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决定爱好,幼儿园社团混龄自主活动如何实现差异化
2017-09-01毛海莹
毛海莹
摘 要:幼儿园社团混龄自主活动是目前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个活动不但能够为幼儿提供自由想象、创作的良好空间和氛围,还可以为百花齐放的幼儿园课程再添姿添彩。首先对实现幼儿园社团混龄自主活动差异化的优点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如何在活动中实现差异化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关键词:幼儿园;混龄活动;差异化
幼儿园社团混龄自主活动是一种低结构活动,是幼儿在自愿的基础下结成的,在部分年级与班级中,由兴趣相近的幼儿组成。团体中存在制度与规则,幼儿可以在活动中共同感受与分享经验,发挥自己的特长。由于该团体是混龄组成的,不同年龄的幼儿可以互相帮助,在情感與社会交往上面发展得更为充分,不但如此,幼儿之间的互动更为多元。幼儿园社团混龄自主活动的差异化指的是幼儿园在举办社团混龄自主活动中要搞出自己的特色。
一、实现幼儿园社团混龄自主活动差异化的优点
1.为幼儿提供混龄的交往环境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关键的时期就是幼儿阶段,幼儿园社团混龄自主活动能够给幼儿提供一个与不同年龄伙伴交往的环境。比起幼儿向成年人学习来说,幼儿向幼儿学习更为自然有效,这是因为模仿起来更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更放松。年龄大的幼儿可以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学会照顾并帮助年龄小的幼儿,付出了爱,同时会不断地加深并巩固自己的知识,表现得更为积极,希望能起到榜样的作用。
2.加强独生子女的情操培养
独生子女受家中长辈的宠爱,往往任性、自私、独立性差,幼儿园举办的混龄自主活动能够为独生子女创造出一种类似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机会,在混龄活动中,独生子女能够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学会独立。
3.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幼儿时期对幼儿的语言理解以及表达能力进行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混龄自主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彼此之间可以轻松愉悦地进行交流,感受合作的快乐。在活动中年龄较大拥有较多词汇量并且口语表述能力较强的幼儿能够影响到年龄较小的幼儿,他们可以相互促进,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4.有效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在混龄自主活动中年龄较小并且能力较低的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对那些年龄较大并且能力较强的幼儿进行模仿学习,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构建。正是由于年龄不同,幼儿之间的互动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极具意义。
二、如何在幼儿园社团混龄自主活动中实现差异化
1.以幼儿社团混龄自主活动的组织原则为前提
幼儿社团混龄自主活动的组织原则如下:整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与互动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指的是在幼儿社团混龄活动中,要选取具有整体性,并且涵盖面广的内容。通过组建校社团,围绕不同的主题内容开展社团活动,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认知经验与发展。
差异性原则指的是幼儿教师应该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提高对每个幼儿的关注度,让每个幼儿都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互动性原则指的是在幼儿社团混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以及亲身体验的互动式活动机会。
2.开放式的项目流程是关键
在幼儿园社团混龄自主活动中,每个项目是没有现成的活动设计的,也没有范例,只有创作思路。开展幼儿社团混龄自主活动从社团的选择设计、组团、招募团员、开展社团活动等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活动。以创意美工社团为例,基本流程如下:(1)社长点名(2)活动前通知团员和家长进行资料收集,将活动前的知识储备准备好。除此以外,教师要为幼儿搭建一个介绍自己知识的平台,让每个幼儿都介绍一点自己了解到的知识,把交流的时间给幼儿,幼儿交流完毕后再做点评。(3)尝试合作制作。(4)体验玩的乐趣。
3.教师的有效介入
在幼儿园社团混龄自主活动中教师有效介入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缺少介入,那么社团活动就有可能没有办法按照原计划那样顺利进行,但是若过多地介入,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就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教师何时介入、如何介入是非常重要的。当个别幼儿出现操作问题时,教师可以采取简介要求、语言提示、兴趣转移、关注发展等方式介入。当小组合作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采取参与操作、简介要求、提供材料等方式介入。总之,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用合适的方式去推动混龄自主活动的进行。
总之,在幼儿园教育中要对混龄互动格外重视。混龄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对于每个阶段的幼儿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帮助克服幼儿消极情感体验的同时,还改变了幼儿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共同发展。与此同时,混龄自主活动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混龄教育可以提高教师的观察与反思能力,还可以提高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由于不同年龄幼儿的认知范围、能力与经验都存在着差别,教师可以针对差异,举办多样化的主题活动,促进幼儿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晓芬,刘晶波.论幼儿混龄教育的必要性[J].幼儿教育(教师版),2001.
[2]赵丽君,刘云艳.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J].幼儿教育(教师版),2010.
编辑 温雪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