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让“爱”挡住了孩子的成长

2017-09-01章惠娇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策略

章惠娇

【摘 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毛主席的著名题词,成为我国经典语录,而如今很多幼儿都存在“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现象,我们知道习惯要从小抓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中提出了教育期望:“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同时对教师提出教育建议:“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主性和自信心。”可见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能力是教学重点,人们生存在集体社会中,容易形成依赖,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立能力的强弱影响这一个人的思想,人格和独自生活的能力。本文以实际出发分析“爱”在幼儿独立能力中的作用,并以教育环境:观念、自主、互助和幼儿自身:行为、情感、思考,双管齐下的培养策略激发幼儿全面性的独立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成长打下良好的习惯基础,成为意志坚定、独立自主的人。

【关键词】智慧和技巧;爱;独立能力;策略

有人说“爱使人独立”,“爱”是人们永恒的话题。对幼儿的爱中有慈爱和溺爱,我理解的慈爱是理性而温和的,而溺爱则缺乏理性。歌德认为:独立性是天才的基本特征。在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敢于创新、独立自主的人才,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能力,因此,培养幼儿独立性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实况中剖析“爱”在幼儿独立能力中的作用

例1:雯雯是个十分可爱的孩子,干净、秀气,平时表现的也很乖巧,但每次给她布置任务时,她总会说:“我不会”“老师你帮我吧”“玥玥你来帮我”。亲子活动上我们邀请家长一起来制作蛋糕。在活动开始时我们强调“孩子体验为主”,家长主要起启发、协助作用,但整个过程中,雯雯奶奶看到雯雯取面粉说:“我来弄,别脏了衣服。”看到雯雯搅拌时说:“我来吧,你不会的。”结果蛋糕制作的过程基本是由奶奶完成。

分析:雯雯完成任务的独立能力很差,在自己能够完成的事物前总向他人提出帮助,没有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能力。案例中雯雯奶奶把孩子“保护”得十分严密,我们可以想象到,雯雯在家中是被当作“公主”来宠爱,而这使得她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如果继续下去不仅影响她的生活学习能力,也会在身心健康上留下不可抹灭的印记。

二、外部力量智慧和技巧的爱助力幼儿走向独立

(一)教育观念灵活转变

本文标题《不要让“爱”挡住了孩子的成长》,看起来视乎存在着矛盾:为了孩子好,爱孩子如何会阻挡他们的成长。但不可否认,在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中,任然存在着“棍棒底下出才子”或是“绝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的思想观念。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育方式的不同,对幼儿的影响存在这巨大差异。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应当明确: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刺激就吸收什么样的信息,并还不怀疑地走向它。《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二)自助服务环境营造

独立能力的培养需要独立氛围的营造,当幼儿处于一个特定的环境时,他们也会有所熏陶,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要为幼儿营造自助服务的环境,并鼓励幼儿自助服务。在这里,我们通过生活自助、精神自助和环境辅助的形式来为幼儿打开自助服务的大门。如在幼儿园中将进餐改为“自助餐”,幼儿负责盛饭、不剩食和收拾。独自整理自己的物品等等;而在家庭中则可以让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邀请幼儿帮助自己完成一些小事并及时鼓励等等。生活的独立是培养幼儿独立能力的良好开端,只有唤醒了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让幼儿拥有良好的自理能力,才能让独立之花开满幼儿生命的角落。

(三)互助帮扶独立后盾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他们在生活学习中时常有许多不能自主完成的事情,此时,教育者应当鼓励幼儿乐于助人并适时寻求帮助,让幼儿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获得归属感,并提升为集体做事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独立发展。可以理解为教育需要弹性,独立性的培养同样需要弹性。我们要注意独立与单独并不是一个词语,独立的培养是幼儿能够自己照顾自己、懂得解决问题、不逃避不退缩的精神,同样适用于集体。在集体生活中,互助是独立的升华和坚强后盾。这其中,我们可以把幼儿之间的互助看作:向他人提出帮助和帮助他人,而这两者都存在着独立的发展过程。

在向他人提出帮助中,我们要培养幼儿懂得在经过努力后无法独自完成,及时向他人提出帮助,在此教育者起着引导作用,要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决定鼓励坚持或启发“求助”。如班级中的泥工区架子较高,晶晶身材娇小有时候格子满了需要放到第二第三排。放第二排有点吃力时我鼓励:“晶晶加油,老师相信你能行”,而放三排怎么也放不上,于是我说:“没关系,我们经过了努力没有放上去,可以看看谁能帮忙”。培养幼儿在他人需要时能够伸出援手的精神,同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是自我锻炼的机会,使自己获得自信与经验,从而提高独立能力。

三、内部培养身心共同发展建筑坚固的独立城堡

(一)放手的爱给幼儿行动上的独立

要使幼儿获得独立,首先要给予他们自由的行动,让他们养成能自己做的就不给他人添麻烦的习惯。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一岁左右婴幼儿想做一件事时,总会获得他人的“帮助”。他努力爬向一个小玩具,妈妈看到了推到他身边说:“宝贝,是不是要这个”。而再大一些,到幼兒有了反抗能力,当成人想帮幼儿剥糖时,他们会生气地又哭又闹,甚至把剥好的糖丢了,这是幼儿在探索世界时受到的阻碍后的表现。

(二)细腻的爱使幼儿情感上的独立

人们的情感是很容易受到外界所影响的,特别是幼儿。如果单单将独立定义为独自完成一项任务,并没有上升到幼儿情感与精神层面,这样的独立是经不住考验的。许多成人以为鸡毛蒜皮的事但在幼儿的世界中犹如“天塌下来”,幼儿的感情体验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要以细腻的爱为为幼儿的情感打造强健的臂膀,使他们能够自我控制与发挥情绪和表达感情。如:岚岚是个很情绪化的孩子,并且很容易受到外界和他人的影响。在科学课上举手回答问题时,由于没有叫到她,她就闷闷不乐了一天但也不愿意告诉老师或小伙伴。同时,如果别人无意说了一句“你的头花不好看”她就会马上伤心地拿下来仍掉,所以我对她的敏感情绪进行了格外关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岚岚是一个很渴望被关注但却害怕被关注的孩子。我进行了家访,我一进去岚岚就跟正在倒水的妈妈说:“妈妈,我想让老师看看我的画”岚岚妈随口应了一句:“以后再说”。在平时的观察中,我注意到很多时候岚岚对妈妈的表达都得不到正面的回应。

对幼儿而言,所有的事物都是由不会到会的过度,但这期间需要教育者悉心教导,自主自强的独立能力,是幼儿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社会生存与创造发展的必备素质。作为教育者,应当避免爱的不理智,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顺应幼儿自身发展,让他们从“包办”中获得人格的解放。在策略实施的过程中,不少家长意识到方式的转变伴随这孩子的转变,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幼儿却能够独自主完成,从而感知了幼儿的成长力量。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潜心研究,发展更多不同角度激发幼儿潜在能力,使幼儿的独立更变通、更坚韧。

参考文献:

[1]柴一兵.60个妙招帮你培养孩子的独立性[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2]烨子.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3]顾永安.不当拐仗当向导——浅谈2~3岁幼儿独立性的培养[J].早期教育,2001(S4).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