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侠客 浪子 情种
——聊聊第二届李白诗歌奖提名奖获得者郑愁予的诗

2017-09-03杨荣宏

剑南文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郑先生提名奖山居

□ 杨荣宏

侠客 浪子 情种

——聊聊第二届李白诗歌奖提名奖获得者郑愁予的诗

□ 杨荣宏

郑愁予

《郑愁予的诗(不惑年代选集)》中有一首《山居的日子》,1952年作于关渡。对“关渡”这个地名,我们大陆人可能不熟悉。查资料才知道,原来,关渡位处台北市西北端,正好是淡水河及基隆河的交会口,是重要的候鸟栖息地;同时也是台北市唯一的湿地。那时,他还非常年轻,仅19岁,那时的他尚未得到他所期望的承认,故内心焦灼,或许还有点愤愤不平,有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旷世的寂寞郁积在胸。下面是《山居的日子》:自从来到山里,朋友啊!/我的日子倒转了的:/我总是先过黄昏后度黎明。//每夜,我擦过黑石的肩膀,/立于风吼的峰上/唱啊!这里不怕曲高和寡。//展在头上的是诗人的家谱。/哦,智慧的血系需要延续,/我凿深满天透明的姓名。/唱啊,这里不怕曲高和寡。

我没有去过台湾,因此只能猜想,台北湿地海拔大概不会很高吧。因此,此诗绝非是什么真正的“山居”生活的感悟。诗中之“山”是借来的,“居”是假想的,那山是诗歌的高山,那山峰自然是诗艺之巅峰。哦,我明白了,“山居的日子”,是通读、痛读名家经典后大彻大悟的日子,是与古今中外伟大诗人风云对话、心灵相契的日子。在那一段美好时光里,作者受到了诗神的眷顾,得到了大师们的启示,从经典中照见了自己的性情,触发了创作的灵感,写出了得意的作品,感到了无限的欣喜。诗人也毫不遮掩他的痴迷、他的沉醉,他的晨昏颠倒与神魂颠倒,同时也绝不压抑他内心那一份自负,那一份狂傲,那一份当仁不让的自我期许。真可谓,一事能狂便少年,人不轻狂枉少年。子曰:“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是生命力;狂,是创造力。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者可以做官、经商,但不能赢得缪斯的欢心与垂青,做不了诗人。有道是,诗山有路“才”为径,学海无涯“智”作舟。只有站在诗艺的高处,才能俯瞰庸庸众生;只有登临了智慧的顶点,才有资格睥睨天下,体味到“一览众山小”的踌躇满志。

第二届李白诗歌奖终评揭晓,台岛诗人郑愁予先生入围提名奖。我想,最快乐的人,第一个可能是老先生他自己,另一个,窃以为应该是我本人。因为在35年前的寒冬之夜,《星星》诗刊在成都工人文化宫举办第二期培训班,那时,我着了魔一般喜欢上了诗歌,是高烧不退的学员之一。流沙河先生讲台湾诗人17首,其中一人就是郑愁予,其中一首就有《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说起来,流沙河先生是为我醍醐灌顶的第一人,是我学会鉴赏诗歌的启蒙老师,郑愁予是我得窥现代诗真容的最初几张面孔之一。郑先生获奖,意味着我将有机会一睹传说中的诗人从云端降临眼前。当年,自流沙河授课以后,我曾经常念叨:“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古人说,诗中有画,我说啊,郑愁予的诗中有“影”。《错误》完全是一部唯美的爱情故事片——时间:三月,更为具体的时间:向晚——黄昏;地点:航拍江南大全景;古镇,比如周庄;环境:小桥,流水,人家;氛围:空旷,安静,寂寞;古镇某一人家的二楼闺阁;主角:如莲花般美丽的女郎,我们姑称之为“莲”女郎。“莲”女郎在镜子前时而端详自己,时而隔着窗帘贴耳谛听窗外的动静,她显得心事重重,坐卧不安,焦虑,紧张,充满期待。此时,“我”骑着骏马,从古镇(如周庄)达达地走过,“莲”女郎,初则惊喜,急忙揭开窗帘一觑,继之则大为失望、大为沮丧,泪珠子像断线的珍珠一般掉落在地。“我”无意中瞥见了窗前那个女郎,触发了我对二楼屋里窗外动静的想象。可惜啊,我不是“莲”女郎痴痴盼望的情人,我只是从那里路过的一个无关的人……诗中的“我”,是“莲”女郎那微妙情感生活瞬间一个偶然的闯入者,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与彼时彼刻的回忆者和讲述者。“我”的马蹄声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因此,有得意,有歉疚,有调侃,有同情……诗人反复咀嚼,反复回味,持续酝酿发酵,直到有一天,一首传遍汉语圈的诗作诞生了。

