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17-09-01王晓菲
王晓菲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每一位学科教师的基本教学目标。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与综合性兼具的学科,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其语文课堂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即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对语文知识有足够的理解认知能力,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一定会促使自身能力的提高,也就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保证。因此,语文教师要从三个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培养,以便更好地促进其成长进步。
一、说读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具备了良好的语文语感,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对课文主旨的表达也会掌握得更加透彻,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学生对文字的运用能力。而且,语文不仅是一门教学课程,更是一门语言,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很高,良好语感的形成也有助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与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说读结合教学的方式创造学生的练习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例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这首歌曲,轻扬的曲调、欢快的氛围很容易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教师可以教学生唱这首歌曲,通过唱歌的方式使学生熟悉课文中的内容,并体会歌曲中描绘的情景、蕴含的思想。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诗歌中描绘的景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提升。
二、采用恰当手段,指导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时都凭借着自己的好恶,针对不同材料、不同内容的学习,他们也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这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忽高忽低,成绩很不稳定。要让学生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恰当课堂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教学了刘禹锡的《望洞庭》和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这两首古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赏析这两首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中之美,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描写“月”的诗句,通过古诗积累的方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经过了这样的引导与学习,学生对古诗学习会有初步想法,也会对“月”这个意象有深入理解与认知。
再如,教学《维生素C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文章分成几个大段落,如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段详细阅读的方式来深入学习课文,然后再将学习中产生的想法进行汇总,从而掌握整篇文章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指导并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从而切实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注重鼓励教学,培养学习习惯
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对于小学生学习信心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评价,并以期待性的方式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从而促使其内心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并真正在之后的学习中逐渐改正,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学生进行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每一节语文课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三到五分钟的表达时间,学生可以分享自己近期阅读的故事,也可以进行主题演讲,或者是针对当前社会中的热点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等,通过这样的课前交流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也可以激励学生在课下积极主动地拓展课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端坐整齐,并在读书时写上自己的思考与感悟,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来突破学习中的难点,继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其养成善于思考、主动合作的好习惯。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語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
[2]胡晓容.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2).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