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书院门街区的人文价值和商业环境的思考

2017-09-01任旭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8期

任旭

【摘要】:为了探究书院门街区的空间价值是否的到了充分的利用,笔者通过搜集前人对该片区人文环境的研究资料并结合两次实地调研现状对比分析的方法,发现了现阶段该片区人文价值的利用存在三个主要的问题。分析发现其主要原因和该片区粗狂的商业经营模式有关。

【关键词】:书院门历史街区;环境价值;商业环境

1.研究范围

本次调研的主要范围:西起唐花塔,东至东侧广场,主要研究书院门商业步行街、安居巷南段、三学街,及其两侧的建筑,包括古玩城和碑林博物馆两个重要节点空间。

2.人文环境历史演变过程

2.1唐代的书院门街区

唐代,这里是皇城的边界处,太庙、府学所在地。904年,在今府学巷口建立了文庙,经历年屡加修葺,遂成宏大建筑群。根据《碑林区志》记载,永宁门被称为安上门,南大街被称为安上门街。署东署南是当时皇城的东南角,大致是如今“书院门”、“三学街”和“下马陵”一带。

2.2宋代的书院门街区

宋代, 1090为保存唐代《开成石经》特建碑林,至今,内藏各种碑刻已达千百种,成为我国古代书法碑刻等珍贵实物资料的艺术宝库。

2.3明代的书院门街区

唐文宗时建造唐花塔亦称“华塔”,宝庆寺寺院毁于兵火,唯塔尚存。明代宗时,重修寺院,把华塔移至现址。1471,形成“一庙三学”的空間格局。1609,陕西布政使汪可将宝庆寺东小悉园改建为关中书院,由罢官回乡的工部尚书、理学名儒冯从吾主持讲学,多地青年纷纷前来拜师求学。1625年,明熹宗朱由校下令封闭全国书院,1626年12月,陕西巡抚乔应甲寻机捣毁关中书院。1629年,明毅宗朱由检下令修复关中书院,堂舍焕然一新。 现三学街所指的长安、咸宁二县学,西安府学在明代搬迁至此。“学”文化失而复得,代代相传至今。

2.4清朝的书院门街区

清顺治初年,当时战争频发,书院几遭废毁。1664年,陕西巡抚贾汉复下令重修书院。1722年,书院始恢复旧日面貌。同时将正学书院并入,书院扩大。乾隆时期,书院整修;同年,陕西巡抚毕沅下令重修西安碑林,由府衙直接管理。1881年,陕西巡抚冯誉骥对书院进行整修。

2.5民国至今的书院门

民国时期,废除了科举制度,慢慢发展成了居住区。进入 80 年代,书院门附近开了书店与旅游纪念品商店。大街两侧多为机关单位、学校和民房。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西安市人民政府对书院门一线的街道进行改造,成为西安市的“古文化一条街”。

2.6小结

书院门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唐代的太庙、府学,宋代的碑刻艺术,明代的书院讲学,清朝战后的多次整修,体现了从古至今,该片区盛行“学”文化以及古人对该片区“学”精神的重视,书院门从唐代开始就已经有了“学”空间的人文景观。

3.书院门人文环境及商业环境现状调研

3.1人文环境现状

(1)关中书院

关中书院现已成为西安文理学院,从以前的“开放式”讲学变成了现在的“封闭式”授学,书院大门严格把守,非本校学生不让进入。

(2)碑林博物馆

自清朝开始由衙门掌管以来没有对公众直接开放,目前需买票进入。而且其周边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碑刻工艺坊,博物馆内新开了一个石刻艺术馆。

(3)90年代初改建后出现的人文景观

在书院门商业步行街内时常可见街头艺人表演吹箫古玩乐器,不少现代创意工艺也在此孕育而生,民间生活气息浓厚。

3.2商业环境现状

如今书院门已成鱼龙混杂的书画交易市场,书法名家、字画爱好者、游(看)客、古玩销售商、字画销售商等在此,鱼龙混杂。

(1)碑帖店所在三学街碑林文庙四周,约十余家,但不成规模。

(2)在书院门现有143 个商户中:

经营文房四宝17 户

经营珠宝玉器23 户

经营字画31 户

经营工艺品22 户

其他杂项1至 7户不等

4.历史资源价值与现状利用情况对比分析

4.1人文资源利用评析

(1)关中书院、碑林博物馆都过于封闭:

关中书院讲学模式未能传承,使得原本可以千人听学的空间成为现代特定人群的教学空间。碑林博物馆内藏有“碑刻艺术宝典”,但其周边碑刻工艺却没有形成规模,人们缺乏工艺教学意识,阻碍了人们充分学习和利用人文资源,不利于人文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古玩商城内,现有艺术家间交流过少:

主要原因是,商业氛围已经远大于文化氛围,商业化带来的工厂化生产导致做工粗糙,不健康的市场竞争破坏了原有的文化氛围,商业化并没有带来理想的市场经济效益。其次,古玩城内缺乏切磋展示的公共空间。使得在这一片区内聚集的艺术家群体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直接失去了这一资源优势。

4.2商业环境评析

(1)业态单一重复,未出现“品牌字号”:

从侧面反映了,部分经营者价值观偏激,多数商家是纯粹以营利为目的来经营古玩,降低品质,市场恶性循环,缺乏业内公正的评比,导致字画相关产业发展粗狂。

(2)商业经营脱离了人文资源,缺乏内涵和持久竞争力:

缺乏“学”的经营模式,经营者自身对人文资源的利用意识不高;对商业模式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4.3小结

商业环境与人文环境两者相互影响。目前两者是相互排斥的状态,书院不开放,碑刻工艺不外流,商品工业化生产,两者矛盾尖锐。布景化设计的弊端渐显。

5.建议

(1)开放关中书院、和碑林博物馆,并恢复名家讲学传统;充分利用碑林博物馆的历史资源优势,增设碑刻教学空间。

(2)调整业态,增加餐饮空间、住宿空间、文化体验式商业空间。

(3)营造积极的公共空间,策划公共评比活动,鼓励市民参与商业监督,从而打造出“一流字号”。

(4)为东侧广场自发经营的群体提供交流贸易空间,这样在商业空间内部自然就会出现不同需求层次的结构划分,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

[参考文献]:

【1】 李晖. 西安碑林博物馆周边旅游商业区营销问题与对策分析【J】.区域经济,2011,656:

【2】 贾玥.城市遗产视角西的西安书院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3】 彭珍珍.西安书院门仿古街区旅游吸引力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014,17(4).

【4】 王静,徐涯.西安书院门街区空间功能优化整合【D】.西安理工大学,2009.

【5】 童明.布景化城市【J】.建筑评论,200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