诗人那时年轻啊,既有无伤大雅的戏谑轻薄,又有敏感而诡谲的爱重情浓。江南,多大的空间啊,用镜头语言来说,这是大全景;用容颜代指美人,局部代指整体,这是大特写。要知道,1954年,郑先生写这首诗的那个时代,尚不是一个图像(影像)时代,看电影还是高级享受。那时的中国也没有电视机,更没有如今的航拍技术,他的这种镜头感是从哪里来的?是天才赋予他的。更有意思的是,郑先生干脆将两组镜头剪辑在一块儿,一个是“江南”大全景,一个是容颜(面孔)局部大特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张力,这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他的胆气从何而来?他用莲花比喻美人的容颜,用莲花之“开落”二字,将美女等待情人归来的“莲”女郎表情的变化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紧张、焦虑、期待、惊喜与失望、沮丧,传神之极;诗的第一个段落,就像一则新闻报道的导语,仅仅两句,就高度地概括了这一首诗歌要讲的故事、要抒发的情感。据说,当年此诗发表后,末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立马传遍整个台湾岛,几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反复玩味它。错误,原本都是令人遗憾的、让人沮丧的,自然也不会是美丽的。但他居然敢于用“美丽”来修饰“错误”,又是一次出人意料的语言迎面对撞,撞出的是澎湃的激情,撞出的是绚烂的火花,撞出的是意味悠长的幽默的趣味。“美丽的的错误”是他的发明,是他的专利。诗是语言的炼金术。一个诗人,能够将语言拿过来,披沙沥金,通过发生物理反应、化学反应、生物反应来冶炼、提纯,是天才的表现。能够将平淡无奇的语言剪裁、绗合,鬼斧神功拼制成一件无缝天衣,是一个诗人的荣耀。

当然,我已记不得流沙河先生当时如何解读此诗的了,这是我的解读法。《错误》是郑先生的成名作,在台湾首次发表那一年他才21岁。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郑先生就是趁早成名的早慧的诗人。回过头来看,郑先生一生在汉语词林中恣意穿行,题材风格多变,作诗无数,佳篇美什不胜枚举,证明他在《山居的日子》里的自我期许是有根据的、他的狂是有本钱的。今次李白诗歌奖参评者众,高手如云,郑先生分得六个提名奖之一份,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确属实至名归。颁奖典礼即将举行,我相信,不仅仅我自己,一定还有更多郑先生的粉丝在绵阳暗暗地、热切地期待着他的到来!2017年5月的绵阳夜空,天象异常,“展在头顶的是诗人的家谱”,“满天透明的姓名”中,有一个(颗)是郑愁予,与屈原、李白,与洛夫、欧阳江河、王小妮、桑子、食指等等一道光芒闪烁,照耀这一方美丽河山。

猜你喜欢

郑先生提名奖山居
山居图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山居秋暝
回尴尬的“提名奖”
尴尬的“提名奖”
郑先生的痛苦从哪里来
漂洋过海来爱你
山居秋暝
2014年印度最佳种植户提名奖为K.M. Chandy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