好的作品,为我省农业贡献力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难得的是这份为农业奉献一生的匠心。
(编辑:刘诗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