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纵火的保姆:与其说是贫富,不如说是阶层
2017-09-02孙立平
孙立平
对于杭州保姆纵火案,人们已经谈论很多了,该说的似乎也都说得差不多了,罪犯也将受到应有的惩罚,但内心里总觉得对这事情还应当说几句,但说什么,又感觉很模糊。
还是从人们最关心的贫富问题说起。
由于这样的惨剧是发生在雇主与保姆之间,就不能不让人联想到贫富的问题。以前遇到这样的事情,人们几乎讨论的话题就是贫富。但这一次,许多人认为,这其实是人性的问题,是贪婪和恶,与贫富无关。前些年,每当出现贫富话题的时候,矛头大多指向富人,慢慢地,也许是在经历许多事实的教训之后,人们又在发现穷人之恶。
但我觉得底层老百姓没有那么眼皮子浅,不是因为嫉妒雇主有钱,或者说虽然表现出来的好像是仇富,但真正原因不是因为贫富差距。
真正原因是因为歧视,以及歧视帶来的仇恨。这种歧视不止是在个人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在群体和阶层的层面,也就是说,哪怕一个雇主对保姆是真心的好,也消除不了他们的被歧视感。所以,与其说这是一个贫富的问题,不如说是在贫富基础上形成的阶层问题。
也许,这件事情,我们将其置于阶层及由此导致的心理扭曲的背景中,才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下面,我把这当中涉及的几层意思单独挑出来讨论。
1.农夫与蛇的问题。人们在谴责那个保姆的时候,经常使用农夫与蛇这个比喻。没错,这确实是一个农夫与蛇的故事,但理性分析,农夫与蛇的比喻,在个人的层面和在群体的层面是不同的。如前所述,即使那个雇主对保姆是真心的好,那个保姆对雇主是真心的感激,也无法完全消除保姆的被歧视感,因为这种被歧视感是来自群体性或阶层性的感受。
2.从贫富到阶层。过去这些年,我们都是在谈论贫富的问题,但今天我们可能要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贫富的问题正在定型为一种社会结构,正在固化为群体与阶层。阶层与贫富有关系,但不完全是一回事。如案件中的保姆,并不是一个典型的穷人。一个月7500元的工资,即使在今天的工薪阶层中,收入也算不低的了。如果再加上免费吃住,待遇应当是很不错了,但这改变不了她是个保姆的事实,改变不了“我们是保姆”的认同。
3.阶层背景下沟通的障碍。在几乎所有的讨论中,人们都注意到雇主对保姆的“好”。但对于这个“好”,双方的理解可能是不一样的。作为雇主的这一方,对保姆的“好”,可能是两种动机的混合,一方面可能是出于真正的同情和善意,另一方面也可能有换取更好服务的功利性的考虑。但在保姆一方,其理解可能并不完全一样,可能会更倾向于从后者理解这种“好”,从而忽略其中真正的善意。这也就是人们经常感叹的,在这样的关系中,好心换不来好报的原因。
4.雇佣伦理的缺失。有人会说,雇主与保姆之间的关系,古已有之。但那时,许多保姆与雇主之间关系相处得很融洽,有的甚至成为家庭中的一员。甚至有的雇主子女为没有子嗣的保姆养老送终的事情都时有所闻。不错,这样的现象在过去并不鲜见。但那时候,是有一整套有关这种雇佣关系的伦理规范的。这样的伦理规范,就像是肌肉和骨骼之间的软组织一样,维系着两者的和谐。但在过去这些年中,这种伦理规范被破坏殆尽。随之而来的是敌视与仇恨的意识。这也就是人们所谴责的这件事情中,所体现的人性恶的来源。
还是那句话,这不简单是贫富的问题,而是贫富基础上形成的阶层认同与心态的问题。
当然,即使是在阶层化社会,个体差异也还是存在的,但值得人们关注的是某些倾向性的趋势。
(本刊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