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7-09-03黎凤珍曾泽勇叶丽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6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内皮胰岛素

黎凤珍 曾泽勇 叶丽丽

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黎凤珍 曾泽勇 叶丽丽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 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4±1.0)mmol/L、餐后2 h血糖(7.2±1.0)mmol/L及睡前血糖(6.6±1.4)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7±1.2)、(8.2±1.7)、(8.2±2.4)mmol/L, FMD(7.3±0.8)%及NMD(21.1±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的(5.0±0.7)%、(17.1±1.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提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对疾病进行良好的控制,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

医学研究发现, 动脉粥硬化是导致糖尿病血管相关并发症的核心因素, 而内皮功能紊乱则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基础[1,2]。本次研究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效果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的12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中男31例, 女29例,年龄21~66岁, 平均年龄(42.4±8.1)岁;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 年龄20~67岁, 平均年龄(42.7±8.1)岁。所有患者均对研究情况知情, 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证明研究具备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通过胰岛素泵向患者体内泵入门冬胰岛素注射液, 初始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进行判断, 计算公式为:体重(kg)0.5 U, 每小时输入的基础率=50%初始剂量÷24, 患者每天3餐进食前负荷量=50%÷3,后续的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照组在患者早晚餐前通过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 初始剂量与观察组相同, 早餐前使用总量的2/3, 晚餐前使用总量的1/3,每天对患者的血糖监测4次, 并根据血糖的实际情况调整对患者的胰岛素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睡前血糖。血管内皮功能指标通过FMD及NMD进行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FMD及NM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睡前血糖均低于对照组, FMD及NM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对于新诊断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一般处在高糖负荷下, 胰岛B细胞功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存在较严重的胰岛素抵抗情况[3]。传统临床中, 大多采用阶梯式疗法进行治疗, 即从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开始治疗, 再通过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接着继续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最后进行胰岛素治疗[4-6]。但这种治疗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 无法有效模拟出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曲线, 治疗周期较长, 血糖达标速率慢, 临床疗效不明显。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目前阶梯式疗法也不再是临床中的主要治疗方法[7]。

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开展, 有研究发现, 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 控制患者病情。我国目前也推荐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胰岛素强化治疗[8,9]。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能够模拟患者的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并通过连续的输注基础胰岛素, 保证患者在非进食状态下血糖的稳定。进食状态下给予负荷量, 能够有效保证患者餐后高血糖, 控制患者的病情。这种治疗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对患者血糖控制的速率, 同时还能够避免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可能引发的血糖波动等, 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内皮功能主要是对患者血管稳态进行调节, 其有效性以及完整性对血小板活性以及患者体内的血液正常流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内皮功能障碍是多种危险因素导致的,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10,11]。因此, 对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FMD、NMD是对动脉粥样硬化判断的重要标准, 一般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后, FMD会有明显变化, 并贯穿整个病程。有研究发现[2], 2型糖尿病患者的FMD、NMD明显较低, 而通过胰岛素泵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高血糖毒性, 对患者的生理氧化应激作用进行调节。

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方式。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FMD及NM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睡前血糖均低于对照组, FMD及NM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对疾病进行良好的控制,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何小华, 唐海平.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广西医学, 2014, 36(8):1089-1092.

[2] 李晓玲, 朱旅云, 杨少玲, 等.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观察.解放军医药杂志, 2008, 20(5):4-6.

[3] 余新月, 王苏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中国乡村医药, 2016, 23(9):23-24.

[4] 周艳花, 林森, 刘洁.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11):32-35.

[5] 景会玲.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血糖的影响.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5(2):28-29.

[6] 陈竑, 宋钦华, 王转锁, 等.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影响.中国热带医学, 2007, 7(8):1353-1354.

[7] 吕骅, 张星光, 吕肖锋.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 26(4): 74-76.

[8] 焦秀敏, 曹怡, 焦秀娟, 等.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氧化应激的影响.临床误诊误治, 2016, 29(9):86-88.

[9] 赵晶, 邱春娟, 张星光, 等.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3, 25(11):46-48.

[10] 黄海, 祝开思, 王平, 等.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血糖强化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2, 20(1):42-43.

[11] 熊静, 莫朝晖, 谢艳红, 等.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肠促胰岛素的变化.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2, 20(2):120-12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6.070

2017-06-05]

528000 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内皮胰岛素
有效固定胰岛素泵的管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影响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制度化管理在胰岛素泵使用中的优势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