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放鞭炮 ,是令中国传统文化消失的根本原因之一
2017-09-03
禁放鞭炮 ,是令中国传统文化消失的根本原因之一
四大发明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而其中之一就是火药。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古人焚竹发声,称为“爆竹”。爆竹,它是中国特产,在外国是没有的。从古至今,由于人们不断加工、改进,爆竹的品种、样式越来越多,色彩也跳出了单一的火红色。除了传统的百子鞭炮、单响、双响的花炮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花炮,并取了一个个文雅、富于诗意的名称。如:“金菊吐艳”、“飞雪迎春” 、“仙女散花”、“白雪红梅”、“金猴腾空”等等,还有百头、千头、万头,甚至长达十万头的巨型鞭炮,真是应有尽有,五花八门。《通俗篇 俳优》载:“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由于火药的发明,人们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子,并用麻茎把炮竹编成串,成为“编炮”。因其声响清脆如鞭,故也称为“鞭炮”。随着民间工艺的进化,在鞭炮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又出现了烟火。鞭炮听声,烟火看彩,有生有色。
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那么,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
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喜欢在过年时多讨些好彩头,希望一切顺利,这其中有许多旧习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扫帚之俗,以为新年使用扫帚将会把运气扫走,扫去财运,新的一年会难交好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为使此俗流行,还定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新年也不可骂孩子,说话必须特别留意。如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饭碗,大家也绝不骂他,反而说他"岁岁平安",因"碎""岁"谐音冲一冲不祥的气氛。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说溜了嘴,开年讲些不太吉利的话,除了横关照竖关照,有的地方还用块红布或草纸向孩子们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当作屁股,即使说出不吉利的话来,也等于放屁。还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边,叫做"压岁果子"。橘子、荔枝谐音"吉利",以求来年大吉大利。各地还有不少以物象征吉利的种种习俗,如《西湖游览志》记述:杭州一带置"热栗炭于中堂,谓之旺相;贴青龙于左壁,谓之行春;插芝麻梗于檐头,谓之节节高;签柏枝于柿饼,以大橘承之,谓之万事大吉。"有的地区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偷财神爷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裤裆里,以取 "财神入库(裤)"这句成语的意思。在这些异想天开的趣俗之中,埋藏着历代多少劳苦百姓献媚命运之神的良苦用心。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每当除夕之夜,不管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僻静的山村,无论是霓虹灯闪耀的闹市还是小巷深处,“嘣嘣叭叭”“哔哔(口剥)(口剥)”的爆竹声,此起彼落,竞相欢叫。那五彩缤纷的火花,给深沉的夜暮划出一道道彩虹,给人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无论是富裕家庭还是家境不好的家庭一般都会买上一些鞭炮回来。家里的小孩子是最高兴的,每天都能放几个过过瘾。等到大年三十晚上,在家中大人的带领下痛痛快快的放一通。在随后的接神、祭财神、顺星、开市送神等仪式上,都会燃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明朝就时或有官府禁止燃放的记载。
光绪二十一年,天津草厂庵举办烟火祭神,发生踩踏事件。所以,对于禁放烟花爆竹,很早就有相关规定。
1907年2月3日天津城的年味儿渐浓,许多市民都在购买过年时燃放的烟花爆竹,就等着春节燃放了。清政府在《大公报》登声明“入冬以来,风高物燥,瞬届年节,竞放花爆。起花双响,高入云霄,遗火落下,贻害非小。贩卖燃放,均于禁条……”该公告说明禁放烟花爆竹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防止天旱火灾。
1993年12月1日北京以降低了因爆竹爆炸而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及保护环境为由,实施《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成为新中国第一次禁止放鞭炮的城市。
