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瘟感染病例的诊断与防控

2017-09-03古金元胡东方陈同煜王玉超刘思当

猪业科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种猪猪只猪群

彭 涛 ,古金元,胡东方,陈同煜,王玉超,刘思当*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猪瘟感染病例的诊断与防控

彭 涛 ,古金元,胡东方,陈同煜,王玉超,刘思当*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猪瘟仍是严重危害我国乃至全球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对一小型规模化猪场猪瘟临床病例的现场调查,剖检诊断、病理组织观察及病原学的检测等进行综合诊断,分析了疾病的发生原因,制定防控方案,使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

猪瘟;流行病学调查;诊断;防控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 ( classical sw ine fever virus , CSFV )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和致死性病毒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在我国曾称之为“烂肠瘟”,而欧洲称之为“古典猪瘟”,这主要是为了区别非洲猪瘟[1]。根据临床症状可将该传染病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非典型性和隐型猪瘟。2016年11月山东聊城市某猪场外购40 d左右保育猪1 000头,进行育肥,购进猪只前被告知已经免疫过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疫苗,故购进后再未进行疫苗免疫。引进猪场15~20 d后,猪场陆续开始出现猪只死亡,未死亡发病猪只出现发烧、呼吸道症状,个别猪只消瘦,被毛杂乱,躯干末端呈紫红色,猪场养殖人员怀疑猪群遭到猪瘟病毒感染,因此对发病情况比较严重的猪只进行了紧急接种,剂量为50头份/头,然而病猪情况没有好转。通过对发病猪剖检诊断、病理组织学观察及病原学检测,最终诊断为猪瘟病毒感染。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取发病猪场病死猪2头,剖检并采集病猪的淋巴结、脾、肺、肾、肠道等器官组织,一部分用磷酸盐缓冲液(PBS)研磨提取病毒DNA/RNA进行病毒检测;一部分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1.2 病理组织学观察

将用福尔马林固定好的组织,进行冲水、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等步骤做成组织切片,然后将组织切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进行染色,最后在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

1.3 DNA/RNA提取

将冻存的淋巴结、脾、肺、肾、肠道等组织,各取豆粒大置于灭菌的匀浆器中,加入1 mL冰浴的灭菌PBS,研磨至组织液黏稠无明显颗粒时,将匀浆物转移至灭菌1.5 mL离心管中。而后置于-20 ℃冰箱中进行反复冷冻3次后,将匀浆液9 000 r/min离心3 min后将上清吸入新的灭菌离心管内备用。

病料中病毒DNA或RNA的提取采用北京全式金 Easy Pure Viral DNA/ RNA Extraction kit,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RT-PCR检测

用提取的DNA/RNA,分别对猪瘟病毒、猪蓝耳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进行RT-PCR/PCR扩增检测。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猪场内发病猪群精神沉郁,发热,体温在40~42 ℃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有的发生呕吐,初期便秘,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黏液或血液;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鼻流脓性鼻液;病猪的耳后、腹部及四肢内侧等出现针尖状出血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的病猪极度消瘦。

2.2 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阴鞘积尿,包皮出血;下颌淋巴结肿胀、充血、出血,外表呈紫红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膀胱积尿,脾脏淤血肿大,边缘有暗红色出血性梗死灶,肾脏散在分布陈旧性针尖大出血点,剖开结肠可见肠黏膜覆盖假膜,剥离后可见结肠黏膜出血溃疡,盲肠见隆起状纽扣样溃疡,胃黏膜充血、出血,散在溃疡灶,桃体出血散在坏死灶(图1)。

图1 病猪剖检病变

2.3 组织病理学观察

肺泡壁增厚,结缔组织增生,毛细血管充血。肾小球充血、出血,肾间质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肠绒毛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黏膜固有层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图2)。

