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茸毒蛾的生活习性和具体的防治措施

2017-09-01王洪美孙哲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

王洪美+孙哲

【摘要】:茸毒蛾是一种暴食性害虫,其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严重危害苹果、法桐等果树、林木。本文主要对茸毒蛾的生活习性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茸毒蛾;生活习性;防治措施

【前言】:茸毒蛾(Calliteara pudibunda)又称苹毒蛾、丽毒蛾,属毒蛾科,这种昆虫广泛分布在丹麦山毛榉树林,当其繁殖后代后的6月份,人们看到的在天空中飞舞的暗灰色的蛾就是这类昆虫。据调查表明,茸毒蛾的幼虫长有大量的毛发,极易被风吹走;在晚秋时期,幼虫完全发育成熟,体长达到5厘米左右,体色十分漂亮;此外,茸毒蛾的繁殖速度快、食性杂、寄主广泛,一只雌性茸毒蛾能够产下300至400枚卵,孕育母蛾的蛹就位于产卵地非常近的地方;若没有及时防治将会造成小区域爆发病虫害,给林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1、茸毒蛾的生活习性

1.1发生规律

在东北茸毒蛾年生l代,以幼虫越冬;在长江下游地区其年生3代,以蛹在杂草丛、树皮缝、屋檐下等处越冬;待来年4月中下旬其化蛹成蛾,并在21小时以后,进行交尾和产卵。成虫具趋光性,雄性的成虫相较于雌性的成虫趋光性更强,其昼伏夜出,白天一般静伏在叶子背面、树木伤疤和裂缝处,且成虫寿命通常为4-7天。越冬代成虫在树皮上产卵于,其它的代成虫在叶片上产卵于,卵成块状排列。在5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出现,6月下旬第2代幼虫出现,8月中旬第3代幼虫出现, 9月上旬幼虫开始化成蛹,进入越冬期;其中幼虫有5个阶段,第1-2个阶段幼虫大都以群体而居,以叶肉为食,在第三个阶段幼虫大都分散取食,在第5个阶段幼虫的食量大增,其已能够食光叶片;当幼虫第3阶段以后,会比较活跃,且善于爬行,当幼虫受惊后,身体会呈曲卷状态,在收缩与假死落地一会后,快速爬行;茸毒蛾幼虫的体色为浅黄、黑黄等色;处于第1、二阶段的幼虫化蛹多在枝杈、树皮缝、丛枝、伤疤中。此外,种植中纯林受茸毒蛾的危害较重,混交林受茸毒蛾的危害较轻[1]。

1.2形态特征

(1)成虫,茸毒蛾成虫的体长一般为14至18毫米,呈圆锥形,头部与胸部的颜色为灰褐色,触角干为灰白色,栉齿为灰白色或黄棕色,下唇须为灰白色,外侧为黑褐色,复眼周围呈黑色,喙退化,前胸背板周围与腹板被的毛呈灰白色。足黄白的,胫节与跗节有黑色的斑。(3)幼虫,初期的茸毒蛾幼虫呈按货色,1龄后为黑褐色,背部长有深灰色的稀疏长毛,并随着龄次的增加长毛逐渐变成棕黄色;老龄的茸毒蛾幼虫身体都是灰白色的稀疏长毛,黑色触角变长且向前伸展。(4)蛹,茸毒蛾的蛹为棕红色或棕黄色,整个背部都是绒毛,在幼虫腹背部1-4节处有4条长在0.3-0.4毫米、宽在0.1毫米的灰白色条纹,最外面有一层棕黄色的透明膜,待其羽化后可以在茧中看到。(5)茧,茸毒蛾的茧呈长椭圆形,颜色为黄褐色或暗灰色,其是一种稀疏的丝质薄茧,且茧上附有幼虫黄白色的稀疏体毛。

2、茸毒蛾的防治方法

2.1农业防治

加大对纯林的改造,营造混交林,具体包括:通过加强对林木的栽培管理,使其的抵抗力增强,进而提高其自控能力,并通过及时对枯枝、杂草等的清理,有效减少虫源。

2.2人工防治

在茸毒蛾初发生时,其虫口的密度比较低。因此,可利用茸毒蛾幼虫期假死这一特点,通过猛击树干而将前期震落,或通过修除虫枝与冬耕抚育,进而清除越冬虫蛹。

2.3物理防治

因茸毒蛾成虫具有趋光性,可以通过灯光对其进行诱杀。

2.4药物防治

(1)对于处于幼虫期的茸毒蛾,可以喷施2.5%的天王星1500倍液或98%巴丹1000倍液,或40%的乐果1500倍液,来防治茸毒蛾。(2)除虫脲是昆虫生长调节剂,其能够有效杀害鳞翅目害虫,且对天敌杀伤力很小;因此,当茸毒蛾处于1-2龄幼虫期时,可以通过喷施20%除虫脲悬浮剂2000倍液,及25%喹硫磷乳油800倍液喷施,从而杀除茸毒蛾的幼虫。(3)通过喷施青虫菌6号浓缩液1500-3000倍液,或青虫菌6号,浓缩液3000倍液加上2.5%溴氰菊酯乳油8000倍液,从而使茸毒蛾幼虫有较高死亡率与畸形发育;(4)利用树冠喷灭幼脲类药物进行防治,在茸毒蛾幼虫1-2龄时期,通过喷施灭幼脲类药剂4000倍水溶液,在15天后虫口将减退90%左右,在喷施灭幼脲类药剂5000倍液,在15天后虫口将减退83%左右。( 5) 利用敌杀死药物进行防治,在茸毒蛾幼虫处于2-3龄时期,喷施2.5%的敌杀死药物8000倍液,2天后虫口的减退率为98%,再喷施2.5%的敌杀死药物10000倍液, 2天后虫口的减退率为94%,再次喷施2.5%的敌杀死药物15000 倍液,2天后虫口的减退率为83%。(6)树干基部注药进行防治,在茸毒蛾幼虫1-2龄时期,在树干基部钻一个孔距均等、孔深2厘米的小孔,并注射50%的甲胺磷原液。对于胸径在5厘米以下的林木,每株需钻2个孔,每孔注入1-2毫升的药药物,7天后虫口的减退率为94%;对于胸径在6-10厘米的林木,每株需鉆3个孔,每孔注入5-6毫升的药物,7天后虫口的减退率为97% ;对于胸径在11-15厘米的林木,每株需钻4个孔,每孔注入6-8毫升的药物,7天后虫口的减退率为93%;对于胸径在16-25厘米的林木,每株需钻6个孔,每孔注入10-12毫升的药物,7天后虫口的减退率为96% ;对于胸径在30厘米的林木,每株需钻7个孔,每孔注入14毫升的药物,7天后虫口的减退率为96%[2]。

2.5生物防治

因林间茸毒蛾的天敌种类丰富,且具有较高自然寄生率,可以通过保护和利用其天敌进行防治。具体指通过大力的保护利用茸毒蛾的天敌,使其能够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控能力,如:在茸毒蛾成虫产卵的高峰期,释放赤眼蜂;在茸毒蛾幼虫发生期,撒施白僵菌或绿僵菌,都能够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茸毒蛾因其具有繁殖速度快、食性杂、寄主广泛,若防治不及时,将会给林木带来严重的危害,进而给人们的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在极大程度上消除茸毒蛾,从而确保林木的生产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海霞.乌兰察布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J].内蒙古林业,2017(02):16-17.

[2]海晓明,丁鹏.云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农业信息,2016(11):126.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
浅谈噪声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方式与防治措施
化工机械设备腐蚀原因及防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