1994年12月1日南京市政府提出“一次成功,长期禁住,形成规范”的禁放目标,执行《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成为第二个禁放鞭炮的大城市。
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实行烟花爆竹禁放的城市有138个,其中省会城市5个,地级市30个,县级市103个;出台限放政策的城市536个,其中直辖市4个、省会城市19个、地级市111个、县级市402个。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禁放令”在一些城市出现,2005年以来在全国106个出台过相关措施的城市中,仅广州、深圳还一直保持着禁放的规定。节庆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发展过快,民族年俗文化在逐步丢失,这时候禁放限放鞭炮,是釜底抽薪。让传统文化年俗主动适应新常态是必然要求。
《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 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宗懔所载,似乎是承西汉 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之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 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火中,爆而出,臊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此虽人形而变化,然亦鬼魅之类,今所在山中皆有之。东方朔所提的,即使有那么一回事,也恐怕只是一种动物而已,后代人以讹传讹,于是爆竹便具有了避邪怯灾的功能。不过,随着落后意识的 逐渐淡化,放爆竹一俗,已经很少包含驱鬼成分,而仅仅是为节日 增添欢乐气氛罢了。而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许多大中小城市都开始在 节日禁燃鞭炮了。
唐初有人将硝石装入竹筒中燃放,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唐代称爆竹为“爆竿”。来鹄《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句中的“爆竿”即指“爆竹”。
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明清两代,爆竹的种类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时间已不限于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开始,子夜零时达到高潮,俗称“迎神”。这时,无论贫贵贱均要放爆竹,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引《壶天录》说:“京师人烟稠密,甲于天下,富家鄣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贫家即谋食维艰,索逋孔丞,亦必爆响数声,香焚一柱,除早年之琐琐,卜来岁之蒸蒸,此习沿类然也。”
清朝谢文翘《教门新年词》中的:“通宵爆竹一声声,烟火由来盛帝京,宝炬银花喧夜半,六街歌管乐升平。”反映了当时北京燃放鞭炮的情景。清人百一居士《壶天录》中写到:“京师人烟稠密,甲于天下。富家竞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贫乏家即谋食维艰,索逋孔亟,亦必爆响数声,香焚一炷;除旧年之琐琐,卜来岁之蒸蒸,此习尚类然也。”。
【放鞭炮的益之一】
[中医理论]雷气通心。经常有报道,说某某由于打雷或听到鞭炮声,眼睛视力恢复、多年的哑巴开了口、植物人苏醒。现代医院在抢救病危之人时,也采取电击方法,来唤醒心脏;
[放松心情]过年时大家几乎都放下了工作与忙碌,心也收了回来,心要旷神才怡,也就是心旷神怡,爆炸能打开空间,让心情舒畅,很多人都赞同的。前面讲的心脏程序也提到了。如果心回来后,心脏“空间”小,心情受压抑,必然出现各种恶性事件,大家回忆一下禁止鞭炮的那几年,在春节期间全国出现了多少恶性事件,都是憋出来的毛病;
[加强大气环流]集中时间,高密度强度的燃放,震动的大气层,对来年的降雨有利。大的战争过后,多是雨雪天气,人心也影响天气;
[超声波杀菌减少疾病]春节是春天的开始,各种病毒菌在严寒的冬天大部分被冻死了,但有少部分还生存着,此时强烈的音响与震动,又再一次地杀灭过冬的病毒,来年可以减少传染病的流行;
[提高全民国防意识]隆隆的枪炮声,就是最好的国防教育!
[为危险行业提醒]让这些行业加强了安全检查与预防。燃放鞭炮是有危险的,明知有危险,你还不注意,这就不对了,这些人长大后如果从事危险行业,如化工、军工等,那就是潜伏的危险,通过小时候的训练,可提高安全意识。曾有统计过年不让放鞭,大年三十、初一那几天受伤的人大大减少,说明禁止是对的,但结果到了正月十五,各地踩踏事件发生了,真是民间俗语的验证: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平衡总音响] 过年要有动静,在静静地过年,很可怕。该有的声响你凭个人力量是不能抗拒的;
[唤醒大地的种子]春节是春天的开始,地气开始上升,通过震动先唤醒一下种子,到了惊蛰那天,天还要打雷的,为新的一年生命的繁殖做准备。
【放鞭炮的益处之二】
1.一个春节的烟花炮竹有一年的汽车尾气污染大吗,为何不禁汽车?一个春节的烟花炮竹有一年的二手烟污染大吗,为何烟草禁不了?
