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学龄前儿童双休日活动调查研究
2017-09-01钱玲
钱玲
【摘 要】学龄前期是幼儿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对幼儿实施各方面教育的最佳时期,对于3~6岁的学龄前儿童,双休日是家长对其进行家庭教育的主要时间。家长应充分利用家庭教育早期性、针对性特点开展教育活动。调查发现目前家长对幼儿的双休日活动重视不够,幼儿在双休日中活动的时间、内容存在很大差异。针对这些现状,本文对双休日活动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最后从幼儿园加强家园合作、家长合理参与、社会营造教育大环境几个方面对幼儿双休日活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3~6岁学龄前儿童;双休日活动;调查研究
一、引言
对3~6岁学龄前儿童来说,除了接受幼儿园教育外,家庭教育占了重要地位。双休日是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主要时间。我们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双休日活动的重要性,促进家长认识自己在对孩子的双休日活动安排中存在不足方面,对教育活动做出合适的调整。
二、相关研究现状
首先是对双休日活动中家长行为的研究。
董炎(2003)指出,家长尽量经常陪孩子一起玩、学习,只是时间长短不同,并且以玩为主。“家长对孩子关心的程度在不断增加,很多家长同意寓教于乐,枯燥的学习要少些。”[1]
徐平容(1996)指出,“有的家长,不仅在孩子学科的范围内给他们加码,范围以外的也大量涉及,诸如舞蹈、绘画、音乐等,不管自己的孩子在这些方面有无兴趣, 都硬性要求他涉足。”[2]
其二对双休日活动存在问题的研究。史秋琴,杨雄(2006)指出幼儿存在几个方面心理问题。首先是忙、累,家长们把对孩子智力开发放在双休日,“奔走在、不同的补习班成了一部分儿童的生活内容”[3];还有是散漫,家长双休日工作繁忙,孩子看管缺失;再有是孤独,独生子女缺乏集体环境,往往养成自我中心、自私等不良习惯。
调查发现不少家长原本制定了活动计划,但经常临时更改,只有少数家长制定了计划并能按计划执行。现在的家长教育方法渐渐趋向于表扬鼓励、晓之以理、榜样示范。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中,大多数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思想品質,以及社会性发展,部分家长坦言:“孩子身体健康排首位,其他方面顺其自然。多带孩子接触外界,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
双休日活动中还存在活动内容片面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做家务机会少,家长觉得孩子小,帮不上忙索性任由其玩。再有目前兴趣班现象严重,很多家长提及等孩子大一些会考虑参加兴趣班。这些家长的初衷是对孩子将来发展考虑,并非把孩子的意愿放在首位考虑。
三、改善措施
首先是幼儿园加强家园合作联系。现在大多数家长能够认识到良好的幼儿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积极参加家园合作活动、亲子活动,教师给予合理的建议指导,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可以增加的交流机会,家长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教育经验。
其次是家长制定活动计划并合理参与其中。大多数家长认为应该顺应孩子。但应告诉孩子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让孩子了解一些社会规则。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均存在一定的发展敏感期,如果在此期间有意培养孩子,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同时家庭教育的效果也会更好。
很多家长都意识到孩子们感兴趣于对大自然的探索发现。愿意在双休日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可以增强体质,锻炼动作的敏捷性和肢体的协调性,还创造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家长们也可以一起郊区野餐,带孩子感受郊区与城市的区别,让孩子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奇妙。
其三是社会营造教育大环境。孩子是父母的孩子,对社会而言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孩子的发展不仅是家长与幼儿园的责任,整个社会都应该重视。社会应该加强对已有儿童设施的宣传利用,适当新增一些儿童活动场所,如少儿图书馆、文化宫等。其次,图书馆、艺术馆、体育馆等文化配置以及一些自然景观应当为受教育者提供便利。
通过此次研究,笔者认为幼儿园、家长、社会都应该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双休日活动的重视,同时呼吁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大环境。只有当全社会都来重视起来,双休日活动才能在他们的成长发展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炎.《幼儿园“生存”课程的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版,第248页.
[2]徐平容.家长,您的孩子双休日干什么.《现代家教》,1996年第03期.
[3]史秋琴,杨雄.《儿童安全与社会责任》.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