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元素在旅游景区中的运用
2017-09-01王有林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挖掘,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旅游观赏点,融入民族建筑、民俗活动、民族装饰、民族技艺、民族博物馆和民宿等少数民族元素的旅游景区在视觉和人文体验上加深了人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认知和了解,对保护和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起到积极作用。民族元素在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中的运用,提升了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价值和品味,传承和发展了西江千户苗寨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 民族元素;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景区
随着旅游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区不断被开发和挖掘,体现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景区建设正不断兴起。少数民族地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成为现代旅游的一大亮点,融入了少数民族元素的旅游景区更是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而以少数民族建筑、民俗活动、民族装饰、民族技艺、民族博物馆、民宿等为代表的民族元素在旅游景区中的表现尤为突出。例如云南丽江古城、大研古镇、束河古镇、大理古城;湖南凤凰古城、芙蓉镇、张家界土司城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在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就融入了本地区民族元素,为游人展现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发展历程。在此以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阐述民族元素在景区开发和建设过程中的运用。
1、加强民族建筑在旅游景区中的表现,体现地方民族特点
少数民族建筑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的演化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建筑物,它是构成少数民族旅游景区中人文景观部分的重点。在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对景区内的建筑要保护和利用,同时根据景区空间和布局适当加入具有民族特点的标志性建筑。在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里,其建筑以木材为主材料,建筑形式以“吊脚楼”为主体,辅以“风雨桥、亭、台”等休闲建筑,不破坏原有居住建筑,对其老旧建筑进行改造、翻新和加固,保持整个苗族村落在形态和空间结构上不发生改变。在景区入口处建筑采用吊脚楼和风雨桥相结合的建筑形式,突出民族特点;利用其水体,架设具有苗族特点的“风雨桥”,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在景区表演台的外形设计上加入苗族图腾中的牛角和铜鼓元素,同时以“吊脚楼”作为表演台背景,赋予表演台更深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景区地形地貌,在景区视线开阔处设置观景台,为游人提供更丰富的观看视角,以充分展示苗族村寨的民族特色。
2、将民俗活动融入旅游景区,增强游人的参与度和认知度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1]。把民俗活动融入景区景点中可增强游人的感知和认知,对本民族文化宣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就把西江苗族中的“鼓藏节”、“苗年节”、“吃新节”融入景区,让游人参与其中,感受苗族文化,体验苗族风情和清新的原生态生活,使游人心身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为了让不同时间来景区的游人都能直接感受和体验苗族文化,景区内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设置一场歌舞表演,通过歌舞表演向游人展现苗族的民俗风情。而另一具有苗族特色的长桌宴活动,也能让游人深刻体验苗族的食文化,增强游玩的趣味性。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东部有大片的梯田,梯田里种植稻谷和养殖田鱼,当金黄的稻谷成熟时,一年一度的稻田捕鱼活动也开始了,来此参与稻田捕鱼活动的游人,都能从中收获一份新奇,感受到苗族同胞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此增强游人的参与度和认知度。
3、用民族装饰展示民族特点、演绎民族文化
民族装饰是一个民族对美的认识的表现,是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对环境,对事物美的认可,对美的抽象提炼。是用来修饰和美化事物的物品和图案[2]。少数民族地区的景区景点要结合民族装饰来表达地方民族特点,展现民族文化。在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里,其基础设施中的道路、广场在装饰材料上以本地青石板和鹅卵石为主,在铺装图案上采用具有苗族特点的牛角、铜鼓、芦笙等,以表现村寨的古老岁月和民族文化;同时景区内的经营场所人员身着苗族服饰,从服饰上为游人展示苗族历史,体现苗族人民对美的认识和提炼;通过在建筑外表面上悬挂具有苗族特点的装饰物来表达苗族建筑特色和民族特点,并辅以各种具有苗族特点的雕塑来强调苗族文化。
4、以民族技艺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带动经济发展
民族技艺就是民间艺人或者工匠在长期的研究工作锻炼中培养形成的一种技术或者也是艺术,主要包括传统手工艺品 艺术表演 中药炮制等[3]。民族技艺属于非物質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一部分。在景区内合理的布置民族技艺展示场地,对民族技艺的传承和保护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能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在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内就设置有“银饰”、“蜡染刺绣”等民族技艺展示场地,用以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增加景区经济收入,让游人参与其中,体验民族技艺的博大精深和文化传承。例如西江镇麻料村村民李光雄,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开设有八家银饰店,每年纯收入超过500万元,家里资产超过2000万元。
5、通过在景区设置民族博物馆,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
民族博物馆是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物品的博物馆,它向人们展示本民族文化和发展历程,展示本民族在时代变迁过程中的发展变化[4]。在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里就设置有具有苗寨特点的民族博物馆,博物馆建筑外形为“吊脚楼”形式,与周围建筑协调统一,在馆内收藏和陈列着表现苗族特色的物品,为游人、学者、专家等提供认识、研究和开发苗族文化的平台。对宣传和弘扬苗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6、做好民宿设计和布局,为游人提供舒适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居住环境
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或者闲置的房屋,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5]。民宿已成为人们旅游休闲时对居住环境的一种新选择。对民宿环境的设计和布局要体现本地区和本民族的特色,从外环境和内装饰都要体现和表达出民族文化。例如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民宿,利用其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浓郁的民俗风情与民宿结合,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民宿建筑在外部结构上采用苗族“吊脚楼”形式,内部装饰运用苗族的“银饰”、“蜡染刺绣”和其它具有苗族特色的物品进行布置,结合苗族特色的食物和食谱,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休闲、舒适和体验丰富的民宿环境。
7、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进一步带动和促进了旅游消费市场的壮大。少数民族地区优美的自然生态资源、淳朴的民风、独特的民俗风情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景区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景区的开发过程中要充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积极挖掘民族文化,合理布局民族元素,为游人提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有本地区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区环境;同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区的开发要结合本地区经济实力,合理确定开发建设规模和建设方式,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使其成为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增加本地区人们经济收入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赵荣.王恩涌.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8
[2]杨青学.浅析民族元素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金田杂志.2012(4)
[3]吕本勋.罗明义.民族技艺:旅游化传承与资本化运营[J].红河学院学报,2014(2):70-74
[4]宋才发.普通博物馆与民族博物馆概念之辨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5):131-141
[5]周琼.台湾民宿发展态势及其借鉴[J].台湾农业探索,2014,126(1):13-18
作者简介:王有林,男,侗族,1976年2月,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讲师,园林工程师,二级建造师,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风景园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