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科技”最大的诱惑

2017-09-03湛罗玲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黑科技毛利便利店

文 / 湛罗玲

“黑科技”最大的诱惑

文 / 湛罗玲

前些天,有一个无人便利店试营业,网友决定去“恶搞”“逃单”,但是都失败了。于是有了一条神评论:在科技面前,你始终是个人类。

伴随科技的发展,大家就时不时要调侃一下这种科技与人类的“战争”。

无人便利店,最近也实在是火,而这个概念就是要用科技代替人。

数据诱惑

对于无人便利店来说,采集客户使用数据会更加方便快捷,无人便利店未来很有可能在此基础之上,开发更多其他的可能性,如数据分析、大数据处理等。无人便利店的技术,可以精确地记录下顾客的消费行为,能够为企业洞察消费者需求提供支持。如:有的顾客最开始将哪些物品添加到了购物车里,最后结账的时候哪一部分产品被踢出了。分析被踢出的原因,与其最终选择的产品做对比,价格、包装、产品质量等都有可能成为原因。这在传统的便利店中很难实现——顾客挑选商品的过程不能被量化,或提供一个确切的对比。

成本诱惑

低成本是黑科技对便利店最大的诱惑,在人员工资成本节节攀升的背景下,“无人”听起来就非常美好。

但Amazon Go的技术成本很高,是其不能短时间内步入商业化运作的原因之一。就连在支付环节上比较成熟的RFID技术,每个标签也需要几毛钱的成本,这对于利润本就比较薄的快消品来说毛利可能会被完全吃掉。

技术成本降了,谁保证毛利?

随着技术的成熟,成本就逐渐降下来,但毛利如何提升呢?

有人便利店靠服务打动人,卖的是产品价值+感情价值+服务价值,便利店的核心优势就必须是更便利。便利店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懒人经济”的兴起,社会的进步就是让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简单、便利,在培养越来越多的“懒人”。

目前,“免支付”的无人便利店才是最符合消费者购物幻想的样子,但技术这个瓶颈在短期内难以突破,其他的无人便利店都致力实现“无人”,诉求都集中在了降低成本上,对消费者似乎越来越不体贴,但低成本并不代表盈利能力,解决好消费入口才是零售的重要问题。

这就导致了无人便利店运营会存在很多细节缺失,许多人为调控的事情无人便利店很难做到。比如,在生鲜熟食品类上,关东煮因为把控环节的缺失容易让人怀疑它的卫生状况;停电之后,如何及时有效地保持冰冻产品的完整,传统便利店可以通过店员加盖保温布,以停止售卖冰淇淋避免冷柜的一开一合造成更多冰淇淋融化;包子、鸡翅等熟食为了保持鲜度,什么时候需要促销;便利店的清洁卫生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维护,会大大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长期来看,无人便利店很难做高生鲜、熟食的毛利率,因为这些品类的鲜度管理往往需要店员来完成,而这些品类恰恰是便利店利润的主要来源。

通过无人削减后,人力成本是否能覆盖技术成本和做低利润带来的损失,目前市面上没有一个完成的数据可以说明。但传统便利店生鲜销售额占比高的,如7-11大概30%~35%的毛利率;包装食品占比高的,毛利率肯定不会超过20%。如果一天销售额1000元,毛利约200元。毛利是不是能覆盖所有的折旧成本、租金成本、配送费用、预期损耗,以及电费、RFID等成本?是比较难的。

猜你喜欢

黑科技毛利便利店
本地人
一克拉便利店
滴水藏海
独一无二的日本便利店文化
做一个人生意的超市发罗森便利店亮相北京
无人便利店PK传统便利店:现在的问题在哪里
那些仍受青睐的经典“黑科技”
VR是“黑科技”,还是科技的未来?
政策护航创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