图2 病猪组织病理学变化

2.4 RT-PCR诊断

采取下颌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肺脏、脾脏、肾脏、大脑等组织研磨,用研磨液提取DNA/ RNA,利用RT-PCR/PCR方法,对猪瘟病毒、猪蓝耳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猪瘟病毒阳性(图3)。

图3 凝胶电泳图

3 讨论

根据剖检诊断、病理组织学观察及病原学的检测结果,最终确定该猪场为猪瘟感染。

一旦易感猪群发生了猪瘟,基本上没有特效的药物可以治疗,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只有进行有效的疫苗接种,使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和对猪瘟病毒的抵抗力,才有抵御猪瘟病毒侵害的可能[2]。

首先,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仔猪一般在30日龄和60日龄时,各接种1次疫苗,有些污染严重的猪场,可以进行超前免疫。种猪一般每年3次普免或跟胎免疫[3]。

第二,需要加强免疫监测。 免疫监测是减少猪瘟流行的重要方法,从免疫猪群中定期抽样,检测猪群抗体是否达到保护水平。猪场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要根据自身情况,综合发病季节、发病日龄、母源抗体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方案。疫苗免疫接种后,要加强猪群的抗体水平监测,不仅能了解猪群免疫的效果,有利于猪场合理科学的免疫,而且还能通过抗体水平,检查疫苗免疫的效果,避免因各方面因素干扰出现猪瘟免疫失败的情况[4]。

第三,同时要加强病原监测。 病原监测是疫病防治的重要基础。目前猪瘟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与之前相比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以点状散发为主,非典型猪瘟病例较多,而典型发病病例较少,主要表现是免疫耐受、持续感染和隐性感染。因为点状散发和死亡病例少,往往不能引起猪场的重视,造成对猪瘟防控的忽视,从而造成猪瘟疫情长期持续存在。加强猪瘟病原监测,既可及时了解猪瘟病毒的现实存在,增强对猪瘟的重视;又能随时掌握流行毒株遗传基因的变异,监控新毒株或变异株的出现,为相关机构提供科学的制定猪瘟防控决策的数据。

最后,猪场种猪群的净化尤为重要。带毒的隐性感染的母猪,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到胎儿,或水平传播猪瘟病毒。带毒的隐性感染的种公猪也会传播猪瘟病毒,既可水平传播猪瘟,又可通过配种或精液传播给母猪;并经母猪垂直感染仔猪,带毒的仔猪又可以继续水平传播猪瘟,这是造成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我国猪瘟长期持续存在,以及散发流行恶性循环的主要根源。所以引种时,必须要选择无猪瘟流行的种猪场,经过隔离检疫,及时淘汰感染种猪,在确保引进猪群安全健康的情况下,进行本场常规免疫后,方可转入生产区进行饲养。猪场最好应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最好是建立无特定病原体猪群。事实证明,采取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抗体的监测、定期进行病原的监测以及坚决淘汰感染种猪和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等综合的防控措施,逐步净化种猪群,实现无带毒健康种群是目前我国控制猪瘟流行的一条有效途径[5]。

[1] 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 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197-1206.

[2] 涂长春.中国猪瘟流行病学现状与防制研究[D].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2004 .

[3] 王琴.猪瘟流行现状及中国猪瘟净化策略[J].中国猪业,2012 (10):45-47.

[4] 韦显凯,邹联斌,屈素洁,等.广西部分地区猪群主要疫病免疫抗体监测和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0,37(1):161-163.

[5] 蔡奕琪,朱燕秋,王锐彬.2001-2008年猪瘟抗体和猪瘟病毒监测结果分析[J].养猪,2009(3): 73-74.

2017-06-01)

本研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猪重要疫病免疫防控新技术研究”子课题“规模化猪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的研究(2017YFD0500605)”支持。

彭涛(1995-),男,山东淄博人,硕士,主要从事动物临床病理学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刘思当,山东省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liusidang@126.com

猜你喜欢

种猪猪只猪群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