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向度的探寻和建造
——关于桑子诗集《栖真之地》的一种解读

2017-09-03孔明玉

剑南文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心理疾病诗集诗意

□ 孔明玉

诗意向度的探寻和建造

——关于桑子诗集《栖真之地》的一种解读

□ 孔明玉

桑 子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进程里,无论经受了怎样的自然灾难、战争创痛抑或享有了何等的历史文明、现实繁荣,真实的存在、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生乃至拥有真实的生命幸福,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人类生活的理性首选。因为这样的真实不仅仅能够直抵人类生存的内涵和本质,更可以有力地展现我们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精神诉求和理想愿景。或许正是这样的缘故,无论我们每个人的生存之路充满何等的曲折与艰辛,也无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征程具有怎样的变数和不确定性,都无一不是在生命真实基点上的一种执著攀援和砥砺前行。

作为诗人的桑子以其对当代诗歌的创作表明,她既是在这种生命存在真实之路上对于理想愿景的坚持和进击,又是对自身所处的真实世界的一种诗意探寻和审美建造,她的诗集《栖真之地》及其所传递出的思想意蕴和美学能指,便是一种非常有力的证明。

《栖真之地》既是桑子这本诗集里的一首诗,同时又是她这本诗集的书名,诗人之所以要如此地刻意为之,除了对于诗歌创作当代范式的恪守和遵循之外,意在表明诗人试图在这首诗里赋予某种深刻的思想内涵,抑或欲意在这本诗集里彰显某种深沉的审美意蕴。现实生存中的每个人无不期望能够拥有一个真实的栖身之所,即诗人所谓的“栖真之地”,应当说这样的所在之于我们的现存世界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人们完全可以按照各自的心意和愿望进行随然地选择,但一个人灵魂的“栖真之地”却是十分稀有而难得寻觅的,这不仅仅是源于人一生下来就被置于一种真实与虚假共构的生存处境,更因为我们生命的自始至终无法摆脱这样的生存处境,因而林林总总对于真实的遮蔽、对于虚假的美容,或者真实背后的残酷、虚假背后的温情,都可能成为影响我们对于真实的判断和最终确定。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意欲寻找到灵魂的“栖真之地”便是一件具有相当难度的事情,诗人以这样的诗名或书名进行表达,也不过是一种思想、精神、灵魂向度上对于“栖真之地”的竭力找寻和审美探索。由是出发,诗人在这首诗里便有意识地将自己的 “栖真之地”描述为由鸟的自由飞翔、阳光的喧哗、风的明亮、植物的强壮、器物上的釉彩、纯净的事物、宁静的祭坛、温暖的巢穴、人的欣欣向荣等众多自然意象与社会意象、情感意象与心灵意象合体组构而成的一种现实亦理想的所在。且不说这样的所在,是否就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 “栖真之地”,但诗人用她极富感性直觉能力的诗意描述,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真实亦幻美的“栖真之地”。在诗人看来,只有有了这样一种真实所在,一个人的灵魂才得以一步步地走向真实、趋近真实、抵达真实、拥有真实,从而葆有生命存在的真实内涵和精神本质。这与其说是诗人在这首诗里为我们传达的思想意蕴,不如说是诗人对于我们的思想、灵魂、精神的一种深沉召唤和引领。当然,诗人的存在首先是作为人的存在,作为人的存在就势必会受到现实社会诸种因素的影响或左右,因而她在找寻“栖真之地”的过程中,亦如许多俗世生活中的人一样,内心其实是充满迷茫和惶惑的,也有着不少的纠结和缠绕,正如诗人在《事情可能在瞬间改变》《始终有事物碰撞的动乱》等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那样。尽管如此,诗人的目光和内心里始终不渝地富有一种坚持和进击,并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地寻找、探索,“栖真之地”就在现实的近处,或者未来的远方。这是诗人作为理想探寻者的力量的体现,同时也是诗歌作为美学的力量的彰显。