2.中国从烟花发明到现在又几千年的历史了 为什么在这短短十几年空气污染?化工厂污染更厉害,为何不关掉化工厂?
3.不放烟花爆竹能治好雾霾吗?正常的大气系统是完全可以综合稀释的;
4.过年的传统,你是要放弃传统?放弃中国人的特色?
5.年画不见了,除夕不要放鞭炮,过两年对联也没必要贴了,中国也就没必要过年了!
6.少几个污染企业,少上厕所、玩耍时少开一次车,一个民族不要老是丢掉传统,到头来后代太可悲,可怜!就不用讨论过年该不该放炮,也不会让你的祖宗生气!
7.你能忘记祖宗留下的传统,等于你忘记了祖宗!不要把空气污染联系到春节放鞭炮,一年就集中放那么几天,5000年的传统了,如果把这点传统也丢了,中国还有什么可继承?还有什么烘托节日气氛?春节的主要传统项目和形式之一燃放喜庆的烟花爆竹,增添了民族的节日气氛,应发扬传承下去。为了更加有利于环境的优化,建议我们的环保部门和科学家尽快研究发明开发出一种,既不减弱烟花爆竹的效果,又能净化空气优;
8.中国的传统,不是说禁就禁,不能因噎废食,要鼓励少放,鼓励多生产环保爆竹,多增加一些能增强年味的活动。就好像现在的堵车,很多城市都是一谈到堵就禁就限,这是一种行政不作为;
9.农村空间大,加上是上坟、祭灶、敬祖先、红白喜事等俗信(不一定科学,但不简单就是迷信的传统习俗)需要,放鞭炮是完全正常的,造成的环境伤害也不那么直接和严重,要尊重了每个人的信仰及自由;
10.在普通平日没有放烟花节没有雾霾?不要把什么的统统归于雾霾。过春节只不过几天时间。道德?不放烟花什么人就都有道德吗?中国人传统节日气氛也要继承。雾霾是放爆竹引起的吗?什么人哪这是?说的是人话吗?不要把春节放鞭炮当做道德不道德来讲。春节放鞭炮只是几天的时间,平常还是要禁止放鞭炮的。别把pm2.5的产生归结到放鞭炮上,把全国一年放的鞭炮和全国一年开车所产生的pm2.5对比一下;
11.能够增强节日氛围,调动人们积极的情绪,放完鞭炮满地的红色代表喜庆、幸福、吉祥;
12.红色能使人适度的精神紧张,保持精神集中,为迎接新的一年的一切做好准备。燃放烟花爆竹时声势能给人以畅快淋漓的感官享受,现代人工作学习压力过大,可通过燃放烟花爆竹得到一定的释放,缓解平日的压力。
燃放烟花炮竹可以说是,不单止增加喜庆气氛,燃放烟花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民俗,蕴含着文化的元素,喜庆的色彩,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保护了本民族的独特风俗,增添了世界文化大花园的活力;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每一个公民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虚伪的“环保人士”天天听着手机的辐射,口里却喊着烟花炮竹污染!怎么不喊禁手机?虚伪的“环保人士”天天坐在电脑辐射面前,口里却喊烟花炮竹污染!怎么不喊禁电脑?一年只有一个春节,而春节最有趣的就是烟花炮竹,这也是孩子们过年最大的乐趣,这也是我们成年人过年最大的“遗憾”!你们这些虚伪的”环保人士”为何要为难这些?你们嘴里喊着烟花炮竹污染之前,请先喊停人类的工业污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