诗与思在审美床第的合抱、孕育并分娩出其独特而新颖的思想因子,毋庸置疑是诗歌最重要的意义功能之一,除此之外,诗歌还是语言的艺术,是所有语言艺术中最精致的符号美学,对于诗歌语言的不断创新便是一个诗人的能力和才华的重要体现。因而从诗歌语言这个维度予以审察,桑子在她的诗集《栖真之地》中所显现出的语言功力和诗歌语言美都给我们些许新鲜而别样的感受。我们不妨以其诗歌《精神病学》为例,从意义构成和语言表达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大多数患者/活在恐怖之下且非常迷信/坚信换一个灯泡需要八个心理医生”,在这首诗里,诗人揭示出一个深刻又普遍的社会现象,即心理疾病患者对于心理医生的过度依赖和过分倚重。作为一个心理疾病患者,究其成病之因而论,自然与其生命历程中所遭遇的某些特殊事件紧密相关,因为长期得不到发抒、宣泄而积为心理疾患。怎样疗治这样的心理疾患并最终得以彻底康复,完全是具有多种方法和选择的。但现实的境况却是,无论是心理科学理论的现代性发展,还是医学科学的实践经验总结,都在不同程度地放大一个事实:心理医生的作用巨大无比,似乎无所不能;信奉这样的科学力量,任何疾病都将无处遁匿。这样的事实或现实,其实犹如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合力“构陷”,诱引了众多心理疾病患者对之的迷信,从而失去了自身应有的心智认知和判断能力。这对于那些心理疾病患者个体是否是一种二度伤害?对于整个科学理性和文明进程又将构成怎样的影响?显而易见的,诗人是在含蓄委婉地批判,同时又是在真诚深性地告诫。在诗歌语言表达上,它则显示出充分的流畅、干净、简洁、洗练,又涵纳着较为丰富的意蕴。从中不难看出,桑子在诗歌语言的表达上,不仅具有南方诗人的精细与深入、含蓄与灵智,也有着北方诗人的厚重与深广、坚实与力道。倘若从《精神病学》延宕开去,桑子这本诗集里的大多数诗歌都显现出这样的语言风格和美学品质。“它的精神会依附到各种物体上/有时硕大它的脸就贴在窗玻璃上/危险而涉密//有时它会突然消失几天/从一个世界穿梭到另一个世界/去追逐消逝的事物”(《猫的世界》);“去年的雪下得嘹亮而丰满/此刻的静是它结的果实/一场深沉的睡眠/一种巨大的美/梦里你会摸到一枚珍珠的扣子/如果需要你就解开它”(《神在细小的事物中》);“它是精致的/有残忍的和弦/从赤裸的天空落下/仿佛被惹怒的猎人在追赶猎物/直到愤怒的焰火把自己灼伤//如其所是——/一定有什么东西超越着我们/它宽阔的翅膀向风向雪展开/提前抵达季风的边缘”(《有什么东西超越着我们》);“光让事物极简/它合万物为一/它在一朵花上露出了它的信任之光/它掌控世界如掌控一件法器/先露出死亡的气息/再占领世袭的领地/庄稼汉被催促成离乡背井的人/远方有恣肆的汪洋/过去野性而阳光普照的日子/频频示好/永恒的土地正哀悼一位老人”(《布谷鸟依然在叫的村庄》)……在这一串串诗歌意象里,诗人或通过对猫的世界的细致观察,极写一个弱小生命的活力与动能;或借助于对某种细微事物的深层品咂,揭示出其所蕴涵的意味;或者依托于对抽象之物的多维审视,敏觉到人自身具有的诸种局限,或者放怀俯仰于某一座村庄,洞悉阳光穿越的幸福和婉转鸟鸣的力量。在诗人深情而灵动的笔下,世界是属于诗感和诗性的,是诗人和诗意的一种建造。

作为一个意欲有所建树的当代诗人,桑子从诗意的向度来进行思想的探寻和美学的建造,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些许新颖而别样的阅读快感,但这不过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更为深层的角度看,她还应当以自身的创作展示出对当代诗歌的突破,以及对于中国当代诗学进行重建的精神。这正如诗人兼诗歌评论家姜涛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在功能上,诗歌效忠的不是公共秩序,而是想象力的逻辑,诗人的责任不在于提供清晰的理性认知,而是要不断开拓抑或发明个体的情感、经验;在语言与现实的关系上,诗人更多信任语言本体地位,相信现实之所以出现于诗行,不过是语言分泌出的风景;……”这不仅是桑子个人努力的方向,也应成为当代中国诗人共同的事业和目标。倘能如此,中国的当代诗坛将会更有希望和魅力。

【本栏责任编辑 王德宝】

猜你喜欢

心理疾病诗集诗意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诗集精选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冬日浪漫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研究称心理疾病史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
行者的歌——读田斌诗集《潜行低吟》所想
截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